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天丝混纺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27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棉天丝混纺面料,地组织为由地循环单元循环编织的平纹组织,地循环单元由2个第一纬纱和2个第二纬纱与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第四经纱交织而成;边组织均为由边循环单元循环编织的平纹组织,边循环单元由2个第一纬纱和2个第二纬纱与第五经纱、第六经纱、第五经纱和第六经纱交织而成;第一纬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第五经纱均为天丝棉与涤氨包覆纱并线,第二纬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和第六经纱均为天丝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布面光洁度超好,透气吸湿,且面料挺阔,强力高,赋予织物出众的伸展性,使得制作的服装伏贴自然,有着极大的舒适感和自然动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棉天丝混纺面料
本技术属于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棉天丝混纺面料。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纺织加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随着纺织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纺织品种开始出现,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纺织品越来越高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天丝混纺面料,光洁度好,透气吸湿,且面料挺阔,强力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棉天丝混纺面料,包括地组织及位于地组织两侧的边组织,所述地组织为由地循环单元循环编织的平纹组织,所述地循环单元由4个纬纱与4个经纱交织而成,其中4个纬纱从上到下依次为2个第一纬纱和2个第二纬纱,4个经纱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第四经纱;所述边组织均为由边循环单元循环编织的平纹组织,所述边循环单元由4个纬纱与4个经纱交织而成,其中4个纬纱从上到下依次为2个第一纬纱和2个第二纬纱,4个经纱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五经纱、第六经纱、第五经纱和第六经纱;所述第一纬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第五经纱均为天丝棉与涤氨包覆纱并线,所述第二纬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和第六经纱均为天丝棉。优选地,所述第一经纱与同一地循环单元中的4个纬纱采用过1压1再过1压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二经纱与同一地循环单元中的4个纬纱采用压1过1再压1过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三经纱与同一地循环单元中的4个纬纱采用过1压1再过1压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四经纱与同一地循环单元中的4个纬纱采用压1过1再压1过1方式浮沉交织。优选地,所述第五经纱与同一边循环单元中的4个纬纱采用过1压1再过1压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六经纱与同一边循环单元中的4个纬纱采用压1过1再压1过1方式浮沉交织。优选地,所述天丝棉为JC/ATS32,其中的精梳棉和A天丝的成分各为50%。优选地,所述涤氨包覆纱为T30D/40D。优选地,该提花面料的经密为88根/英寸,纬密为68根/英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经纱和纬纱均采用两种,一是天丝棉与涤氨包覆纱并线,另一是天丝棉,且两种交错织造,使得布面光洁度超好,透气吸湿,且面料挺阔,强力高,赋予织物出众的伸展性,使得制作的服装伏贴自然,有着极大的舒适感和自然动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棉天丝混纺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一经纱;2、第二经纱;3、第三经纱;4、第四经纱;5、第五经纱;6、第六经纱;10、第一纬纱;20、第二纬纱;100、地组织;101、地循环单元;200、边组织;201、边循环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棉天丝混纺面料,包括地组织100及位于地组织100两侧的边组织200,所述地组织100为由地循环单元101循环编织的平纹组织,所述边组织200均为由边循环单元201循环编织的平纹组织,经密为88根/英寸,纬密为68根/英寸,地组织100经纱用量为5808支,各边组织200经纱用量为96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地循环单元101由4个纬纱与4个经纱交织而成,其中4个纬纱从上到下依次为2个第一纬纱10和2个第二纬纱20,4个经纱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经纱1、第二经纱2、第三经纱3和第四经纱4。所述边循环单元201由4个纬纱与4个经纱交织而成,其中4个纬纱从上到下依次为2个第一纬纱10和2个第二纬纱20,4个经纱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五经纱5、第六经纱6、第五经纱5和第六经纱6。所述第一纬纱10、第一经纱1、第二经纱2和第五经纱5均为天丝棉与涤氨包覆纱并线,所述第二纬纱20、第三经纱3、第四经纱4和第六经纱6均为天丝棉,所述涤氨包覆纱为T30D/40D,所述天丝棉为JC/ATS32,其中的精梳棉和A天丝的成分各为50%。所述第一经纱1与同一地循环单元101中的4个纬纱采用过1压1再过1压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二经纱2与同一地循环单元101中的4个纬纱采用压1过1再压1过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三经纱3与同一地循环单元101中的4个纬纱采用过1压1再过1压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四经纱4与同一地循环单元101中的4个纬纱采用压1过1再压1过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五经纱5与同一边循环单元201中的4个纬纱采用过1压1再过1压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六经纱6与同一边循环单元201中的4个纬纱采用压1过1再压1过1方式浮沉交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棉天丝混纺面料,包括地组织及位于地组织两侧的边组织,其特征在于:/n所述地组织为由地循环单元循环编织的平纹组织,所述地循环单元由4个纬纱与4个经纱交织而成,其中4个纬纱从上到下依次为2个第一纬纱和2个第二纬纱,4个经纱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第四经纱;/n所述边组织均为由边循环单元循环编织的平纹组织,所述边循环单元由4个纬纱与4个经纱交织而成,其中4个纬纱从上到下依次为2个第一纬纱和2个第二纬纱,4个经纱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五经纱、第六经纱、第五经纱和第六经纱;/n所述第一纬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第五经纱均为天丝棉与涤氨包覆纱并线,所述第二纬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和第六经纱均为天丝棉。/n

【技术特征摘要】
1.棉天丝混纺面料,包括地组织及位于地组织两侧的边组织,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组织为由地循环单元循环编织的平纹组织,所述地循环单元由4个纬纱与4个经纱交织而成,其中4个纬纱从上到下依次为2个第一纬纱和2个第二纬纱,4个经纱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第四经纱;
所述边组织均为由边循环单元循环编织的平纹组织,所述边循环单元由4个纬纱与4个经纱交织而成,其中4个纬纱从上到下依次为2个第一纬纱和2个第二纬纱,4个经纱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五经纱、第六经纱、第五经纱和第六经纱;
所述第一纬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第五经纱均为天丝棉与涤氨包覆纱并线,所述第二纬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和第六经纱均为天丝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天丝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与同一地循环单元中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烈许文章张继伟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亿兴隆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