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油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64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油器及车辆,该节油器包括第一筒体、盖体、双金属片、弹性复位件以及塞件。第一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二端面上设有出气孔,出气孔用于连通化油器节气门下部。第一端面开设有开口,盖体罩设于开口,盖体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对应于开口设置。双金属片设于盖体上用于封闭进气孔。弹性复位件设于第一筒体内,且弹性复位件沿着从第一端面到第二端面的方向设置。塞件对准进气孔设置;弹性复位件朝向第一端面的一端抵接于塞件,使塞件封闭进气孔。该节油器有助于燃油充分燃烧,降低车辆污染物排放,确保在急减速时发动机不熄火,有利于延长起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油器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节能减排
,特别是涉及一种节油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的摩托车主要是化油器式摩托车,摩托车在农村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乡村道路复杂,摩托车出现急减速的情况较为频繁。摩托车急减速时,由于油门迅速关闭,但车速尚快,造成化油器的节气门后方压力迅速下降,吸入的混合气体过浓,导致燃油不能充分燃烧,不仅浪费燃料,同时造成燃烧不充分,发动机排放的尾气污染环境。针对上述现象,目前市场上推出的节油器虽具有一定的节油和环保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市场上的节油器结构比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节油器使用时有可能导致化油器的供油量减少或停止,导致发动机熄火。使用者需要再次启动发动机或者依靠车辆惯性拖动发动机发动,均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给使用者不舒服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节油器及车辆,可应用于车辆急减速工况,该节油器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一种节油器,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用于连通化油器节气门下部;盖体,所述第一端面开设有开口,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开口,所述盖体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对应于所述开口设置;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设于所述盖体上用于封闭所述进气孔;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内,且所述弹性复位件沿着所述第一端面到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设置;塞件,所述塞件对准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塞件,用于将所述塞件抵压至所述盖体上并封闭所述进气孔。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油器还包括若干调节垫片,所述调节垫片固定于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调节垫片连接于所述弹性复位件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垫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不同所述调节垫片上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不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油器还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气孔,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所述化油器的所述节气门下部;所述第二筒体的径向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径向横截面积,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一筒体的相接处形成所述第二端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垫片背离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面抵接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调节垫片的外周抵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油器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于所述盖体和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垫为纸质垫圈、硅胶垫圈及金属垫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塞件为钢球,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复位弹簧或复位弹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为一个或两个;沿着所述第一端面至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所述进气孔的内径递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车辆包括化油器和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节油器,所述化油器包括节气门,所述节油器的所述出气孔连通于所述节气门下部。上述节油器及车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油器,主要针对车辆的急减速工况进行设计。在急减速工况下,发动机处于强制怠速工况。由于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温度较高,使得双金属片打开,进气孔开放。又因为在急减速工况下,化油器节气门下部的真空度高,该处气压低于节油器的进气孔附近的气压。在压差的作用下,塞件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力并朝着远离盖体的方向移动,进而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第一筒体内,接着从出气孔流到化油器节气门下部,提高节气门下部的气压,进而促进节气门吸入空气,使得化油器内混合气体(混合气体包括燃油和空气)得到稀释,有助于燃油充分燃烧,降低车辆污染物的排放,也有利于节约燃料。(2)该节油器采用双金属片结构,不影响车辆冷启动。车辆不工作时双金属片还可以作为密封盖将进气孔封住,避免灰尘从进气孔进入气缸。此外,该节油器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不用过多维护,维护和修理成本也较低。(3)该节油器使用了调节垫片。该调节垫片设置在弹性复位件朝向第二端面的一端。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调节垫片的数量来改变弹性复位件对塞件的压紧力,确保塞件在压差作用下,能够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保证进气孔可以打开;另一方面,调节垫片上开设第一通孔,从进气孔进入的空气通过该第一通孔流到节气门下部,该调节垫片对空气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保证进入到节气门下部的空气不会太多,避免由于空气和燃油比例失调使得发动机熄火的现象发生。即该节油器能够确保在急减速时发动机不熄火,也不需要使用起动机启动,有利于延长发动机和起动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节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节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节油器去除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垫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筒体;110、第一端面;120、第二端面;121、出气孔;200、第二筒体;300、盖体;310、进气孔;400、调节垫片;410、第一通孔;500、弹性复位件;600、塞件;700、沉头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油器及车辆,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的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一种节油器包括第一筒体100、盖体300、双金属片(未图示)、弹性复位件500以及塞件600。第一筒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0和第二端面120。第二端面120上设有出气孔121,出气孔121用于连通化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用于连通化油器节气门的下部;/n盖体,所述第一端面开设有开口,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开口,所述盖体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对应于所述开口设置;/n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设于所述盖体上用于封闭所述进气孔;/n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内,且所述弹性复位件沿着所述第一端面到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设置;/n塞件,所述塞件对准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塞件,用于将所述塞件抵压至所述盖体上并封闭所述进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用于连通化油器节气门的下部;
盖体,所述第一端面开设有开口,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开口,所述盖体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对应于所述开口设置;
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设于所述盖体上用于封闭所述进气孔;
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内,且所述弹性复位件沿着所述第一端面到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设置;
塞件,所述塞件对准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塞件,用于将所述塞件抵压至所述盖体上并封闭所述进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调节垫片,所述调节垫片固定于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调节垫片连接于所述弹性复位件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垫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不同所述调节垫片上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气孔,所述第二筒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新顺周金伟周绍鹏黄晓林姚学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白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