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实验室用乙二醇氮气吹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8644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型实验室用乙二醇氮气吹脱装置,包括实验瓶、通气组件和通液组件,所述实验瓶密封设置,所述实验瓶的顶部安装所述通气组件,所述实验瓶的侧面安装所述通液组件,所述通液组件和通气组件均与所述实验瓶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通气组件包括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均安装在所述实验瓶的顶部,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实验瓶的顶部设置,所述排气管的外部设置有排气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状态稳定,能够有效地节省氮气的使用和便于保存乙二醇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实验室用乙二醇氮气吹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尤其是涉及新型实验室用乙二醇氮气吹脱装置。
技术介绍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液和精细化学品等。紫外透光率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衡量乙二醇装置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这是由于乙二醇中含有某些吸收紫外光的微量杂质,将影响后期加工出来的装置的光泽、色度等,降低装置的质量。由于乙二醇中溶解氧对乙二醇紫外透光率测定有影响,所以在测定乙二醇紫外透光率前先要往乙二醇中充分通入氮气置换出乙二醇中的氧。目前市面上并未有专用的实验室用乙二醇氮气吹脱装置,实验人员仅能根据标准中的粗略描述自制相对简陋的氮气吹脱装置,其效能参差不齐,不能保证其后续试验结果平行性及准确性,且现有的实验装置只能现制现用,无法对样品起到保存功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氧效果较好,密封效果较好的新型实验室用乙二醇氮气吹脱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新型实验室用乙二醇氮气吹脱装置,包括实验瓶、通气组件和通液组件,所述实验瓶密封设置,所述实验瓶的顶部安装所述通气组件,所述实验瓶的侧面安装所述通液组件,所述通液组件和通气组件均与所述实验瓶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通气组件包括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均安装在所述实验瓶的顶部,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实验瓶的顶部设置,所述排气管的外部设置有排气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乙二醇经过通液组件进入到实验瓶的内部后,并淹没进气管的位于实验瓶内部的一端,进气管远离实验瓶底部的一端向实验瓶的内部灌入高纯氮气,在高纯氮气的带动下,位于乙二醇内部的溶解氧向上移动,并通过排气管排出,密封设置的实验瓶在保证置换后的氮气及氧气能够顺利流出实验瓶的同时,还能将位于实验瓶中的乙二醇与外界环境相隔离,从而使乙二醇能够长时间保存,提高乙二醇的存放时长。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实验瓶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排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实验瓶螺纹连接,所述排气管远离所述实验瓶的一端与所述排气阀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的排气管和实验瓶连接稳定性较高,密封性较好,与排气管滑动连接的排气阀,在进行灌气时,排气阀沿着排气管的长度方向相上运动,气体通过排气阀与排气管的空间排出,当灌气结束后,排气阀能够根据自重进行回落,对排气管进行密封。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气管的侧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排气阀的内侧设置有导块,所述导块与所述排气阀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块位于所述导向槽的内部且与所述排气管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阀能够沿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保证其在竖直方向运动,位置不会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密封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气管远离所述实验瓶的一端设置有防脱件,所述防脱件的表面设置有密封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件能够避免排气阀在移动过程中,从排气管的表面脱出,密封件能够提高排气阀与排气管之间的密封性,在日常存放中,避免外界的气体通过排气阀进入到实验瓶的内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脱件与所述排气阀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防脱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气阀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便于排气阀在灌气完毕后,及时进行复位,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密封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液组件包括通液管和开关阀,所述通液管与所述实验瓶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通液管的表面安装所述开关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乙二醇能够通过通液管进出实验瓶的内部,方便脱氧进行实验,开关阀避免位于实验瓶内部的乙二醇外泄。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实验瓶连接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磁力搅拌器和搅拌子,所述搅拌子位于所述实验瓶的内部,所述实验瓶放置在所述磁力搅拌器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磁力搅拌器的带动下,位于实验瓶内部的搅拌子带动乙二醇转动,能够提高通氮的效率,进一步节约氮气的用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密封设置的实验瓶,能够在通入氮气之后,将乙二醇内部的溶解氧以及实验瓶内部的空气排除后,避免外部的氧气重新进入到乙二醇的内部,节约氮气用量的同时提高乙二醇的存放时长;在使用过程中排气阀与排气管的连接的稳定性较高,不易脱落,而且密封性较好;搅拌组件能够充分提高通氮的效率,进一步减少氮气的用量。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为:1、实验瓶;2、通气组件;21、进气管;211、进气阀;22、排气管;221、导向槽;222、防脱件;223、密封件;23、排气阀;231、导块;3、通液组件;31、通液管;32、开关阀;4、复位弹簧;5、搅拌组件;51、磁力搅拌器;52、搅拌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新型实验室用乙二醇氮气吹脱装置,包括实验瓶1、通气组件2、通液组件3和搅拌组件5。实验瓶1密封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实验瓶1用透明玻璃材质制成,瓶体直径为8cm,瓶高为12cm。通气组件2安装在实验瓶1的顶部,实验瓶1底部的一侧安装通液组件3,实验瓶1的底部与搅拌组件5相连接。通气组件2包括进气管21、排气管22和排气阀23,排气管22可拆卸安装在实验瓶1顶部的中心,排气管22的上方与排气阀23活动连接,排气管22的一侧安装进气管21,进气管21的一端与外部连通,一端与实验瓶1的内部相连通,且位于实验瓶1内部的一端距离瓶底的间距为2mm,从而提高通氮的效率。乙二醇样品经过通液组件3进入到实验瓶1的内部,并没过进气管21位于实验瓶1内部的一端,然后关闭通液组件3,并通过进气管21将外部的高纯氮气通入到乙二醇的内部,将其内部的溶解氧和瓶内的空气通过排气管22排出,在通氮的过程中,同时对乙二醇进行搅拌,提高乙二醇内部的溶解氧排出的效率,在通氮完成后,排气阀23下落,并与排气管22的端部进行密封,避免外界的气体进入到实验瓶1的内部,从而提高乙二醇的保存时长,而且能够节约氮气的使用。为了提高实验瓶1的密封性,进气管21的表面设置有进气阀211,通液组件3包括通液管31和开关阀32,通液管31便于乙二醇进出。开关阀32和进气阀211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参照图2,排气管22的底部的外面开设有外螺纹,实验瓶1的顶部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排气管22与实验瓶1螺纹连接在一起,其接口处填充有密封油,通过螺纹连接的排气管22和实验瓶1便于工作人员对排气管22进行更换和维护,而且密封性较好,使用方便。排气管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实验室用乙二醇氮气吹脱装置,包括实验瓶(1)、通气组件(2)和通液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瓶(1)密封设置,所述实验瓶(1)的顶部安装所述通气组件(2),所述实验瓶(1)的侧面安装所述通液组件(3),所述通液组件(3)和通气组件(2)均与所述实验瓶(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通气组件(2)包括进气管(21)和排气管(22),所述进气管(21)和排气管(22)均安装在所述实验瓶(1)的顶部,所述进气管(21)贯穿所述实验瓶(1)的顶部设置,所述排气管(22)的外部设置有排气阀(23)。/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实验室用乙二醇氮气吹脱装置,包括实验瓶(1)、通气组件(2)和通液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瓶(1)密封设置,所述实验瓶(1)的顶部安装所述通气组件(2),所述实验瓶(1)的侧面安装所述通液组件(3),所述通液组件(3)和通气组件(2)均与所述实验瓶(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通气组件(2)包括进气管(21)和排气管(22),所述进气管(21)和排气管(22)均安装在所述实验瓶(1)的顶部,所述进气管(21)贯穿所述实验瓶(1)的顶部设置,所述排气管(22)的外部设置有排气阀(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实验室用乙二醇氮气吹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瓶(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排气管(22)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排气管(22)与所述实验瓶(1)螺纹连接,所述排气管(22)远离所述实验瓶(1)的一端与所述排气阀(23)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实验室用乙二醇氮气吹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2)的侧壁开设有导向槽(221),所述排气阀(23)的内侧设置有导块(231),所述导块(231)与所述排气阀(23)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块(231)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杰王红松华雯吴珂戎霄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进出口工业及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