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离线啜吸系统及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电维修
,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离线啜吸系统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核电厂的燃料组件长期处于高温、高压、强辐照环境,热应力、热膨胀、辐照损伤等作用会使燃料棒薄壁包壳结构收到破环或材料性能发生劣化,造成燃料组件的破损。燃料组件在完成链式裂变反应后会产生多种裂变产物。当燃料组件发生破损后,裂变产物会从破口处释放出来,其中部分裂变气体如Xe-133和Kr-85不溶于水。为了避免将破损燃料组件再次装入反应堆,影响堆芯安全,就必须在换料大修期间对疑似破损的燃料组件进行离线啜吸检测,及时甄别并将其隔离,因此对啜吸检测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同时,如果检测时间过长则会延误大修进程,影响电厂经济效益,因此检测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常来讲,燃料组件离线啜吸检测是一个燃料准备、构建待检环境、检测、检测后重置环境等多步骤的工艺,检测前后的准备时间一般占到整体时长的85%左右。同时,检测回路、啜吸筒等在使用后存在放射性沾污的风险,容易影响检测精度,因此待检环境的再建立较复杂,也会耗费更多时间。 >鉴于此,如何高效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离线啜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离线啜吸系统包括:多个啜吸筒、气源、第一水源、真空泵、放射性探测器、乏水池以及废气排放系统,所述气源用于输出无放射性的气体,所述第一水源用于输水;/n每个啜吸筒的第一通气口通过一个第一通气阀门与第一连接点连接,每个啜吸筒的第二通气口通过一个第二通气阀门与第二连接点连接;/n所述第一连接点通过第一气源阀门与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通过第二气源阀门与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气源连接;/n每个啜吸筒的进水口通过一个进水阀门与第四连接点,每个啜吸筒的出水口通过一个出水阀门与乏水池连接,每个出水阀门能够将连接的啜吸筒的液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离线啜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离线啜吸系统包括:多个啜吸筒、气源、第一水源、真空泵、放射性探测器、乏水池以及废气排放系统,所述气源用于输出无放射性的气体,所述第一水源用于输水;
每个啜吸筒的第一通气口通过一个第一通气阀门与第一连接点连接,每个啜吸筒的第二通气口通过一个第二通气阀门与第二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点通过第一气源阀门与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通过第二气源阀门与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气源连接;
每个啜吸筒的进水口通过一个进水阀门与第四连接点,每个啜吸筒的出水口通过一个出水阀门与乏水池连接,每个出水阀门能够将连接的啜吸筒的液体排至乏水池;
所述第四连接点通过第一水源阀门与所述第一水源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点还通过第一检测阀门与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放射性探测器连接,所述放射性探测器通过第二检测阀门与所述废气排放系统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点通过第三检测阀门连接在所述放射性探测器与所述第二检测阀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离线啜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离线啜吸系统还包括:气体预处理装置;
所述气体预处理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检测阀门与所述真空泵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离线啜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离线啜吸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源,所述第二水源用于输出无放射性的硼酸水,所述第一水源用于输出硼酸水;
所述第四连接点通过第二水源阀门与所述第二水源连接。
4.一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真空离线啜吸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0,对真空离线啜吸系统进行回路气冲洗处理;
步骤101,在对真空离线啜吸系统进行回路气冲洗处理后,从多个啜吸筒中选择一个啜吸筒作为目标啜吸筒,将剩余的啜吸筒作为待用啜吸筒,对该目标啜吸筒进行水冲洗处理;
步骤102,在对该目标啜吸筒进行水冲洗处理后,将待检燃料组件封装入该目标啜吸筒;
步骤103,对水置换处理完毕的目标啜吸筒进行充气排水处理,并在对目标啜吸筒进行充气排水的过程中,对多个待用啜吸筒进行冲洗处理,将其他待检燃料组件分别封装入各待用啜吸筒;
步骤104,在对目标啜吸筒进行充气排水处理后,对该目标啜吸筒进行本底检测,在对目标啜吸筒进行本底检测后,对目标啜吸筒进行抽真空放射性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步骤105,在得到检测结果后,对目标啜吸筒及放射性探测器所在回路进行气冲洗处理,吊运出目标啜吸筒中的燃料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庆军,邓志新,龚雪琼,周政,石中华,廖昌斌,邹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