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85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壁开有两个安装孔,安装座的一侧内壁开有卡槽,安装座的一侧外壁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外壁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第二连接板的外壁设置有水平调节机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相同一侧外壁焊接有同一个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万向球结构,万向球结构包括万向球环和万向球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第一电动伸缩杆进行伸缩时,可带动高度第二铰接块底部进行位移,从而带动高度第一铰接块顶部高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照射的高度,防止因光线照射角度过高而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前照灯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前灯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但是无论是卤素、疝气还是LED照射灯,在进行远距离照射时,都无法避免光散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加装透镜,来进行光线的聚集,提高照射强度,但是现在大部分支撑透镜的支撑结构与车身均为固定连接,此种支撑结构加装在自带大灯调节功能的车灯上时,由于灯泡等候调节,而透镜不可以,使得聚光效果不是很好,在加装在不带大灯调节功能的车灯上时,由于光线聚集,照射强度增加,整体不能调节角度,夜晚行车时,会对对面来车的司机造成视觉影响,存在安全隐患。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11077897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包括透镜支撑壳体,所述透镜支撑壳体的边缘设有定位支脚,所述透镜支撑壳体上设有与车灯的透镜配合的透镜定位孔,所述透镜支撑壳体上在透镜定位孔的边缘设有用于遮挡太阳光的凸出挡圈。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使用透镜加强了灯光的聚集性,增强了照射强度,但是该装置于照射源均不可调节角度,夜晚行车会对对面司机造成视觉影响,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壁开有两个安装孔,安装座的一侧内壁开有卡槽,安装座的一侧外壁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外壁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第二连接板的外壁设置有水平调节机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相同一侧外壁焊接有同一个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万向球结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球结构包括万向球环和万向球体,支撑板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一侧外壁焊接于万向球体的外壁上,万向球环的内壁滑动连接于万向球体的外壁上,万向球环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车身钢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高度第一铰接块、高度第二铰接块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连接板底部外壁焊接有高度铰接耳,高度第一铰接块与高度铰接耳相对一侧外壁铰接固定,车身钢板一侧内壁开有高度调节滑槽,高度调节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高度调节滑块,高度调节滑块与高度第二铰接块的相对一侧外壁铰接固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度第一铰接块与高度第二铰接块内壁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一滑杆,高度第一铰接块与高度第二铰接块靠近第一滑杆的相对一侧外壁扣接有同一个第一弹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度调节滑块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外壁上,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另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立板,第一立板与车身钢板的相对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水平第二铰接块、水平第一铰接块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连接板一侧外壁焊接有水平铰接耳,水平第二铰接块与水平铰接耳相对一侧外壁铰接固定,车身钢板一侧内壁开有水平调节滑槽,水平调节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水平调节滑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平调节滑块与水平第一铰接块的相对一侧外壁铰接固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平第二铰接块与水平第一铰接块内壁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二滑杆,水平第二铰接块与水平第一铰接块靠近第二滑杆的相对一侧外壁扣接有同一个第二弹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平调节滑块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外壁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另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立板,第二立板与车身钢板的相对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通过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第一电动伸缩杆进行伸缩时,可带动高度第二铰接块底部进行位移,从而带动高度第一铰接块顶部高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照射的高度,防止因光线照射角度过高而影响行车安全。2.该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通过设置有水平调节机构,第二电动伸缩杆进行伸缩时,可带动水平第一铰接块底部进行位移,从而拉动水平第二铰接块顶部水平位移,从而改变水平照射角度,并且和通过与汽车其他传感器配合使用,实现转向时,照射角度随之改变,可以缩小夜晚汽车转向时的驾驶员实现盲区,提高安全性。3.该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通过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水平第二铰接块与水平第一铰接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可以将运动中照射源和透镜产生的水平方向的震动缓冲并且吸收,高度第一铰接块与高度第二铰接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可以将运动中照射源和透镜产生的竖直方向的震动缓冲并且吸收,避免了材料因纯刚性连接而受震动达到疲劳极限出现断裂的情况。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的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的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座、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支撑板、5-车身钢板、6-第一固定杆、7-万向球环、8-万向球体、9-第二固定杆、10-水平调节滑槽、11-高度调节滑槽、12-卡槽、13-安装孔、14-高度铰接耳、15-高度第一铰接块、16-第一弹簧、17-高度第二铰接块、18-高度调节滑块、19-第一电动伸缩杆、20-第一立板、21-第二立板、22-第二电动伸缩杆、23-水平调节滑块、24-水平第一铰接块、25-第二弹簧、26-水平第二铰接块、27-水平铰接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为了透镜和照射源均能固定安装于安装座1上,如图1、3所示,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内壁开有两个安装孔13,安装座1的一侧内壁开有卡槽12,安装座1的一侧外壁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2的外壁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第二连接板3的外壁设置有水平调节机构,第一连接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内壁开有两个安装孔(13),安装座(1)的一侧内壁开有卡槽(12),安装座(1)的一侧外壁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2)的外壁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第二连接板(3)的外壁设置有水平调节机构,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的相同一侧外壁焊接有同一个支撑板(4),支撑板(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万向球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内壁开有两个安装孔(13),安装座(1)的一侧内壁开有卡槽(12),安装座(1)的一侧外壁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2)的外壁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第二连接板(3)的外壁设置有水平调节机构,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的相同一侧外壁焊接有同一个支撑板(4),支撑板(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万向球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球结构包括万向球环(7)和万向球体(8),支撑板(4)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二固定杆(9),第二固定杆(9)一侧外壁焊接于万向球体(8)的外壁上,万向球环(7)的内壁滑动连接于万向球体(8)的外壁上,万向球环(7)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一固定杆(6),第一固定杆(6)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车身钢板(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高度第一铰接块(15)、高度第二铰接块(17)和第一电动伸缩杆(19),第一连接板(2)底部外壁焊接有高度铰接耳(14),高度第一铰接块(15)与高度铰接耳(14)相对一侧外壁铰接固定,车身钢板(5)一侧内壁开有高度调节滑槽(11),高度调节滑槽(1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高度调节滑块(18),高度调节滑块(18)与高度第二铰接块(17)的相对一侧外壁铰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车灯透镜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第一铰接块(15)与高度第二铰接块(17)内壁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一滑杆,高度第一铰接块(15)与高度第二铰接块(17)靠近第一滑杆的相对一侧外壁扣接有同一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清祥
申请(专利权)人:帝宝交通器材南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