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凹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227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的凹模结构,凹模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型腔;凹模本体的上表面上位于型腔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安装孔阵列;安装孔阵列包括若干个沿型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均设脱模组件;脱模组件包括转轴和转盘;转轴竖直设置在安装孔内,且与凹模本体转动连接;转盘设置在转轴上;转盘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设有高度差;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平滑过渡连接;第一水平部的上表面低于凹模本体的上表面;第二水平部的上表面高于凹模本体的上表面;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侧的所述转轴同步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配便捷,能够适应长宽比例较为悬殊的成型工件的脱模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的凹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的凹模结构。
技术介绍
在模具的凸模和凹模合模后,成型的工件会附着在模具型腔面上,需要把成型的工件从凹模的型腔中向上顶出,以实现成型工件的脱模动作。对于长宽比例较为悬殊的工件,为避免成型的工件在顶出型腔时出现弯折的情况,在脱模时,需要工件长度方向上的各个部位被向上顶起时的一致性要好。目前的脱模机构较为复杂,且制作成本高,维护困难,难以满足上述的成型工件的脱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模具的凹模结构,设计合理,装配便捷,能够适应长宽比例较为悬殊的成型工件的脱模需求。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具的凹模结构,包括凹模本体和驱动机构;所述凹模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型腔;所述凹模本体的上表面上位于型腔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安装孔阵列;所述安装孔阵列包括若干个沿型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均设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包括转轴和转盘;所述转轴竖直设置在安装孔内,且与凹模本体转动连接;所述转盘设置在转轴上,且位于安装孔内;所述转盘包括第一水平部和设置在第一水平部一侧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设有高度差;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上表面低于凹模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表面高于凹模本体的上表面;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侧的所述转轴同步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具有一高于凹模本体的上表面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上设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与延伸段同轴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外壳由耐磨橡胶制作而成。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和同步电机;对应每个转轴均设有齿轮;所述齿轮设置在转轴的下端;每侧相邻的两个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对应每侧的其中一个齿轮设有同步电机;所述同步电机与该对应位置的齿轮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凹模本体上位于型腔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上端高于凹模本体的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在水平面的投影具有一圆心;该所述圆心位于转轴的中心轴线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通过转盘的配合使用,在上料时,两侧的第二水平部旋转到相对外侧,从而方便工件的上料动作。在脱模时,两侧的第二水平部旋转到相对内侧,工件长度方向上的各个部位被第二水平部支撑,并将工件从型腔中抬起,从而方便工件的脱模动作。本技术设计合理,装配便捷,能够适应长宽比例较为悬殊的成型工件的脱模需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凹模本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转盘、转轴以及防护外壳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转盘和转轴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其中:1、凹模本体;11、型腔;12、安装孔;2、转盘;21、第一水平部;22、第二水平部;3、转轴;31、延伸段;4、齿轮;5、防护外壳;6、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3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具的凹模结构,包括凹模本体1,该凹模本体的上表面上加工有型腔11。型腔11具有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凹模本体1的上表面上位于型腔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加工有安装孔阵列。安装孔阵列包括若干个沿型腔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安装孔12。安装孔12的深度以及口径依据实际需求而定。安装孔12可以是方孔、圆孔或其他形状的孔。每个安装孔12内均安装脱模组件。脱模组件包括转轴3和转盘2。转轴3竖直安装在安装孔12内,且与凹模本体11以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方式连接。转盘2固定在转轴3上,且位于安装孔12内。转盘2在水平面的投影具有一圆心,在转盘2固定在转轴3上时,该圆心位于转轴3的中心轴线上。转盘2包括第一水平部21和布置在第一水平部21一侧的第二水平部22。第一水平部21和第二水平部22均为小于二分之一圆形的板体结构。第一水平部21和第二水平部22之间设置有高度差。第二水平部22高于第一水平部21。第一水平部21和第二水平部22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与第一水平部21以及连接板与第二水平部22之间均平滑过渡连接。从而转盘2的上表面为平滑面。第一水平部21的上表面低于凹模本体1上表面。第二水平部22的上表面高于凹模本体1的上表面。在凹模本体1上或者在其外侧安装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侧的所有转轴3同步转动。通过驱动所有转轴3正反转动。转盘2具有两种终止状态。第一种终止状态是,两侧的第二水平部22转动到内侧(也即靠近型腔11的位置),此时第一水平部21转动到外侧(也即远离型腔11的位置)。第二中终止状态是,两侧的第二水平部22转动到外侧(也即远离型腔11的位置),此时的第一水平部21转动到内侧(也即靠近型腔11的位置)。在两侧第二水平部22位于外侧时,将工件坯料由凹模本体1的一侧上料到两侧的转轴3之间,工件坯料的两侧覆盖安装孔12的部分区域。在工件坯料成型后,驱动上述的所有转轴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水平部22由外侧转动到内侧,工件的两侧边被第二水平部22抬高,从而实现脱模动作。如图5所示,转轴3具有一高于凹模本体1的上表面的延伸段31。延伸段31上安装有防护外壳5。防护外壳5与延伸段31同轴转动连接。具体的,防护外壳5由耐磨塑料或耐磨橡胶制作而成。防护外壳5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圆柱体的上端具有封闭面。在安装时,将防护外壳5由延伸段31的上方活动套接在延伸段31上。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在工件坯料上料时,工件坯料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侧的防护外壳5接触,推动工件坯料沿型腔11的长度方向移动,防护外壳5转动起到对工件坯料的导向作用。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包括齿轮4和同步电机。对应每个转轴3均安装哟齿轮4。齿轮4同轴安装在转轴3的下端。每侧相邻的两个齿轮4之间相互啮合。对应每侧的其中一个齿轮4安装有同步电机。同步电机与该对应位置的齿轮4传动连接。通过同步电机的转动,进而分别带动两侧的齿轮4同步转动,进而转轴3和转盘2跟随同步转动。为对工件坯料的上料位置进行定位,在凹模本体1上位于型腔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块6,限位块6的上端高于凹模本体11的上表面。工件坯料从与限位块6相对的另一侧上料,在上料到预定位置时,被限位块6阻挡。在使用时,在初始状态下,第二水平部22位于外侧位置。将工件坯料由凹模本体1的一侧上料到两侧的转轴3之间,工件坯料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侧的防护外壳5接触,推动工件坯料沿型腔11的长度方向移动。在上料到预定位置时,工件坯料被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的凹模结构,包括凹模本体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型腔;所述凹模本体的上表面上位于型腔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安装孔阵列;所述安装孔阵列包括若干个沿型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均设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包括转轴和转盘;所述转轴竖直设置在安装孔内,且与凹模本体转动连接;所述转盘设置在转轴上,且位于安装孔内;所述转盘包括第一水平部和设置在第一水平部一侧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设有高度差;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上表面低于凹模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表面高于凹模本体的上表面;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侧的所述转轴同步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凹模结构,包括凹模本体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型腔;所述凹模本体的上表面上位于型腔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安装孔阵列;所述安装孔阵列包括若干个沿型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均设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包括转轴和转盘;所述转轴竖直设置在安装孔内,且与凹模本体转动连接;所述转盘设置在转轴上,且位于安装孔内;所述转盘包括第一水平部和设置在第一水平部一侧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设有高度差;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上表面低于凹模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表面高于凹模本体的上表面;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侧的所述转轴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凹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具有一高于凹模本体的上表面的延伸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扩辚方云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索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