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热失控检测用一体化传感器及预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8649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热失控检测用一体化传感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外壳、光学组件、PCB组件、下外壳;其中上外壳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腔体结构,一侧面设置有一通风孔,内部安装有光学组件和PCB组件,腔体结构的底部与下外壳配合地可拆卸地安装为一整体结构;PCB组件内部集成多组传感器来收集信号数据;光学组件用于辅助测量及输出电池包内颗粒物浓度的信号数据。同时还提供了上述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是根据新能源电池发生热失控的特征,利用光散射法测量电池包颗粒物、气压以及温度数据,通过测试项目的至少一项来判断热失控的发生,并发出信号给新能源电动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热失控发生早期预警以保证驾驶员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热失控检测用一体化传感器及预警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电池与环保产业领域,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热失控检测用一体化传感器及预警方法。
技术介绍
随汽车的购买量逐年增加,引发的关于能源的消耗、资源短缺及日益增长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新能源汽车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新能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的安全、节能。新能源电池报废时常出现的时热失控现象,触发热失控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归结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是电池电芯自身的问题,常见的包括老化造成的各种性能的衰退,如内阻增大,长期轻度不当使用造成的锂金属沉积等等,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内因造成的热失控风险会逐渐增加。外因,就是除了电芯自然使用产生的影响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一些意外事故,比如交通事故、异物冲击等造成的电池包机械损伤,进而导致短路,起火;另外一类外因就是人为的滥用。比如浸水、热冲击、振动、冲击、火焰灼烧等恶劣外部环境因素,过充过放、过压欠压、外短路等电气上的不当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池热失控检测用一体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外壳(1)、光学组件(2)、PCB组件(3)、下外壳(4);其中所述上外壳(1)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腔体结构,一侧面设置有一通风孔(5),内部安装有光学组件(2)和PCB组件(3),腔体结构的底部与下外壳(4)配合地可拆卸地安装为一整体结构;所述PCB组件(3)内部集成多组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收集信号数据;所述光学组件(2),用于辅助测量及输出电池包内颗粒物浓度的信号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热失控检测用一体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外壳(1)、光学组件(2)、PCB组件(3)、下外壳(4);其中所述上外壳(1)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腔体结构,一侧面设置有一通风孔(5),内部安装有光学组件(2)和PCB组件(3),腔体结构的底部与下外壳(4)配合地可拆卸地安装为一整体结构;所述PCB组件(3)内部集成多组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收集信号数据;所述光学组件(2),用于辅助测量及输出电池包内颗粒物浓度的信号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池热失控检测用一体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2)包括光源、光电探测器、消光结构部件(7);所述光电探测器的一侧与通风孔(5)连通,外界空气和颗粒物从通风孔(5)进入,颗粒物通过光源散射后形成散射光,散射光穿过光电探测器,在光电探测器另一端输出电流信号数据;所述消光结构部件(7)独立地设置在光电探测器的一侧,用于消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能源电池热失控检测用一体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阑(6)、光学迷宫结构部件(8)、光束整形结构部件(9),其中光阑一端固定安装在光束整形结构部件(9)的前端,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消光结构部件(7)相对的一侧;所述光学迷宫结构部件(8)设置有多组,固定安装在消光结构部件(7)与光束整形结构部件(9)之间的两侧;所述光学迷宫结构部件(8)分布在光束整形结构部件(9)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能源电池热失控检测用一体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迷宫结构部件(8)设置为两通道,一通道由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间隔排列、截面为直角、同方向排列的迷宫块组成的通道;另一通道为两组间隔排列、截面为直角、同方向排列的迷宫块,T型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之满郑乐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颗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