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919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包括截污管网、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和生态修复组件,其通过截污管网将面源污染转为可控点源污染后,再经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集中高效强化处理从而去除污水中大量污泥沉淀、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和生化需氧量等,再经生态修复组件中的导流堰初步沉降过滤,流经人工生态浮岛和人工水草,利用水生植物发达根系及生物膜载体对污水进行二次生物降解,实现污水净化,该处理系统采用截污集中处理,污水直排控制较彻底且规模化效果好,结合了生物滤池工艺及生态修复技术,在保证高效强化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生态效应有效控制排口污染物扩散,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属于河道水处理

技术介绍
水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整个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响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改善城乡水环境,打造美丽中国、水美乡村成为重要的时代主题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工业化的推进,东南沿海地区大部分城市、乡镇均出现难以根治中小河道、小流域的黑臭现象。为此,多地水务水利部门均寄希望于通过河道疏浚、生态护岸等普通水利工程和截污纳管等市政工程彻底解决此类河道黑臭问题,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河道疏浚、生态护岸虽然能短时间内解决河道黑臭、淤塞问题,但时间一长,河道返黑返臭现象仍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是因为河道黑臭治理过程中只注重对护岸、淤泥“硬件设施”改造,而忽视了河道水体整体生态功能这一“软件设施”的恢复。通过水体生态修复工程能大幅提高河道自身复氧能力和自净能力,解决河道黑臭。众多河道项目的治理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截污是河道治理的第一步,但是截污难度也是河道治理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如何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岸上截污较困难的工程情况,从而实现在河道内的截污与治理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本申请项目研究团队对河道黑臭成因和污染源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发现河道两岸的排水口是主要的点源污染,由于黑臭河道的形成往往是在城区,城区截污纳管工程往往难以实现,或者不能够完全完成,排水口中常有灰黑色生活污水流出,这也是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污染来自于排口污染源累积、降雨沉降和鱼类养殖沉积,底泥中内污染物向水体释放等众多问题,但大多数污染都是来自于排水口,因此针对上述出现的排污口污染河道的问题与上述岸上截污困难同样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包括截污管网,该截污管网布设于河道现状河口线朝向陆域方向侧,且截污管网的入水口与沿河各排污口连通并能够将沿河各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纳入该截污管网内;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该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定位埋设于污水集中处理区的一级驳岸前沿线位于陆地方向一侧的地面下,该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的污水入水口与所述截污管网的出水口连通,且该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的排水口通入河道;该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包括沿污水进水方向依次设置并连通的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和消毒池;和生态修复组件,该生态修复组件包括河道内位于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排水口附近的若干导流堰,以排污水体流动方向为基准,所述导流堰的前方水体表面上浮设有若干人工生态浮岛,且导流堰前方河道的河床上定位铺设有人工水草。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截污管网由互相连通的截污管组成,且该截污管的直径不大于800mm;每根所述截污管均包括一用于汇集输送污水的内管和一同轴定位套设于内管上的套管,以使用状态为基准,该套管的外壁上表面上沿轴向间隔固设有若干个用于吊装的吊装钩,且该套管的外壁下表面上沿轴向间隔固设有若干个用于将套管固定在安装基质上的定位支架。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和消毒池均包括一经位于共同侧壁中上部的过水口连通的池体,其中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的池体底部均定位设有能够向水体内充气的微孔曝气装置,且该两种池体内位于微孔曝气装置的上方处均沿竖直方向定位布设有若干列弹性填料;所述二沉池的池体底部呈锥形结构,该锥形结构的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0°,且二沉池内定位设有环形集水装置;所述消毒池的顶部定位设有用于投放消毒剂的试剂投放装置。上述水解酸化池或接触氧化池的池体内定位设有一用于抽取池底污泥的污泥泵,该污泥泵的出料口与一污泥干化床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消毒池内定位设有至少一台用于抽提已处理污水的污水泵,该污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河道连通。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若干个所述导流堰依次布设于一级驳岸前沿线位于水域方向一侧的河道坡面上,且每个所述导流堰均由导流渠和填设于导流渠内的滤石填料组成,该导流堰的纵向截面为梯形结构。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人工生态浮岛包括采用重物法定位浮设于水体表面且位于河道中心线附近处的岛本体,该岛本体上以15-20棵/m2的栽种密度间隔栽种有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且该水生植物的根系最底端低于该河道的最低水位。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人工水草包括若干个人工水草单元,每个人工水草单元均包括一栓绳,该栓绳的一端固设有人工水草本体,且该栓绳的另一端固设于一沉水块内;所述人工水草本体包括与栓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并呈条状的沉坠,该沉坠上固设有若干根并行直立排布的呈纤维状的生物膜载体,且每根生物膜载体的顶部均形成有一浮子。若干个所述人工水草单元按照9-12根/m2的布设密度布设于自然基底质的河道河床上;或若干个所述人工水草单元的沉水块按照9-12根/m2的布设密度间隔嵌设于土工格室内,该土工格室其他回填有种植土的格室间隔固设有若干个能够插设于土壤柔性基底的河道河床上的锚杆。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处理系统包括截污管网、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和生态修复组件,其通过截污管网将分散的面源污染转化为可控的点源污染后,再经过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进行集中高效且强化的处理从而高效的去除污水中大量污泥沉淀、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和生化需氧量等,然后再经生态修复组件中的导流堰进行初步沉降过滤后,流经人工生态浮岛和人工水草,利用水生植物的发达根系及生物膜载体对污水进行二次生物降解,实现污水净化;该处理系统截污集中处理,污水直排控制较彻底且集中处理的规模化效果好,且结合了生物滤池工艺及生态修复技术,其在保证高效强化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生态效应有效控制排口污染物扩散,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截污集中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截污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人工生态浮岛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人工生态浮岛的岛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人工水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人工水草单元的布设方式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人工水草单元的布设方式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截污管网;101截污管;101a内管;101b套管;102吊装钩;103定位支架;2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201水解酸化池;202接触氧化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截污管网,该截污管网布设于河道现状河口线朝向陆域方向侧,且截污管网的入水口与沿河各排污口连通并能够将沿河各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纳入该截污管网内;/n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该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定位埋设于污水集中处理区的一级驳岸前沿线位于陆地方向一侧的地面下,该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的污水入水口与所述截污管网的出水口连通,且该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的排水口通入河道;该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包括沿污水进水方向依次设置并连通的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和消毒池;和/n生态修复组件,该生态修复组件包括河道内位于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排水口附近的若干导流堰,以排污水体流动方向为基准,所述导流堰的前方水体表面上浮设有若干人工生态浮岛,且导流堰前方河道的河床上定位铺设有人工水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截污管网,该截污管网布设于河道现状河口线朝向陆域方向侧,且截污管网的入水口与沿河各排污口连通并能够将沿河各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纳入该截污管网内;
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该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定位埋设于污水集中处理区的一级驳岸前沿线位于陆地方向一侧的地面下,该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的污水入水口与所述截污管网的出水口连通,且该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的排水口通入河道;该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包括沿污水进水方向依次设置并连通的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和消毒池;和
生态修复组件,该生态修复组件包括河道内位于一体式强化处理组件排水口附近的若干导流堰,以排污水体流动方向为基准,所述导流堰的前方水体表面上浮设有若干人工生态浮岛,且导流堰前方河道的河床上定位铺设有人工水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管网由互相连通的截污管组成,且该截污管的直径不大于800mm;每根所述截污管均包括一用于汇集输送污水的内管和一同轴定位套设于内管上的套管,以使用状态为基准,该套管的外壁上表面上沿轴向间隔固设有若干个用于吊装的吊装钩,且该套管的外壁下表面上沿轴向间隔固设有若干个用于将套管固定在安装基质上的定位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和消毒池均包括一经位于共同侧壁中上部的过水口连通的池体,其中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的池体底部均定位设有能够向水体内充气的微孔曝气装置,且该两种池体内位于微孔曝气装置的上方处均沿竖直方向定位布设有若干列弹性填料;所述二沉池的池体底部呈锥形结构,该锥形结构的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0°,且二沉池内定位设有环形集水装置;所述消毒池的顶部定位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栋林刘文杰胥瑞晨陈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易域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