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结构及压力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51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及压力锅,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盘和加热部,冷却盘具有输入口、排出口和至少一个冷却通道,冷却通道的入口与输入口连通,冷却通道的出口与排出口连通;冷却盘的至少一部分结构用于设置在烹饪腔内,以吸收烹饪腔内的热量,输入口用于输入流体至冷却通道,排出口用于输出流过冷却通道的流体,以通过流体带走烹饪腔内的热量;加热部与冷却盘连接,加热部用于对冷却盘的至少一部分结构进行加热,以消除冷却盘上产生的冷凝水。采用该方案,压力锅烹饪完成后可通过气体或液体将冷却盘吸收的压力锅内的热量带走,而且,在冷却后可通过加热部加热冷却盘,因此实现了压力锅的快速冷却,并且避免了产生冷凝水,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结构及压力锅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及压力锅。
技术介绍
压力锅具有快速烹饪的特点,节能方便。市面上常规的压力锅产品在烹饪工作完成后,锅内为高温高压状态,为了保证安全,需等待压力锅冷却后才能打开锅盖。压力锅烹饪粥、汤等粘稠类食物时,即使只打开排气阀锅内食物也可能会喷出来,需要慢慢等待锅内压力下降以后才能安全开盖。由于等待时间久,影响用户体验不好。因此考虑设计一种冷却结构实现压力锅的快速冷却。而且,如果冷却速度加快,压力锅内会产生冷凝水,影响烹饪效果和用户体验,因此也需要解决压力锅内产生冷凝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及压力锅,以实现压力锅的快速冷却并避免产生冷凝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对压力锅的烹饪腔进行冷却,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盘,所述冷却盘具有输入口、排出口和至少一个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入口与所述输入口连通,所述冷却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排出口连通;所述冷却盘的至少一部分结构用于设置在所述烹饪腔内,以吸收所述烹饪腔内的热量,所述输入口用于输入流体至所述冷却通道,所述排出口用于输出流过所述冷却通道的流体,以通过流体带走烹饪腔内的热量;加热部,所述加热部与所述冷却盘连接,所述加热部用于对所述冷却盘的至少一部分结构进行加热,以消除所述冷却盘上产生的冷凝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结构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内,所述线圈用于加热所述冷却盘。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通道分布设置在所述冷却盘内,所述线圈分布在多个所述冷却通道中的至少一部分冷却通道内。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为弧形通道,所述线圈沿所述冷却通道的延伸方向而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线圈为电磁感应线圈或发热丝。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却盘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盘内的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线圈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可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线圈通电或断电。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还包括:熔断体,与所述线圈连接;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冷却盘内,所述熔断体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固定在所述冷却盘内,所述板体具有开槽;第一限位板,设置在所述板体上,所述第一限位板具有平直状态和折弯状态,所述第一限位板处于所述平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所述开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板避让所述熔断体;所述第一限位板处于所述折弯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板将所述熔断体压在所述板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通道分布设置在所述冷却盘内,所述冷却盘内与所述输入口对应的位置具有朝向所述输入口凸起的第一锥形面,多个所述冷却通道的入口围绕所述第一锥形面设置,以通过所述第一锥形面将所述输入口输入的流体引导到多个所述冷却通道中;和/或,所述冷却盘内与所述排出口对应的位置具有朝向所述排出口凸起的第二锥形面,多个所述冷却通道的出口围绕所述第二锥形面设置,以通过所述第二锥形面将多个所述冷却通道输出的流体引导到所述排出口中。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盘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盘体和下盘体,所述加热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之间,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之间的区域形成多个所述冷却通道;所述上盘体的外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和/或所述下盘体的外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为多个,所述冷却盘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其中,所述下盘体包括下本体和间隔设置在所述下本体上的多个引导筋,所述下本体与所述上盘体连接,每个所述引导筋均与所述上盘体抵接,所述下本体、所述上盘体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引导筋之间的区域形成一个所述冷却通道。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锅,所述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和冷却结构,所述锅盖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锅体上,所述冷却结构为上述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设置在所述锅盖上,所述锅盖在闭合的情况下,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盘位于所述锅体内。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盘和加热部,冷却盘具有输入口、排出口和至少一个冷却通道,冷却通道的入口与输入口连通,冷却通道的出口与排出口连通;冷却盘的至少一部分结构用于设置在烹饪腔内,以吸收烹饪腔内的热量,输入口用于输入流体至冷却通道,排出口用于输出流过冷却通道的流体,以通过流体带走烹饪腔内的热量;加热部与冷却盘连接,加热部用于对冷却盘的至少一部分结构进行加热,以消除冷却盘上产生的冷凝水。采用该方案,当压力锅烹饪完成后,在冷却结构的冷却盘中输入气体或液体,这样可通过气体或液体将冷却盘吸收的压力锅内的热量带走,而且,在冷却后可通过加热部加热冷却盘,以消除在冷却过程中冷却盘上产生的冷凝水,因此实现了压力锅的快速冷却,并且避免了产生冷凝水,提高用户体验。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却结构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冷却结构的内部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中的温度传感器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冷却结构的示意图(未示出加热部);图6示出了图5中的冷却结构的另一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5中的上盘体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5中的下盘体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三提供的压力锅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1、输入口;12、排出口;13、冷却通道;14、第一锥形面;15、第二锥形面;20、上盘体;21、第一凹槽;22、上本体;23、上散热筋;24、第一环形件;25、第三环形件;30、下盘体;31、第二凹槽;32、下本体;33、引导筋;34、下散热筋;35、第二环形件;36、限位圈;37、第四环形件;41、第一筒体;42、第二筒体;43、第一台阶;44、第二台阶;50、锅体;60、锅盖;70、加热部;71、线圈;72、温度传感器;73、熔断体;74、固定件;75、板体;76、第一限位板;77、第二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对压力锅的烹饪腔进行冷却,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盘,冷却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对压力锅的烹饪腔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n冷却盘,所述冷却盘具有输入口(11)、排出口(12)和至少一个冷却通道(13),所述冷却通道(13)的入口与所述输入口(11)连通,所述冷却通道(13)的出口与所述排出口(12)连通;/n所述冷却盘的至少一部分结构用于设置在所述烹饪腔内,以吸收所述烹饪腔内的热量,所述输入口(11)用于输入流体至所述冷却通道(13),所述排出口(12)用于输出流过所述冷却通道(13)的流体,以通过流体带走烹饪腔内的热量;/n加热部(70),所述加热部(70)与所述冷却盘连接,所述加热部(70)用于对所述冷却盘的至少一部分结构进行加热,以消除所述冷却盘上产生的冷凝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对压力锅的烹饪腔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
冷却盘,所述冷却盘具有输入口(11)、排出口(12)和至少一个冷却通道(13),所述冷却通道(13)的入口与所述输入口(11)连通,所述冷却通道(13)的出口与所述排出口(12)连通;
所述冷却盘的至少一部分结构用于设置在所述烹饪腔内,以吸收所述烹饪腔内的热量,所述输入口(11)用于输入流体至所述冷却通道(13),所述排出口(12)用于输出流过所述冷却通道(13)的流体,以通过流体带走烹饪腔内的热量;
加热部(70),所述加热部(70)与所述冷却盘连接,所述加热部(70)用于对所述冷却盘的至少一部分结构进行加热,以消除所述冷却盘上产生的冷凝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线圈(71),所述线圈(7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13)内,所述线圈(71)用于加热所述冷却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13)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通道(13)分布设置在所述冷却盘内,所述线圈(71)分布在多个所述冷却通道(13)中的至少一部分冷却通道(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13)为弧形通道,所述线圈(71)沿所述冷却通道(13)的延伸方向而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71)为电磁感应线圈(71)或发热丝。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70)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72),设置在所述冷却盘内,所述温度传感器(72)用于检测所述冷却盘内的温度;
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72)和所述线圈(71)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可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72)检测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线圈(71)通电或断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70)还包括:
熔断体(73),与所述线圈(71)连接;
固定件(74),设置在所述冷却盘内,所述熔断体(73)设置在所述固定件(7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74)包括:
板体(75),所述板体(75)固定在所述冷却盘内,所述板体(75)具有开槽;
第一限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程志斌陈伟李振合夏鹏陈礼昌安卉刘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