【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室内电源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室内监控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树莓派的室内电源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了智能化的室内电源控制装置。而现在的智能室内电源控制装置一般会采用统计室内人员的方式控制室内电源开关。这种智能开关采用多种传感器配合检测的方式,或者采用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多传感器配合检测装置功耗高、传感器之间进行信号传输时延长、对室内人员统计经常会出现漏检或者重复检测的情况。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会出现无法识别带口罩、墨镜或者用棒球帽遮挡面部的人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款新型的室内电源控制装置,实现对室内人员进行统计,经过CPU判断符合断电的条件时,则进行断电,以降低功耗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树莓派的室内电源控制系统,旨在对室内进行监控,本技术采用摄像头、CPU和直流控交流继电器,装置运行过程中只有摄像头和CPU、CPU和继电器之间进行信号传输,装置反应灵敏,功耗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树莓派的室内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室内用电设备,用于对室内进行照明;室内用电设备控制系统,用于对所述室内用电设备的供电通断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包含至少一个摄像头,通过摄像头获取采集区域的图像;CPU,与所述室内用电设备控制系统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相连,并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图像进行处理后发送供电通断的控制信号至所述室内用电设备控制系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树莓派的室内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室内用电设备,用于对室内进行照明;/n室内用电设备控制系统,用于对所述室内用电设备的供电通断控制;/n图像采集装置,包含至少一个摄像头,通过摄像头获取采集区域的图像;/nCPU,与所述室内用电设备控制系统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相连,并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图像进行处理后发送供电通断的控制信号至所述室内用电设备控制系统;/n工作电源设备,包括工作电源、开关和连接接口,所述工作电源与所述开关的一端相连,所述工作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接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树莓派的室内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室内用电设备,用于对室内进行照明;
室内用电设备控制系统,用于对所述室内用电设备的供电通断控制;
图像采集装置,包含至少一个摄像头,通过摄像头获取采集区域的图像;
CPU,与所述室内用电设备控制系统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相连,并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图像进行处理后发送供电通断的控制信号至所述室内用电设备控制系统;
工作电源设备,包括工作电源、开关和连接接口,所述工作电源与所述开关的一端相连,所述工作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树莓派的室内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光提示电路,所述灯光提示电路包括:第一MOS管(Q4)、第二MOS管(Q5)、第一电阻(R71)、第二电阻(R70)、第三电阻(R72)、第一发光二极管(D6)、第二发光二极管(D5);
所述第一电阻(R71)的一端与所述CPU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7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Q4)的门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Q4)的漏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Q4)源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70)的一端、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70)的另一端与工作电压(VCC)相连;
所述第二MOS管(Q5)的门极与所述CPU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MOS管(Q5)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7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72)的另一端与所述工作电压(VCC)相连,所述第二MOS管(Q5)的漏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树莓派的室内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用电设备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开关(K1)、继电器(SR)、第二开关(K2);
所述第一开关(K1)的一端与外界电源相连,所述第一开关(K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继电器(SR)常闭常开开关与室内用电设备相连,所述继电器(SR)的一端与所述CPU相连,所述继电器(SR)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树莓派的室内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由芯片OV2640(U1)组成,所述芯片OV2640(U1)的晶振端口连接于时钟发生电路的输出端,所述芯片OV2640(U1)的第一引脚(HREF)和所述芯片OV2640(U1)的第二引脚(PCLK)输入至正与非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正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CPU(3)相连,第一电压转换电路和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电压相连;
所述第一电压为3.3V,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二电压为2.8V;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三电压为1.5V;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君,廖娟,王文强,王硕,唐七星,刘路,王承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