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桩的智能环保养护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36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桩的智能环保养护棚,涉及建筑领域,包括塑料大棚、养护棚体、水养池、蒸汽锅炉、动能转换装置、循环泵、热交换器一、热交换器二以及风扇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混凝土养护棚与传统的塑料大棚相结合,不仅实现了混凝土管桩的常规养护处理,而且将传统的养护棚顶部进行分割,做成塑料大棚,降低了养护棚内的室温,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并借助于塑料大棚内的温室效应给水养池内流出的冷却水进行预加热,实现了热能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管桩的智能环保养护棚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的智能环保养护棚。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管桩也有采用水养护的形式进行,其方法通常是采用蒸汽将水加热后输入到水养池内,再回流至蒸汽发生装置内,形成一个循环。一般混凝土管桩水养护装置均覆盖顶棚,夏季或者阳光充足时,顶棚形成的温室效应会造成养护装置内温度过高,不利于养护工作的开展,另外,养护初始阶段,蒸汽发生装置内的水温低,升温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的智能环保养护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一种混凝土管桩的智能环保养护棚,包括塑料大棚、养护棚体、水养池、蒸汽锅炉、动能转换装置、循环泵、热交换器一、热交换器二以及风扇组件;所述塑料大棚安装于养护棚体的顶部,所述水养池、蒸汽锅炉、动能转换装置、循环泵、热交换器一、热交换器二均安装于养护棚体内,水养池、循环泵、热交换器一以及热交换器二依次通过水管连接,所述风扇组件安装于塑料大棚的一端并通过风道连接至热交换器一的进气口,热交换器一的出气口再经风道连接至塑料大棚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器一连接的风道上还设有电磁阀;所述蒸汽锅炉通过气管连接至热交换器二的进气口,热交换器二的出气口再经过气管回流至蒸汽锅炉,蒸汽锅炉还通过气管与动能转换装置形成一个循环,借助于动能转换装置将蒸汽压力转换成机械能并输出给风扇组件的驱动组件和循环泵,驱动组件再将机械能传递给风扇组件以实现塑料大棚内空气的循环流动。优选的,所述动能转换装置包括箱体、涡轮叶片、驱动轴以及输出带轮,驱动轴转动连接于箱体内,所述涡轮叶片安装于驱动轴上,箱体的一端设有蒸汽入口,箱体的侧面设有蒸汽出口,蒸汽入口、蒸汽出口分别位于涡轮叶片的两侧,驱动轴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带轮,输出带轮通过皮带分别连接至循环泵和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优选的,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罩体、转轴、扇叶以及支撑件,所述罩体安装于塑料大棚的一端,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支撑件上,支撑件固定于罩体内部,所述扇叶安装于转轴的一端;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转轴的另一端,其具体包括从动带轮、轴套、导向块、盖板以及导热板,所述轴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转轴上,从动带轮固定于轴套的外周,轴套的轴心处设有花键孔和圆孔,圆孔位于花键孔的外侧,所述导向块的外端与圆孔配合且导向块上还设有一段与花键孔配合的花键轴,导向块的里端为圆台形或球形,位于驱动组件一侧的转轴的端部设有与导向块的里端形状相配合的插槽,插槽的内底面为粗糙表面,所述盖板固定于轴套的外端并通过导热板密封,盖板、导热板、轴套以及导向块的外端形成一个密闭的气室,气室内填充有挥发性液体。优选的,所述养护棚体包括钢结构骨架和墙板,所述墙板可拆卸连接于钢结构骨架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塑料大棚上与风扇组件相对的一端还设有一补气口,以实现塑料大棚内新鲜空气的补给。优选的,所述塑料大棚内安装有育苗床。优选的,所述养护棚体的顶部还设有一缺口,缺口的下方安装有爬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混凝土养护棚与传统的塑料大棚相结合,不仅实现了混凝土管桩的常规养护处理,而且将传统的养护棚顶部进行分割,做成塑料大棚,一方面,降低了养护棚内的室温,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并借助于塑料大棚内的温室效应给水养池内流出的冷却水进行预加热,实现了热能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由于施工周期一般较长,能够借助于塑料大棚进行相应的蔬菜种植,缓解了施工人员的饮食需求,丰富了传统养护棚的功能。(2)本专利技术借助于蒸汽锅炉的蒸汽压力为动能转换装置提供热能,再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给循环泵和驱动组件,一方面,循环泵为养护池内的水循环提供动力,另一方面,驱动组件也能够驱动风扇组件运转,从而将塑料大棚内的热空气输送至热交换器一内,给冷却水进行预加热,再由热交换器二进行二次加热,充分利用了塑料大棚内热能,实现了大棚内热量的充分利用,经冷却后的热空气再排回至塑料大棚内,如此,形成良性循环。(3)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组件采用特殊的结构设计,只有当塑料大棚内的温度达到一定范围时,如≥35℃,才会与风扇组件中的转轴结合并驱动风扇组件运转,达到了定温控制的能力,更加智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纵向的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养护棚体内平面布局图。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动能装换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轴套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导向块的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养护棚体的局部示意图。其中:1-塑料大棚,2-养护棚体,21-骨架,22-墙板,3-水养池,4-蒸汽锅炉,5-动能转换装置,51-箱体,52-涡轮叶片,53-驱动轴,54-输出带轮,55-蒸汽入口,56-蒸汽出口,6-循环泵,7-热交换器一,8-热交换器二,9-风扇组件,91-罩体,92-转轴,921-插槽,93-扇叶,94-支撑件,10-驱动组件,101-从动带轮,102-轴套,103-导向块,1031-花键轴,104-盖板,105-导热板,106-花键孔,107-圆孔,108-气室,11-水管,12-风道,13-气管,14-育苗床,15-补气口,16-缺口,17-爬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混凝土管桩的智能环保养护棚,包括塑料大棚1、养护棚体2、水养池3、蒸汽锅炉4、动能转换装置5、循环泵6、热交换器一7、热交换器二8以及风扇组件9;所述塑料大棚1安装于养护棚体2的顶部,所述水养池3、蒸汽锅炉4、动能转换装置5、循环泵6、热交换器一7、热交换器二8均安装于养护棚体2内,水养池3、循环泵6、热交换器一7以及热交换器二8依次通过水管11连接,所述风扇组件9安装于塑料大棚1的一端并通过风道12连接至热交换器一7的进气口,热交换器一7的出气口再经风道12连接至塑料大棚1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器一7连接的风道12上还设有电磁阀;所述蒸汽锅炉4通过气管13连接至热交换器二8的进气口,热交换器二8的出气口再经过气管13回流至蒸汽锅炉4,蒸汽锅炉4还通过气管13与动能转换装置5形成一个循环,借助于动能转换装置5将蒸汽压力转换成机械能并输出给风扇组件9的驱动组件10和循环泵6,驱动组件10再将机械能传递给风扇组件9以实现塑料大棚1内空气的循环流动;其中,蒸汽锅炉4可采用燃气锅炉或燃油锅炉,通过将水加热产生足量的蒸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能转换装置5包括箱体51、涡轮叶片52、驱动轴53以及输出带轮54,驱动轴53转动连接于箱体51内,所述涡轮叶片52安装于驱动轴53上,箱体51的一端设有蒸汽入口55,箱体51的侧面设有蒸汽出口56,蒸汽入口55、蒸汽出口56分别位于涡轮叶片52的两侧,驱动轴53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带轮54,输出带轮54通过皮带分别连接至循环泵6和驱动组件10的动力输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管桩的智能环保养护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大棚(1)、养护棚体(2)、水养池(3)、蒸汽锅炉(4)、动能转换装置(5)、循环泵(6)、热交换器一(7)、热交换器二(8)以及风扇组件(9);/n所述塑料大棚(1)安装于养护棚体(2)的顶部,所述水养池(3)、蒸汽锅炉(4)、动能转换装置(5)、循环泵(6)、热交换器一(7)、热交换器二(8)均安装于养护棚体(2)内,水养池(3)、循环泵(6)、热交换器一(7)以及热交换器二(8)依次通过水管(11)连接,所述风扇组件(9)安装于塑料大棚(1)的一端并通过风道(12)连接至热交换器一(7)的进气口,热交换器一(7)的出气口再经风道(12)连接至塑料大棚(1)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器一(7)连接的风道(12)上还设有电磁阀;/n所述蒸汽锅炉(4)通过气管(13)连接至热交换器二(8)的进气口,热交换器二(8)的出气口再经过气管(13)回流至蒸汽锅炉(4),蒸汽锅炉(4)还通过气管(13)与动能转换装置(5)形成一个循环,借助于动能转换装置(5)将蒸汽压力转换成机械能并输出给风扇组件(9)的驱动组件(10)和循环泵(6),驱动组件(10)再将机械能传递给风扇组件(9)以实现塑料大棚(1)内空气的循环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管桩的智能环保养护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大棚(1)、养护棚体(2)、水养池(3)、蒸汽锅炉(4)、动能转换装置(5)、循环泵(6)、热交换器一(7)、热交换器二(8)以及风扇组件(9);
所述塑料大棚(1)安装于养护棚体(2)的顶部,所述水养池(3)、蒸汽锅炉(4)、动能转换装置(5)、循环泵(6)、热交换器一(7)、热交换器二(8)均安装于养护棚体(2)内,水养池(3)、循环泵(6)、热交换器一(7)以及热交换器二(8)依次通过水管(11)连接,所述风扇组件(9)安装于塑料大棚(1)的一端并通过风道(12)连接至热交换器一(7)的进气口,热交换器一(7)的出气口再经风道(12)连接至塑料大棚(1)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器一(7)连接的风道(12)上还设有电磁阀;
所述蒸汽锅炉(4)通过气管(13)连接至热交换器二(8)的进气口,热交换器二(8)的出气口再经过气管(13)回流至蒸汽锅炉(4),蒸汽锅炉(4)还通过气管(13)与动能转换装置(5)形成一个循环,借助于动能转换装置(5)将蒸汽压力转换成机械能并输出给风扇组件(9)的驱动组件(10)和循环泵(6),驱动组件(10)再将机械能传递给风扇组件(9)以实现塑料大棚(1)内空气的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的智能环保养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能转换装置(5)包括箱体(51)、涡轮叶片(52)、驱动轴(53)以及输出带轮(54),驱动轴(53)转动连接于箱体(51)内,所述涡轮叶片(52)安装于驱动轴(53)上,箱体(51)的一端设有蒸汽入口(55),箱体(51)的侧面设有蒸汽出口(56),蒸汽入口(55)、蒸汽出口(56)分别位于涡轮叶片(52)的两侧,驱动轴(53)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带轮(54),输出带轮(54)通过皮带分别连接至循环泵(6)和驱动组件(10)的动力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的智能环保养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9)包括罩体(91)、转轴(92)、扇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乐左向明陆正其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华诚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