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10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其中: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十字交叉布置并在相交处固定;第一支撑杆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紧固螺母与第二紧固螺母、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套与第二限位套;第二支撑杆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三紧固螺母与第四紧固螺母、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三限位套与第四限位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吊装,避免弄伤颚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
本技术涉及生产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
技术介绍
由于颚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到表面平整,不能有凸起等结构。因此不能使用挂钩等方式吊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其中: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十字交叉布置并在相交处固定;第一支撑杆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紧固螺母与第二紧固螺母、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套与第二限位套;第一紧固螺母与第二紧固螺母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的两端,第一限位套位于第一紧固螺母靠近第二紧固螺母的一侧,第二限位套位于第二紧固螺母靠近第一紧固螺母的一侧;第二支撑杆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三紧固螺母与第四紧固螺母、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三限位套与第四限位套,第三紧固螺母与第四紧固螺母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的两端,第三限位套位于第三紧固螺母靠近第二紧固螺母的一侧,第四限位套位于第四紧固螺母靠近第三紧固螺母的一侧。优选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接处固定由吊环。优选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汇处且位于远离吊环的一侧设有挂钩、以及钩挂在挂钩上的起吊块,所述起吊块为锥形体,且由靠近挂钩的一侧向远离挂钩的一侧,所述起吊块的外径依次递增。优选地,挂钩通过连接件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汇处。优选地,第一限位套、第二限位套、第三限位套、以及第四限位套的内壁面均设有防滑纹。优先选,第一限位套、第二限位套、第三限位套、以及第四限位套的内腔为矩形腔。优选地,第一限位套、第二限位套、第三限位套、以及第四限位套均为包角套。优选地,第一限位套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第二限位套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第三限位套通过第三滑块与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第四限位套通过第四滑块与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优选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分别包括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矩形杆部、以及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并相对固定在矩形杆部两端的柱形杆部,且柱形杆部上设有外螺纹。优选地,柱形杆部与矩形杆部一体成型。本技术中,通过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十字交叉布置,并在第一支撑杆上设置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紧固螺母与第二紧固螺母、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套与第二限位套,在第二支撑杆上设置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三紧固螺母与第四紧固螺母、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三限位套与第四限位套,起吊作业时将第一限位套、第二限位套、第三限位套和第四限位套分别套在颚板的四个拐角处,并利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紧固螺母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限位套的外侧形成限位,从而将颚板固定,以通过吊起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吊起即可将颚板吊起。该结构的设计避免在颚板表面形成凸起等结构,方便吊装,避免弄伤颚板。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提出的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的俯视图;图2为技术提出的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图1为技术提出的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的俯视图;图2为技术提出的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的侧视图。参照图1-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包括: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其中: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十字交叉布置并在相交处固定。第一支撑杆1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紧固螺母3与第二紧固螺母4、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套5与第二限位套6;第一紧固螺母3与第二紧固螺母4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1的两端,第一限位套5位于第一紧固螺母3靠近第二紧固螺母4的一侧,第二限位套6位于第二紧固螺母4靠近第一紧固螺母3的一侧。第二支撑杆2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三紧固螺母7与第四紧固螺母8、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三限位套9与第四限位套10,第三紧固螺母7与第四紧固螺母8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1的两端,第三限位套9位于第三紧固螺母7靠近第二紧固螺母4的一侧,第四限位套10位于第四紧固螺母8靠近第三紧固螺母7的一侧。起吊作业时,预先将第一限位套5、第二限位套6、第三限位套9和第四限位套10分别套在颚板的四个拐角处,并利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紧固螺母8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限位套10的外侧形成限位,从而将颚板固定。最后通过吊起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吊起即可将颚板吊起。由上可知,本技术利用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紧固螺母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限位套相互配合既可以实现对颚板吊起。且该结构的设计避免在颚板表面形成凸起等结构,方便吊装,避免弄伤颚板。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相接处固定由吊环11,以方便与行吊起吊。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交汇处且位于远离吊环11的一侧设有挂钩12、以及钩挂在挂钩12上的起吊块13,所述起吊块13为锥形体,且由靠近挂钩12的一侧向远离挂钩12的一侧,所述起吊块13的外径依次递增。当颚板上有孔洞时,可以将起吊块13拆下后将其小头的一端穿过颚板上的孔洞后重新挂在挂钩12,以利用起吊块13的大头部位进行限位既可将颚板吊起,无需利用限位套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挂钩12通过连接件18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交汇处,以方便调整挂钩12朝向。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套5、第二限位套6、第三限位套9、以及第四限位套10的内壁面均设有防滑纹,以增强对颚板四个拐角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套5、第二限位套6、第三限位套9、以及第四限位套10的内腔为矩形腔,或者第一限位套5、第二限位套6、第三限位套9、以及第四限位套10均为包角套,以增强对颚板四个拐角的包覆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套5通过第一滑块14与第一支撑杆1滑动连接。第二限位套6通过第二滑块15与第一支撑杆1滑动连接。第三限位套9通过第三滑块16与第二支撑杆2滑动连接。第四限位套10通过第四滑块17与第二支撑杆2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均分别包括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矩形杆部、以及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并相对固定在矩形杆部两端的柱形杆部,且柱形杆部上设有外螺纹,柱形杆部与矩形杆部一体成型。以提高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在交汇处的接触面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其中:/n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十字交叉布置并在相交处固定;/n第一支撑杆(1)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紧固螺母(3)与第二紧固螺母(4)、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套(5)与第二限位套(6);第一紧固螺母(3)与第二紧固螺母(4)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1)的两端,第一限位套(5)位于第一紧固螺母(3)靠近第二紧固螺母(4)的一侧,第二限位套(6)位于第二紧固螺母(4)靠近第一紧固螺母(3)的一侧;/n第二支撑杆(2)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三紧固螺母(7)与第四紧固螺母(8)、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三限位套(9)与第四限位套(10),第三紧固螺母(7)与第四紧固螺母(8)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1)的两端,第三限位套(9)位于第三紧固螺母(7)靠近第二紧固螺母(4)的一侧,第四限位套(10)位于第四紧固螺母(8)靠近第三紧固螺母(7)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颚板吊装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其中:
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十字交叉布置并在相交处固定;
第一支撑杆(1)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紧固螺母(3)与第二紧固螺母(4)、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套(5)与第二限位套(6);第一紧固螺母(3)与第二紧固螺母(4)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1)的两端,第一限位套(5)位于第一紧固螺母(3)靠近第二紧固螺母(4)的一侧,第二限位套(6)位于第二紧固螺母(4)靠近第一紧固螺母(3)的一侧;
第二支撑杆(2)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三紧固螺母(7)与第四紧固螺母(8)、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三限位套(9)与第四限位套(10),第三紧固螺母(7)与第四紧固螺母(8)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1)的两端,第三限位套(9)位于第三紧固螺母(7)靠近第二紧固螺母(4)的一侧,第四限位套(10)位于第四紧固螺母(8)靠近第三紧固螺母(7)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颚板吊装用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相接处固定由吊环(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颚板吊装用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交汇处且位于远离吊环(11)的一侧设有挂钩(12)、以及钩挂在挂钩(12)上的起吊块(13),所述起吊块(13)为锥形体,且由靠近挂钩(12)的一侧向远离挂钩(12)的一侧,所述起吊块(13)的外径依次递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明汪政南梁建平戴启超杨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宁火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