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识别方法、服务器、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906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设备识别方法、服务器、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设备识别方法包括: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采集的实时场景图像;判断所述实时场景图像与所述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是否匹配;若是,则确认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待识别设备的识别正确。上述方案,能够提高设备的识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备识别方法、服务器、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设备识别
,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备识别方法、服务器、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广,设备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设备是生产企业的根本,设备性能正常才能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及生产提供基础保证。传统的设备管理完全靠人,由于人员及管理等原因导致设备相关信息模糊不全、甚至缺失,使得设备的识别效率低,不利于对设备的管理工作。为了提高设备的识别效率和准确率,人们提出了更多的解决方案,比如粘贴条码、二维码、RFID等,虽然提高了设备识别效率,但仍然存在粘贴卡片工作量大、卡片脱落等工作难点,对于一些带电设备及高空设备粘贴卡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备识别方法、服务器、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高设备的识别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采集的实时场景图像;判断所述实时场景图像与所述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是否匹配;若是,则确认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待识别设备的识别正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相互耦接的通信电路、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通信电路用于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数据,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设备识别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识别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服务器和至少一个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采集待识别设备的实时场景图像并发送到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为第二方面的服务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设备识别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设备识别方法包括: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采集的实时场景图像;判断实时场景图像与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是否匹配;若是,则确认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的识别正确。本申请通过判断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采集的实时场景图像与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是否匹配,可以确认对该待识别设备的识别是否正确,特别对于一些不方便或不容易人工观察识别的设备的识别更加有效,提升了设备的识别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识别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识别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图2中步骤S21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识别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识别方法的一应用场景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服务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设备识别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识别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设备识别方法包括:步骤S11: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采集的实时场景图像。本申请的移动终端为用户可以随身携带且具有摄像及通信功能的智能终端,例如可以为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掌上电脑或者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而本申请的待识别设备为需要进行管理的相关设备,例如可以为变压器、电机、锅炉、物料车、机床或机器人等。可以理解的是,维护设备性能正常才能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及生产提供基础保证,因此,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十分重要,而对设备进行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要对设备进行正确识别。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移动终端为用户可以随身携带且具有摄像及通信功能的智能终端,因此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功能来采集待识别设备的实时场景图像,并将实时场景图像发送给服务器,于是服务器可以接收到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采集的实时场景图像。步骤S12:判断实时场景图像与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是否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S13;若不是,则说明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采集到的实时场景图像有误,与待识别设备不符,设备未识别成功。步骤S13:确认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的识别正确。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简称AR),它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例如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在视觉化的增强现实中,用户利用显示设备,把真实世界与电脑图形多重合成在一起,便可以看到真实的世界围绕着它,增强现实提供了在一般情况下,不同于人类可以感知的信息。本申请中,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为待识别设备的AR信息,可以向用户呈现待识别设备的设备结构,特别是可以将实际上用户很难发现的结构部分呈现出来,例如用户较难发现的设备的背面、体型巨大的设备的顶部、不易接近的高空设备和带电设备、较难呈现的设备内部结构等。因此,服务器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采集的实时场景图像后,可以判断实时场景图像与待识别设备的预设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是否匹配,若实时场景图像与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不匹配,则说明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采集到的实时场景图像有误,与待识别设备不符,设备未识别成功,若实时场景图像与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相匹配,则确认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的识别正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采集的实时场景图像与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是否匹配,可以确认对该待识别设备的识别是否正确,特别对于一些不方便或不容易人工观察识别的设备的识别更加有效,提升了设备的识别效率,并且相对于传统的粘贴条码、二维码、RFID等方式,可以减轻用户制作、粘贴标签的工作量,并且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识别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设备识别方法包括:步骤S21:服务器建立待识别设备的设备信息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采集的实时场景图像;/n判断所述实时场景图像与所述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是否匹配;/n若是,则确认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待识别设备的识别正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采集的实时场景图像;
判断所述实时场景图像与所述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是否匹配;
若是,则确认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待识别设备的识别正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对待识别设备采集的实时场景图像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服务器建立所述待识别设备的设备信息数据库;其中,所述设备信息数据库中包含所述待识别设备的基础档案信息和参考增强现实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建立所述待识别设备的设备信息数据库的步骤,包括:
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待识别设备的基础档案信息发送至信息采集终端;
接收所述信息采集终端采集的至少一张初始增强现实图像;
在确定所述至少一张初始增强现实图像进行审核通过后,利用审核通过后的所述至少一张初始增强现实图像得到所述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
将所述待识别设备的基础档案信息和参考增强现实图像保存在所述待识别设备的设备信息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实时场景图像与所述增强现实图像是否匹配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否,则继续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待识别设备采集的新的实时场景图像,并利用所述新的实时场景图像重新执行所述判断所述实时场景图像与所述待识别设备的参考增强现实图像是否匹配及其后续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与所述增强现实图像相匹配的实时场景图像失败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书福李春廷
申请(专利权)人: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