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890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预设时长内用户的定位数据,所述定位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用户在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生成聚合点,所述聚合点具有聚合点出现时间;确定所述聚合点出现时间符合预设时间条件的聚合点为有效聚合点;根据所述有效聚合点,定位并输出用户职住地信息;即本发明专利技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对用户的定位数据的进行分析,从而定位出更精确的用户职住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有效获取城市居民的职住地分布情况,对城市和交通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有技术中,大都通过传统聚类算法,例如基于密度的带有噪声的空间聚类(Density-BasedSpatialClusteringofApplicationswithNoise,简称DBACAN)算法对获取的用户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类分析,进而获取用户职住地的分布情况。然而现有技术中,传统聚类算法忽略了用户定位数据的时间特性,导致最终获取的用户职住地可能存在偏差,进而所定位出的用户职住地与实际的用户职住地之间误差较大,定位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长内用户的定位数据,所述定位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用户在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生成聚合点,所述聚合点具有聚合点出现时间;确定所述聚合点出现时间符合预设时间条件的聚合点,为有效聚合点;根据所述有效聚合点,定位并输出用户职住地信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时长包括多个相同的时间段;所述确定所述聚合点出现时间符合预设时间条件的聚合点,为有效聚合点,包括:若确定所述时间段内所述聚合点出现时间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时间段为有效时间段;若确定有效时间段出现的次数大于第二阈值,且所述有效时间段的时间跨度大于第三阈值,则确定对应的聚合点为有效聚合点。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预设时长内用户的定位数据,包括:获取预设时长内用户终端上应用程序的日志数据;根据所述日志数据确定用户的定位数据。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包括: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预设时间粒度的抽稀处理;对抽稀处理后的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包括用户在不同时间的位置点集合;所述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包括:对所述位置点集合进行预设距离的空间聚合处理,生成聚合点;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有效聚合点,定位并输出用户职住地信息,包括:根据所述预设距离还原所述有效聚合点对应的位置点集合;确定所述有效聚合点对应的位置点集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位置点,为用户职住地信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预设时长内用户的定位数据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分割为日间定位数据和夜间定位数据;所述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生成聚合点,所述聚合点具有聚合点出现时间,包括:对用户的日间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生成日间聚合点,所述日间聚合点具有日间聚合点出现时间;对用户的夜间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生成夜间聚合点,所述夜间聚合点具有夜间聚合点出现时间;所述确定所述聚合点出现时间符合预设时间条件的聚合点,为有效聚合点,包括:确定所述日间聚合点出现时间符合预设时间条件的日间聚合点。为有效日间聚合点;确定所述夜间聚合点出现时间符合预设时间条件的夜间聚合点,为有效夜间聚合点;所述根据所述有效聚合点,定位并输出用户职住地信息,包括:根据所述有效日间聚合点,定位并输出用户工作地信息;根据所述有效夜间聚合点,定位并输出用户居住地信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获取多个用户的定位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分布式计算模型对所述多个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多个用户职住地信息。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户职住地的定位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时长内用户的定位数据,所述定位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用户在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聚合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生成聚合点,所述聚合点具有聚合点出现时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聚合点出现时间符合预设时间条件的聚合点,为有效聚合点;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有效聚合点,定位并输出用户职住地信息。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预设时长内用户的定位数据,所述定位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用户在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生成聚合点,所述聚合点具有聚合点出现时间;确定所述聚合点出现时间符合预设时间条件的聚合点,为有效聚合点;根据所述有效聚合点,定位并输出用户职住地信息;即本专利技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对用户的定位数据的进行分析,从而定位出更精确的用户职住地的分布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种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流程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户职住地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示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示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有效获取城市居民的职住地分布情况,对城市和交通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传统聚类算法,例如基于密度的带有噪声的空间聚类(Density-BasedSpatialClusteringofApplicationswithNoise,简称DBACAN)算法对获取的用户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类分析,进而获取用户的职住地分布情况。但是,用户定位数据具有独特的时空特性,而传统聚类算法忽略了用户定位数据的时间特性,导致最终获取的用户职住地信息可能存在偏差,进而所定位出的用户职住地与实际的用户职住地之间误差较大,定位精度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在于,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到同时满足空间上密度高和时间上频次高条件的聚合点,进而定位出更精确的用户的职住地信息。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基于的其中一种网络架构可包括若干个终端1和服务端2,其中,若干个终端1上报定位数据至服务端2,服务端2接收到定位数据后,执行下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以获取用户的职住地的分布情况。需要说明的是,终端1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等具有定位功能的终端。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示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职住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预设时长内用户的定位数据,所述定位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用户在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n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生成聚合点,所述聚合点具有聚合点出现时间;/n确定所述聚合点出现时间符合预设时间条件的聚合点,为有效聚合点;/n根据所述有效聚合点,定位并输出用户职住地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户职住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时长内用户的定位数据,所述定位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用户在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
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生成聚合点,所述聚合点具有聚合点出现时间;
确定所述聚合点出现时间符合预设时间条件的聚合点,为有效聚合点;
根据所述有效聚合点,定位并输出用户职住地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长包括多个相同的时间段;所述确定所述聚合点出现时间符合预设时间条件的聚合点,为有效聚合点,包括:
若确定所述时间段内所述聚合点出现时间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时间段为有效时间段;
若确定有效时间段出现的次数大于第二阈值,且所述有效时间段的时间跨度大于第三阈值,则确定对应的聚合点为有效聚合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预设时长内用户的定位数据,包括:
获取预设时长内用户终端上应用程序的日志数据;
根据所述日志数据确定用户的定位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包括:
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预设时间粒度的抽稀处理;
对抽稀处理后的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包括用户在不同时间的位置点集合;所述对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进行空间聚合处理,包括:
对所述位置点集合进行预设距离的空间聚合处理,生成聚合点;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有效聚合点,定位并输出用户职住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距离还原所述有效聚合点对应的位置点集合;
确定所述有效聚合点对应的位置点集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位置点,为用户职住地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预设时长内用户的定位数据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用户的定位数据分割为日间定位数据和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旭茅明睿廖曙光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