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本海专利>正文

一种垃圾回收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969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回收筐,主要是在筐体的下方设置有筐脚、筐体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在筐体的上方选择性设置有筐盖,所述的筐体,外观呈倒锥台形筐状,由长条形的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其开口向上,口沿处设置有止口边,所述的筐脚,外观呈立体柱状,多只分设于筐体下方,其上端面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内侧底板连接,下端面一侧部分设置有缺口,缺口内设置有滚轮,所述的筐把手,外观呈“M”形弯管状,其中间部位预设有铰链装置的安装孔,在两端头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后壁内侧的衬板相安装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回收筐
本技术涉及垃圾回收容器
,特别涉及到一种垃圾回收筐的具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正全面展开,常见的垃圾回收容器,主要是采用带脚轮的塑料桶,其结构设计既显笨重又不合理、制造工艺复杂、桶底残留物清洁困难,桶身报废后降解困难。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再开发出结构简单、自身轻巧、制造容易、耐候性强、用材更加环保的一种垃圾回收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避免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提供出一种垃圾回收筐,其结构简单、自身轻巧、制造容易、耐候性强、易于维修,报废后更容易做无害化处理。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垃圾回收筐,主要是在筐体的下方设置有筐脚、筐体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在筐体的上方选择性设置有筐盖而构成。所述的筐体,外观呈倒锥台形筐状,由长条形的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其开口向上,口沿处设置有止口边。所述的筐脚,外观呈立体柱状,多只分设于筐体下方,其上端面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内侧底板连接,下端面一侧部分设置有缺口,缺口内设置有滚轮。所述的筐把手,外观呈“M”形弯管状,其中间部位预设有铰链装置的安装孔,在两端头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后壁内侧的衬板相安装连接。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下列优点:一是筐体采用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既轻便又环保,还方便垃圾回收操作。二是在筐底下面设置有多只带滚轮的筐脚,既进化改进了塑料垃圾桶结构,又提升了功能价值比。三是筐体可重叠码放,既节省空筐存储空间,又方便回收循环使用。四是在筐体上方选择性设置筐盖,既满足湿垃圾回收必须遮盖的需求,又兼顾到干垃圾回收无需遮盖的使用场景。附图说明下面通过举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图1是本技术筐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筐脚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筐把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筐盖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干垃圾回收筐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湿垃圾回收筐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止口边第一实施例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止口边第二实施例截面结构示意图。在图中,01.筐体02.竹篾03.非金属线条04.开口05.止口边10.筐脚11.安装孔12.安装片13.端板14.底板15.缺口16.滚轮20.筐把手21.铰链装置22.安装孔23.衬板30.筐盖31.止口边32.拉手33.后侧面34.筋板35.安装片36.中心孔37.铰链段38.铰链轴40.内袋41.内胆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筐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的01是筐体,外观呈倒锥台形筐状,由长条形的竹篾02或非金属线条03编织构成,其开口04向上,口沿处设置有止口边05。图2是本技术筐脚结构示意图。图中的10是筐脚,外观呈立体柱状,呈多只分设于筐体01下方,其上端面设置有带安装孔11或安装片12的端板13,与筐内侧底板14相连接,下端面一侧部分设置有缺口15,缺口15内设置有滚轮16。筐脚10直立时下端头着地,筐脚10倾斜时滚轮15着地滚动前行,即实现了本技术既能稳定着地,又能滚动前行,还可满足手推车或电动叉车高效托举作业的专利技术目的。图3是本技术筐把手结构示意图。图中的20是筐把手,外观呈“M”形管状,其中间部位预留有铰链装置21的安装孔22,在两端头设置有带安装孔11或安装片12的端板13,与筐体01后壁内侧的衬板23相安装连接。图4是本技术筐盖结构示意图。图中的30是筐盖,外观呈凸形锅盖状,由长条形的竹篾02或非金属线条03编织构成,其开口04向下,口沿处设置有与止口边05相配对安装的止口边31,顶部设置有开盖拉手32,在后侧面33与筐把手20中间部位之间,设置有铰链装置21。所述的铰链装置21,外观呈“工”字形铰链状,由条板状筋板34一端连接平板状安装片35,另一端连接带圆形中心孔36的管状铰链段37,铰链段37内设置有圆柱形铰链轴38而构成。安装片35与后侧面33相安装连接,铰链轴38的两端头穿越安装孔22,与筐把手20相连接,即实现了筐盖30对筐把手20的活动安装。图5是本技术干垃圾回收筐结构示意图。图中的01是筐体,筐体01的下方设置有筐脚10、筐体01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20。图6是本技术湿垃圾回收筐结构示意图。图中的01是筐体,筐体01的下方设置有筐脚10、筐体01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20。筐体的上方设置有筐盖30,在紧贴筐体01的底部与内侧壁,活动设置有防液体泄漏的内袋40或内胆41。内袋40或内胆41能够取出清洗,从而实现了本技术湿垃圾回收筐具有防漏和方便清洗的专利技术目的。图7是本技术止口边第一实施例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的01是筐体,其上方设置有筐盖30,在口沿处相互匹配设置有止口边05和在止口边31,二者分别夹持竹蔑02且实现相互间的活动安装连接。图8是本技术止口边第二实施例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的01是筐体,其上方设置有筐盖30,在口沿处相互匹配设置有止口边05和在止口边31,二者分别夹持竹蔑02且实现相互间的活动安装连接。至此,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一种垃圾回收筐,将为我国城乡生活垃圾回收,提供出一种环保的、轻质的、筐盖可选择性设置的、适合多种作业方式和应用场景的垃圾分类回收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回收筐,其特征在于:主要是在筐体的下方设置有筐脚、筐体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在筐体的上方选择性设置有筐盖,所述的筐体,外观呈倒锥台形筐状,由长条形的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其开口向上,口沿处设置有止口边,所述的筐脚,外观呈立体柱状,多只分设于筐体下方,其上端面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内侧底板连接,下端面一侧部分设置有缺口,缺口内设置有滚轮,所述的筐把手,外观呈“M”形弯管状,其中间部位预设有铰链装置的安装孔,在两端头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后壁内侧的衬板相安装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回收筐,其特征在于:主要是在筐体的下方设置有筐脚、筐体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在筐体的上方选择性设置有筐盖,所述的筐体,外观呈倒锥台形筐状,由长条形的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其开口向上,口沿处设置有止口边,所述的筐脚,外观呈立体柱状,多只分设于筐体下方,其上端面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内侧底板连接,下端面一侧部分设置有缺口,缺口内设置有滚轮,所述的筐把手,外观呈“M”形弯管状,其中间部位预设有铰链装置的安装孔,在两端头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后壁内侧的衬板相安装连接。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回收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筐盖,外观呈凸形锅盖状,由长条形的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其开口向下,口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本海
申请(专利权)人:姚本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