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部进深调节机构及椅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47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部进深调节机构及椅座,包括卡槽座,包括座本体和卡槽条,卡槽条由多个卡槽排列形成;滑行座,包括可在前后方向上滑行的第一滑行件、可在左右方向上滑行的第二滑行件,第一滑行件包括斜向导轨,第二滑行件包括可卡入卡槽的卡齿、与斜向导轨滑动连接的滑齿;当第一滑行件前后滑行时,斜向导轨带动第二滑行件左右滑行进而实现卡齿或卡入或脱离卡槽;椅座,包括下座板、上座板,上座板和下座板之间连接进深调节机构;卡槽座与上座板或下座板的其中一个连接,滑行座与上座板或下座板的另一个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跟随儿童成长、避免不同身高人群乘坐时大腿部分疲劳、具有舒适性和适用广泛性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部进深调节机构及椅座
本技术涉及家具
,特别涉及一种座部进深调节机构及椅座。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椅座的座部功能主要包括旋转和高度调节功能,但是针对儿童在不同生长时期或不同身高人群的大腿长度差异来调整坐部进深的相关功能并无涉及;进一步说,在用户大腿部分较长的情况下,其落座在目前常规进深长度的座部时,膝盖以上的大腿部分处于悬空状态,又比如在用户大腿部分较短的情况下,其落座在目前常规进深长度的座部或者需要进一步地贴合靠背时,其膝盖以上的大腿部分位于座部前端处或位于座部上方,久坐之后,容易产生肢体疲劳,舒适性差;可见目前的椅座不能长期应用于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使用周期短,也不能应用于不同身高人群乘坐,应用范围狭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跟随儿童成长、避免不同身高人群乘坐时大腿部分疲劳、具有舒适性和适用广泛性等优势的座部进深调节机构及椅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跟随儿童成长、避免不同身高人群乘坐时大腿部分疲劳、具有舒适性和适用广泛性等优势的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部进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卡槽座,其包括座本体和配置在座本体上的卡槽条,卡槽条由多个卡槽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形成;/n滑行座,其包括可在前后方向上滑行的第一滑行件、可在左右方向上滑行的第二滑行件,其中第一滑行件包括斜向导轨,第二滑行件包括可卡入卡槽的卡齿、与斜向导轨滑动连接的滑齿;/n当第一滑行件前后滑行时,斜向导轨通过滑齿带动第二滑行件左右滑行进而实现卡齿或卡入或脱离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部进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槽座,其包括座本体和配置在座本体上的卡槽条,卡槽条由多个卡槽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形成;
滑行座,其包括可在前后方向上滑行的第一滑行件、可在左右方向上滑行的第二滑行件,其中第一滑行件包括斜向导轨,第二滑行件包括可卡入卡槽的卡齿、与斜向导轨滑动连接的滑齿;
当第一滑行件前后滑行时,斜向导轨通过滑齿带动第二滑行件左右滑行进而实现卡齿或卡入或脱离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部进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导轨与第一滑行件带动卡齿脱离卡槽时的滑行方向之间形成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部进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条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列,第一滑行件置于两列卡槽条之间,其中斜向导轨和第二滑行件均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同侧的第二滑行件置于同侧的斜向导轨和卡槽条之间。


4.一种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座部进深调节机构,包括下座板和可相对于下座板前后滑行的上座板,在上座板和下座板之间连接所述进深调节机构用以实现上座板相对于下座板或滑行或锁定的状态;其中卡槽座与上座板或下座板的其中一个连接,滑行座与上座板或下座板的另一个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座与上座板或下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莹凤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壹米粒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