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鱼菜共生的餐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43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鱼菜共生的餐桌,包括鱼缸、鱼缸控制柜、种植杯、种植板、U形种植槽和升降装置,鱼缸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鱼缸盖、鱼缸控制柜相连,鱼缸的侧面设有餐桌、加料器和供水阀门,餐桌中间设有装饰挡板和U形种植槽,U形种植槽内安装有种植板和种植杯;U形种植槽的第一端通过抽水泵与给水管相连,U形种植槽的第二端通过过滤网与回水阀门相连,回水阀门与鱼缸的第一侧面相连,U形种植槽通过下方的升降装置实现上下移动;鱼缸控制柜内设有控制器,分别连接并控制驱动器、抽水泵、供水阀门、回水阀门和加料器。该装置通过鱼与植物的生态循环,实现了低功耗,并具有观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鱼菜共生的餐桌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鱼菜共生的餐桌。
技术介绍
鱼菜共生系统,它是蔬菜和鱼类协作生产的方法,对于环境、经济和社会活动具有可持续性。鱼菜系统共生以无土栽培技术作为依托,通过无土栽培技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取代土壤的环境,不依赖化学物质来做肥料,控制害虫或杂草,使食物更安全。鱼菜共生系统是一种循环立体的农业模式,可应用于土地稀缺的城市或城郊,可以在阳台,露台,室内或屋顶上进行应用。基于无土栽培技术和循环农业模式,将水培技术和鱼类养殖相结合,通过利用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鱼类的副产物等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成分,形成一个有机的水循环系统,主要适用于生态餐厅自助餐区域等场所,通过本专利展示鱼菜共生系统,实现循环体系示范,宣传生态循环理念,同时增加就餐体验感,丰富餐厅的景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鱼菜共生的餐桌,包括鱼缸、鱼缸控制柜、种植杯、种植板、U形种植槽和升降装置,所述鱼缸的下端与所述鱼缸控制柜相连,所述鱼缸的上端设有鱼缸盖,所述鱼缸的第一侧面设有两个对称安装的餐桌,两个餐桌中间设有装饰挡板和所述U形种植槽,所述U形种植槽内安装有所述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上设有所述种植杯;所述U形种植槽的第一端通过抽水泵与给水管相连,所述U形种植槽的第二端通过过滤网与回水阀门相连,所述回水阀门与所述鱼缸的第一侧面相连,所述U形种植槽的下方设有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器和U形支架,所述驱动器的底面与所述装饰挡板的底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U形支架的输入轴通过键进行同轴线相连,所述U形支架的重心位于所述U形种植槽的重心正下方,所述U形支架上侧弧面的直径与所述U形种植槽的外径相等,所述U形支架与所述U形种植槽之间设有垫片。优选地,所述鱼缸控制柜内设有控制器,分别连接并控制所述驱动器、所述抽水泵、供水阀门、所述回水阀门和加料器,所述抽水泵的启停时间间隔与所述回水阀门的的启停时间间隔相同。优选地,所述加料器安装于所述鱼缸的第二侧面,能实现自动加料,所述供水阀门安装于所述鱼缸的第三侧面。优选地,所述U形种植槽的材质为PVC水管,所述驱动器为电动缸。优选地,所述U形种植槽的上方设有采光灯,能根据光线强弱自动开启和关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蔬菜或绿植通过精心的布置,融入环境,配合观赏鱼的养殖,具有一定的观赏性;(2)除应用于生态餐厅外,还可以作为家庭阳台、屋顶等休憩空间的打造,适用性较为广泛;(3)本装置可以作为生态循环理念的宣传窗口,进行生态循环模式的推广,倡导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活理念。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鱼菜共生的餐桌的轴测图;图2为基于鱼菜共生的餐桌的水循环系统图;图3为基于鱼菜共生的餐桌的后视图。图中:1鱼缸盖,2鱼缸,3餐桌,4种植杯,5种植板,6装饰挡板,7鱼缸控制柜,8供水阀门,9回水阀门,10给水管,11U形种植槽,12抽水泵,13过滤网,14加料器,16升降装置,161驱动器,162U形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为,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为便于读者理解,依据图1中的方位,对装置进行描述。如图1~图3所示,一种基于鱼菜共生的餐桌,包括鱼缸2、鱼缸控制柜7、种植杯4、种植板5、U形种植槽11和升降装置16,鱼缸2为玻璃材质,呈立方体,内侧可以结合具体环境进行微型景观设计,以实现最佳的观赏功能,鱼缸2的下端与鱼缸控制柜7相连,鱼缸2的上端设有鱼缸盖1,鱼缸2的第一侧面设有两个对称安装的餐桌3,鱼缸2的第二侧面安装有加料器14,加料器14为自动加料器,可根据需要设定加料量及加料时间间隔,鱼缸2的第三侧面安装有供水阀门8。两个餐桌3中间设有装饰挡板6和U形种植槽11,装饰挡板6为三块呈U型相连的面板和一块底板,U形种植槽11内安装有种植板5,种植板5上设有种植杯4。可将多个放满种植板5、种植杯4的U形种植槽11进行上下拼接,以提高空间使用率。通过种植杯4将移栽蔬菜、花卉、绿植等植物定植在种植板5上,植物根系吸收由鱼缸循环来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方便定时采收和更换。U形种植槽11的第一端通过抽水泵12与给水管10相连,抽水泵12选择为自动控制型,可自动设定时间进行抽水,U形种植槽11的第二端通过过滤网13与回水阀门9相连,回水阀门9与鱼缸2的第一侧面相连。抽水泵12的时间间隔与回水阀门9的控制时间相一致,是水循环的动力系统所在。经过蔬菜等植物净化后的水体,通过过滤网13过滤后由回水阀门9回流到鱼缸当中,阀门处增加一层过滤网,过滤杂质,如此实现水的循环利用,通过设定循环的时间控制阀门的开闭,使整个系统处于流动状态。U形种植槽11利用PVC水管切割制作而成,取材方便,操作简单。U形种植槽11的下方设有升降装置16,升降装置16包括驱动器161和U形支架162,驱动器161的底面与装饰挡板6的底板进行螺栓连接,驱动器161可选择为气缸或电动缸,驱动器161的输出轴与U形支架162的输入轴进行同轴线键连接,U形支架162上侧弧面的直径与U形种植槽11的外径相等,U形支架162与U形种植槽11可加垫片,U形支架162的重心位于U形种植槽11的重心正下方,以保证U形种植槽11升降过程的稳定。通过控制驱动器161,经U形支架162传动,使U形种植槽11上下移动,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如将U形种植槽11升起,可使餐桌分隔为两块小就餐区域,以缓解人流量较大时顾客排队时间较长的情况,当U形种植槽11降下时,又将两块小就餐区域合二为一,作为四人桌供同一组人使用。此外,当餐厅无人就餐时,可将U形种植槽11降下,上方放置采光灯,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并减少光的浪费。鱼缸控制柜7内设有控制器,分别与驱动器161、抽水泵12、供水阀门8、回水阀门9和加料器14相连,并对其进行控制。此系统一方面可以节省对绿植的灌溉用水和节省人工,当面积较大时,种菜可以产生一定的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水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鱼缸的换水次数,两者相互各取所需,实现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此装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空间的需要调整餐桌和鱼缸的大小,适用多样的空间,实现鱼菜共生的系统,水资源循环利用。以上所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鱼菜共生的餐桌,包括鱼缸、鱼缸控制柜、种植杯、种植板、U形种植槽和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鱼缸的下端与所述鱼缸控制柜相连,所述鱼缸的上端设有鱼缸盖,所述鱼缸的第一侧面设有两个对称安装的餐桌,两个餐桌中间设有装饰挡板和所述U形种植槽,所述U形种植槽内安装有所述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上设有所述种植杯;/n所述U形种植槽的第一端通过抽水泵与给水管相连,所述U形种植槽的第二端通过过滤网与回水阀门相连,所述回水阀门与所述鱼缸的第一侧面相连,所述U形种植槽的下方设有所述升降装置;/n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器和U形支架,所述驱动器的底面与所述装饰挡板的底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U形支架的输入轴通过键进行同轴线相连,所述U形支架的重心位于所述U形种植槽的重心正下方,所述U形支架上侧弧面的直径与所述U形种植槽的外径相等,所述U形支架与所述U形种植槽之间设有垫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鱼菜共生的餐桌,包括鱼缸、鱼缸控制柜、种植杯、种植板、U形种植槽和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缸的下端与所述鱼缸控制柜相连,所述鱼缸的上端设有鱼缸盖,所述鱼缸的第一侧面设有两个对称安装的餐桌,两个餐桌中间设有装饰挡板和所述U形种植槽,所述U形种植槽内安装有所述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上设有所述种植杯;
所述U形种植槽的第一端通过抽水泵与给水管相连,所述U形种植槽的第二端通过过滤网与回水阀门相连,所述回水阀门与所述鱼缸的第一侧面相连,所述U形种植槽的下方设有所述升降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器和U形支架,所述驱动器的底面与所述装饰挡板的底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U形支架的输入轴通过键进行同轴线相连,所述U形支架的重心位于所述U形种植槽的重心正下方,所述U形支架上侧弧面的直径与所述U形种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英杰白永娟孙皎皎李伟平张天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