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管用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50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挠性管用接头(2),其使挠性管(1)容易插入,该挠性管用接头(2)具备接头主体(10)和密封部件(40)。在接头主体(10),形成有供呈波纹状的挠性管(1)插入的连接孔(12)。由弹性材构成的密封部件(40)呈环状且配置于连接孔(12)内。插入到连接孔(12)中的挠性管(1)的外周面与连接孔(12)的内周面之间由密封部件(40)密封。密封部件(40)在挠性管(1)的插入方向里侧的外周部具有凹槽(43),该凹槽(43)用于在密封部件(40)与连接孔(1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径向及轴向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挠性管用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呈波纹状的挠性管的连接中使用的挠性管用接头。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挠性管用接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86792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挠性管用接头:具有接头主体和由弹性材构成的环状密封部件,其中,接头主体在内部形成有连接孔,密封部件配置于该接头主体的连接孔内。在连接呈波纹状的挠性管的情况下,挠性管被插入到接头主体的连接孔。这时,处于挠性管前端部的数个山部进入密封部件的内周。使挠性管插入直到挠性管的前端与连接孔内的停止面抵接为止,由此,挠性管向接头的连接完成。这时,挠性管的外周面与连接孔的内周面之间由密封部件密封。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挠性管用接头中,在连接挠性管时,进入到密封部件内周的挠性管的山部在挤压密封部件的壁厚部的同时进深。由此,密封部件的壁厚部偏向插入方向的里侧,密封部件的里侧的内周面鼓出,故而,挠性管的插入载荷随着插入而增大,使挠性管难以插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挠性管用接头具备接头主体和由弹性材构成的环状的密封部件,所述接头主体形成有供呈波纹状的挠性管插入的连接孔,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连接孔内。插入到该连接孔中的挠性管的外周面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周面之间由所述密封部件密封。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挠性管的插入方向里侧的外周部具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用于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连接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径向及轴向的间隙。根据上述结构,在挠性管进入到密封部件的内周时,将要被挤压而偏向插入方向里侧的密封部件的壁厚部向由第一凹槽形成的、处于密封部件的里侧的外周部处的间隙逸出。由此,密封部件的里侧的内周面的鼓出得到抑制,因而可抑制挠性管的插入载荷增大,使挠性管容易插入。优选的是,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挠性管的插入方向跟前侧的外周部具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用于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径向的间隙。根据上述结构,在挠性管进入到密封部件的内周时,能够通过由第二凹槽形成的间隙使密封部件的跟前侧向径向外方向挠曲。由此,即使是密封部件的跟前侧也能够实现密封部件的壁厚部的逸出,使挠性管更容易插入。优选的是,在所述密封部件中的内周面与轴线方向的两端面的交叉部之中的至少一个交叉部形成有倒角部。通过上述结构,通过倒角部的形成,密封部件的挤压量得到减少,并且密封部件的鼓出得到抑制,故而,能够提高挠性管的插入容易度。在将倒角部配置于挠性管的插入方向的跟前侧的情况下,倒角部构成用于将挠性管插入密封部件内周的引导,故而,能够将挠性管顺畅地插入密封部件的内周。优选的是,所述密封部件关于与其轴线正交、且将所述密封部件二等分为其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线对称地形成。根据上述结构,密封部件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对称,故而,无论从哪一侧都能够将密封部件安装到接头主体。由此,不会产生方向错误的密封部件的安装,能够提高挠性管用接头的装配性。优选的是,在所述密封部件中,处于所述插入方向的里侧的第一凹槽从所述插入方向的里侧的端面向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比与该第一凹槽同样处于里侧的所述倒角部更深地形成。根据上述结构,第一凹槽和密封部件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存在相向的部分,能够提高密封部件里侧向径向外方向的挠曲效果。即,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壁厚部的逸出效果,进而能够提高挠性管的插入容易度。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使挠性管容易插入的挠性管用接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挠性管用接头的剖视图;图2是该接头的要部放大剖视图;图3中,(A)是配置于该接头内的密封部件的放大剖视图,(B)是图3(A)的圆部B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将挠性管连接到该接头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挠性管用接头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挠性管用接头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挠性管;1b:波纹管;1m:山部;2、2A、2B:挠性管用接头;10、10A、10B:接头主体;12:连接孔;14:内螺纹部;14a:止动环槽;15:卡止突部;15a:卡止面;17:密封材收容部;17a:小径部;17b:大径部;17c:小径部;17d:限制面;17e:抵接面;17f:限制面;18:波纹管收容部;18a:波纹管支承部;18c:停止面;19:台阶部;20、20A:螺母(支承部件);20B:固定筒(支承部件);21:大径部;22:小径部;22a:外周面;23:外螺纹部;23a:中径部;23c:止动环槽;24:抵接面;25:贯通孔;25b:波纹管支承部;30、30A:卡止具;31:基部;32:卡止片;33:座部;34:外周板部;35:狭缝;36:缓和孔;40:密封部件;41:端面;42:外周面;43:凹槽(第一凹槽);43a:端部外周面;43b:外侧端面;44:端面;45:凹槽(第二凹槽);45a:端部外周面;45b:外侧端面;46:内周面;47、48:倒角部;L1:轴线;L2:二等分线;S:空间。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是将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挠性管用接头2的实施方式,其中,挠性管用接头2用于将呈波纹状的气体用挠性管1(以下简称为挠性管)连接到气体设备等。图1所示的接头2被称作插入挠性管1即能够连接的一触式接头。该接头2主要包括:接头主体10;螺母20(支承部件),其安装于该接头主体10且支承挠性管1;环状的卡止具30,其配置于接头主体10内且防止挠性管1从接头2脱出;密封部件40,其将接头主体10的内周面与挠性管1的外周面之间密封。挠性管1由薄壁的金属性波纹管1a、和将该波纹管1a的外周覆盖的树脂制被覆管1b构成。在波纹管1a形成有山部1m和谷部1v。该挠性管1以如下状态连接到接头2:对于波纹管1a的前端的若干山,将被覆管1b去除。如图1、图2所示,螺母20由黄铜等金属形成为筒状,具有一端侧(在图1、图2中为右端侧,以下,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在图1至图4中分别表示右端侧及左端侧)的大径部21和另一端侧的小径部22,其间具有比大径部21小径且比小径部22大径的外螺纹部23。大径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截面圆形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截面六边形形状。螺母20的小径部22侧的前端为可供上述卡止具30抵接的平坦的抵接面24。在螺母2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沿其轴线方向使挠性管1插通的通孔25。在通孔25的一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环状凹部25a,在该环状凹部25a安装有环状的T型水密密封件3。在螺母20的大径部21,形成有沿其径向贯通的通气路径26,该通气路径26配置于比上述环状凹部25a靠里侧。该通气路径26由多孔质材4封闭。该多孔质材4允许气体透过并阻止液体及固体透过。通孔25的另一端侧为波纹管支承部25b。波纹管支承部25b的内径形成为与波纹管1a的山部1m的外径相等。波纹管支承部25b使插入到通孔25的波纹管1a的山部1m与其内周面抵接而支承波纹管1a。如图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挠性管用接头,具备接头主体和由弹性材构成的环状的密封部件,所述接头主体形成有供呈波纹状的挠性管插入的连接孔,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连接孔内,插入到所述连接孔中的挠性管的外周面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周面之间由所述密封部件密封,其特征在于,/n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挠性管的插入方向里侧的外周部具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用于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连接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径向及轴向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8 JP 2019-0733381.一种挠性管用接头,具备接头主体和由弹性材构成的环状的密封部件,所述接头主体形成有供呈波纹状的挠性管插入的连接孔,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连接孔内,插入到所述连接孔中的挠性管的外周面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周面之间由所述密封部件密封,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挠性管的插入方向里侧的外周部具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用于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连接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径向及轴向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管用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挠性管的插入方向跟前侧的外周部具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用于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径向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管用接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密封部件中的内周面与轴线方向的两端面的交叉部之中的至少一个交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片真理夫宫崎贵幸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