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73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镜头,其能够满足低背以及低F值的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该摄像镜头,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二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第三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第四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第五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以及第六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像侧,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满足预定条件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摄像装置所使用的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的在固体摄像元件上成像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家电产品、信息终端设备、汽车等、各种各样的产品中普遍搭载有相机功能。预测今后也,当前对于融合了相机功能的商品的开发不断开展。在这样的设备中搭载的摄像镜头,需要小型也需要高分辨率性能。作为现有的以高性能化为目标的摄像镜头,例如已知有以下专利文献1(美国9759893号公报)的摄像镜头。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从物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摄像元件,将经由从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成像的光学像转换成电信号;光学总长与整个系统的焦距之间的关系以及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与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想要通过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透镜结构来实现低背化和低F值化时,非常难以进行周边部的像差校正,不能够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衡地满足低背化和低F值化的要求,且具备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的高分辨率的摄像镜头。并且,关于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用语,透镜的面的凸面、凹面、平面是指光轴附近(近轴)的形状。光焦度是指光轴附近(近轴)的光焦度。极点是指切平面与光轴垂直相交的光轴上以外的非球面上的点。光学总长是指,从位于最靠物侧的光学元件的物侧面至摄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另外,光学总长及后焦距是通过对配置于摄像透镜与摄像面之间的IR截止滤光片或保护玻璃等的厚度进行空气换算而得到的距离。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镜头,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二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第三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第四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第五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以及第六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像侧,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第一透镜通过增强光焦度来实现低背化。另外,通过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第一透镜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畸变。第二透镜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色像差。第三透镜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和畸变。第四透镜良好地校正像散和畸变。另外,通过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能够更良好地校正像散和畸变。第五透镜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第六透镜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另外,通过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像侧,能够控制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其结果,能够缩小第六透镜的透镜径,能够来实现摄像镜头的小径化。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通过使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和畸变。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通过使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和像散。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凸面或凹面朝向物侧。通过使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凸面或凹面朝向物侧,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39.00<νd3<73.00其中,νd3:第三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条件式(1)将第三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1)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2)11.00<νd6<26.00其中,νd6:第六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条件式(2)将第六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2)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3)-8.00<|r11|/r12其中,r11: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12: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条件式(3)将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与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关系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3),能够适当地平衡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光焦度和像侧面的光焦度。其结果,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畸变。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4)0.50<r8/f<10.00其中,r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条件式(4)将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4)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畸变。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5)0.70<T4/T5<19.00其中,T4: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T5: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条件式(5)将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的关系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5)的范围,第五透镜被配置在最佳位置,并且使该透镜的各像差校正功能变得更有效的。其结果,能够来实现低背化,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畸变。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6)11.00<νd4<26.00其中,νd4:第四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条件式(6)将第四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6)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7)0.90<|f4|/f其中,f4:第四透镜的焦距,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条件式(7)将第四透镜的光焦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7)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畸变。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8)0.90<|f6|/f其中,f6:第六透镜的焦距,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条件式(8)将第六透镜的光焦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8)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9)-7.00<f3/|f4|<-0.05其中,f3:第三透镜的焦距,f4:第四透镜的焦距。条件式(9)将第三透镜的焦距与第四透镜的焦距之间的关系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9),能够抑制第三透镜的光焦度和第四透镜的光焦度变得过剩。其结果,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n第一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具有正的光焦度;/n第二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n第三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n第四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n第五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以及/n第六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像侧,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n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侧,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和(3):/n(1)39.00<νd3<73.00/n(2)11.00<νd6<26.00/n(3)-8.00<|r11|/r12/n其中,/nνd3:第三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nνd6:第六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nr11: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nr12: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8 JP 2019-073279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具有正的光焦度;
第二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
第三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
第四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
第五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以及
第六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像侧,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侧,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和(3):
(1)39.00<νd3<73.00
(2)11.00<νd6<26.00
(3)-8.00<|r11|/r12
其中,
νd3:第三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νd6:第六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r11: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12: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4)0.50<r8/f<10.00
其中,
r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5)0.70<T4/T5<19.00
其中,
T4: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T5: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6)11.00<νd4<26.00
其中,
νd4:第四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镰田健一桥本雅也
申请(专利权)人:康达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