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7651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包括压力铸造成型,得到毛坯;对毛坯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并进行粗铣、粗刨、二次人工时效处理、半精铣、粗镗、精铣、半精镗、磨削、刮研等过程,按照图纸要求检验各部尺寸及精度,涂料入库即可,操作过程简单,加工的燕尾座精度高,保证一定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涉及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如今的机械传动运动中,燕尾座与燕尾导轨的配合运动是具有较良好性能的一种。燕尾座主要用于机床运动中,其运动过程是燕尾座与燕尾导轨配合形成的运动关系。运动中零件具有磨损量自动补偿功能,须间隙调整装置,燕尾起压板可调整水平垂直两方向的间隙,承受颠覆载荷,结构紧凑,但刚度差、摩擦阻力大、制造、检验维修不方便。燕尾座不仅可以牵引工件移动,而且在工件固定于机床上时可以起支撑固定的作用。但是燕尾座及配合零件属于较复杂零件且要求较高的零部件,而目前的燕尾座加工工艺精度差、生产效率低下、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加工方法工艺复杂、精度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将原料压力铸造成型,得到毛坯;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毛坯进行人工时效处理;步骤3,按图划线找正圆盘7底面、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用平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n步骤1,将原料压力铸造成型,得到毛坯;/n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毛坯进行人工时效处理;/n步骤3,按图划线找正圆盘7底面、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用平口钳夹持方形壁18,粗铣圆盘7底面,留精加工余量,粗铣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至最终尺寸,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粗铣方形壁18的上平面,留精加工余量,粗铣圆台11至最终尺寸;/n步骤4,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钻孔e10,留精加工余量;以方形壁18的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方形壁18的上平面钻孔k17,留精加工余量;以圆盘7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原料压力铸造成型,得到毛坯;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毛坯进行人工时效处理;
步骤3,按图划线找正圆盘7底面、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用平口钳夹持方形壁18,粗铣圆盘7底面,留精加工余量,粗铣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至最终尺寸,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粗铣方形壁18的上平面,留精加工余量,粗铣圆台11至最终尺寸;
步骤4,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钻孔e10,留精加工余量;以方形壁18的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方形壁18的上平面钻孔k17,留精加工余量;以圆盘7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上平面铰两个孔k17至最终尺寸,锪两个沉孔h16至最终尺寸;
步骤5,以圆盘7底面和孔e10为基准,运用夹具上限位销限位,夹紧燕尾座,粗刨燕尾座13的两个燕尾槽侧面及燕尾座13的底面,留精加工余量,退刀槽a22至最终尺寸,粗刨中间燕尾槽12侧面及退刀槽b23至最终尺寸;
步骤6,以方形壁18的上平面和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为基准,并用平口钳夹紧,钻孔b2,留扩孔加工余量,钻孔c3和孔a1至最终尺寸;
步骤7,二次人工时效处理;
步骤8,检查上述步骤的加工尺寸,以及检查曲面b20和曲面a19的尺寸;
步骤9,若曲面b20和曲面a19未达到技术要求,则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燕尾座,在旋转工作台上按技术要求铣曲面b20和曲面a19;若曲面b20和曲面a19达到技术要求,则无需对曲面b20和曲面a19进行铣操作;
步骤10,以圆盘7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上平面,半精铣圆盘7底面,留精加工余量;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半精铣圆盘7上平面,留精加工余量;
步骤11,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钻孔d4到最终尺寸,钻螺纹孔b14,留攻丝余量;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钻螺纹孔a6,留攻丝余量;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攻丝螺纹孔a6、螺纹孔b14至最终尺寸;
步骤12,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燕尾座,粗镗孔e10,留半精镗加工余量;
步骤13,以圆盘7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上平面,精铣圆盘7下底面到尺寸,留磨削加工余量;以圆盘7下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下底面,精铣圆盘7上平面至最终尺寸;
步骤14,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燕尾座,半精镗孔e10,留精镗加工余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京丁冬冬慎明俊张越童傅娇冯中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