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先浚专利>正文

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781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磁悬浮列车动力学、噪声、主动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及系统;主动控制翼面装置设置于磁浮列车的顶部,包括主翼面和连接于主翼面后缘的襟翼,主翼面位于磁浮列车顶部上方,并通过换向组件可相对于磁浮列车顶部转动,襟翼与主翼面之间可通过伺服组件调整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对磁浮列车进行升力补偿与阻力补偿,具体表现为运行阶段翼面提供升力,制动阶段翼面扰流提供阻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磁浮列车车顶空间,降低了磁浮系统能耗、提升了磁浮列车制动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悬浮列车动力学、噪声、主动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磁悬浮列车完全依靠电磁力进行悬浮、牵引与制动。这导致所需电磁力,尤其是支撑车体的垂向电磁力很大,通常需要很粗的导线或超导技术以应对电流的热效应,这也导致磁浮列车虽避免了轮轨运行时的阻力与噪声,但经济性能指标始终较传统轮轨车辆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航空领域已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控制飞机。而磁浮列车,尤其是高速磁浮列车,其运行速度已超过大型客机的起飞速度,申请人发现完全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翼面系统对列车进行升力补偿与阻力补偿。但飞行器翼面系统直接运用于磁浮列车仍有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空间问题,磁浮列车两侧不具有足够大的空间安装翼面,尤其是在转辙轨道的区间;其次是稳定性问题,新增的补偿升力与补偿阻力会对磁悬浮系统带来新的激扰,有可能影响列车的运行平稳性与行车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充分利用磁浮列车车顶空间,降低了磁浮系统能耗、提升了磁浮列车制动能力的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及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设置于磁浮列车的顶部,包括主翼面和连接于主翼面后缘的襟翼,所述的主翼面位于磁浮列车顶部上方,并通过换向组件可相对于磁浮列车顶部转动,所述的襟翼与主翼面之间可通过伺服组件调整角度。优选地,所述的换向组件由与磁浮列车顶部可转动连接的蜗轮、与蜗轮传动连接的蜗杆、用于驱动蜗杆转动的蜗杆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蜗轮顶部并与蜗轮同步转动的支撑盘组成。优选地,所述的蜗轮与蜗杆形成自锁式蜗轮蜗杆结构。优选地,所述的蜗杆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换向组件包括与磁浮列车顶部可转动连接的齿盘、与齿盘相啮合的齿轮、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齿轮驱动电机以及固定于齿盘上的支撑盘;所述的齿轮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的磁浮列车的顶部设有与多个定位孔相匹配的伸缩式定位销。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定位孔设有两个,设置于齿盘的一条直径上。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伸缩式定位销通过气缸或液压缸驱动。本专利技术中的换向组件可以使用列车的电能,负责在列车停站换向期间水平转动主翼面的朝向,使其正对列车运行方向,换向组件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保持锁定状态。优选地,所述的主翼面通过支架设置于换向组件上。优选地,所述的伺服组件包括伺服驱动器和襟翼动作机构。优选地,伺服驱动器和襟翼动作机构设置于主翼面内,所述的襟翼动作机构采用连杆机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摆动连杆、第一传动连杆、第二传动连杆和滑块;所述的滑块与主翼面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连接,并可在伺服驱动器的带动下前后往复运动,所述的摆动连杆的一端与主翼面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一传动杆与滑块连接,第二传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摆动连杆中部,另一端伸出主翼面后缘并与襟翼铰接。优选地,所述的伺服驱动器为液力式伺服驱动器、气动式伺服驱动器或电磁式伺服驱动器。优选地,所述的伺服驱动器为伺服油缸。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优选地,该主动控制翼面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用于从磁浮列车获取列车运行指令和运行速度信号,并将列车运行指令和运行速度信号转换后传输到伺服组件,控制襟翼的转动角度,同时控制器还对磁浮列车的磁悬浮控制系统输出反馈,磁浮列车系统以此调整磁浮力。优选地,控制器还用于将列车运行指令信号转换后传输到换向组件,使得磁浮列车在换向运行前控制主翼面正对列车运行方向。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磁悬浮列车运行时,调整襟翼角度使翼面产生升力,补偿部分磁悬浮力,减小列车悬浮时的电流大小与发热损耗;当磁浮列车制动时,调整襟翼角度使翼面产生扰流作用,在磁浮列车车顶产生紊流,增大列车的空气阻力以补偿部分制动力;列车到达终点站换向运行前,换向装置水平旋转翼面使其正对列车运行方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对磁浮列车进行升力补偿与阻力补偿,具体表现为运行阶段翼面提供升力,制动阶段翼面扰流提供阻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磁浮列车车顶空间,降低了磁浮系统能耗、提升了磁浮列车制动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提供升力补偿时的气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提供阻力补偿时(制动状态)的气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伺服组件提供升力补偿时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伺服组件提供阻力补偿时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换向组件工作示意图,图6(a)和图6(c)为不同列车运行方向时主翼面朝向不同的示意图,图6(b)和图6(d)分别为图6(a)和图6(c)的A-A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情况下换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磁浮列车,2为主翼面,3为襟翼,4为换向组件,41为蜗轮,42为蜗杆,43为支撑盘,5为伺服组件,51为伺服驱动器,521为摆动连杆,522为第一传动连杆,523为第二传动连杆,524为滑块,6为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如图1~3所示,设置于磁浮列车1的顶部,包括主翼面2和连接于主翼面2后缘的襟翼3,主翼面2位于磁浮列车1顶部上方,并通过换向组件4可相对于磁浮列车1顶部转动,襟翼3与主翼面2之间可通过伺服组件5调整角度。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中的换向组件5可以使用磁浮列车1的电能,负责在磁浮列车1停站换向期间水平转动主翼面2的朝向,使其正对磁浮列车1运行方向,换向组件5在磁浮列车1运行过程中保持锁定状态。主翼面2通过支架6设置于换向组件4上。支架6最好采用支撑杆的形式,以减少对气流的扰动,例如支架6可以是沿主翼面前后方向布置的两个支撑杆。在一种实施情况下,如图7所示,换向组件4由与磁浮列车1顶部可转动连接的蜗轮41、与蜗轮41传动连接的蜗杆42、用于驱动蜗杆42转动的蜗杆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蜗轮41顶部并与蜗轮41同步转动的支撑盘43组成,其中支撑盘43与蜗轮41可以采用插接方式并通过键固定连接。优选蜗轮41与蜗杆42形成自锁式蜗轮蜗杆结构,可以实现自锁,能够在磁浮列车运行过程中保持主翼面2的方向。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蜗杆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蜗轮蜗杆之间采用常规的驱动方式,图中未示出)。在另外一种实施情况下,换向组件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案,例如换向组件包括与磁浮列车顶部可转动连接的齿盘、与齿盘相啮合的齿轮、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齿轮驱动电机以及固定于齿盘上的支撑盘;所述的齿轮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的磁浮列车的顶部设有与多个定位孔相匹配的伸缩式定位销。进一步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设置于磁浮列车(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翼面(2)和连接于主翼面(2)后缘的襟翼(3),所述的主翼面(2)位于磁浮列车(1)顶部上方,并通过换向组件(4)可相对于磁浮列车(1)顶部转动,所述的襟翼(3)与主翼面(2)之间可通过伺服组件(5)调整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设置于磁浮列车(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翼面(2)和连接于主翼面(2)后缘的襟翼(3),所述的主翼面(2)位于磁浮列车(1)顶部上方,并通过换向组件(4)可相对于磁浮列车(1)顶部转动,所述的襟翼(3)与主翼面(2)之间可通过伺服组件(5)调整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组件(4)由与磁浮列车(1)顶部可转动连接的蜗轮(41)、与蜗轮(41)传动连接的蜗杆(42)、用于驱动蜗杆(42)转动的蜗杆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蜗轮(41)顶部并与蜗轮(41)同步转动的支撑盘(43)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轮(41)与蜗杆(42)形成自锁式蜗轮蜗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翼面(2)通过支架(6)设置于换向组件(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列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先浚周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周先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