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培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29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漂浮培槽,槽底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外围挡墙分别固定在槽底的周边;区间分隔体中具有操作通道,区间分隔体固定在槽底的中央,将漂浮培槽限定成第一区和第二区,且区间分隔体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第一区与第二区的第一漂浮通道和第二漂浮通道;加氧设备分别设置在第一区中和第二区中靠近第二漂浮通道的外围挡墙上;水泵井开设在第一区中,并被第一区中加氧设备相对的外围挡墙包围;排水坑开设在第二区中,并被第二区中加氧设备相对的外围挡墙包围;预埋管道埋设在槽底中,且预埋管道埋分别与水泵井以及多个进水口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漂浮培槽,提高种植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浮培槽
本技术涉及蔬菜无土栽培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漂浮培槽。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及国内人口红利,市场对蔬菜需求量不断的增加,人们对蔬菜品质也在不断提高。现在无土栽培大多利用方管进行加工约1100mm×8000mm种植设施架,分为单层及双层,设施架之间需要预留操作间距,使得空间利用率降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种植空间利用率的漂浮培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漂浮培槽,提高种植空间利用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漂浮培槽,包括:槽底,所述槽底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外围挡墙,所述外围挡墙分别固定在所述槽底的周边;区间分隔体,所述区间分隔体中具有操作通道,所述区间分隔体固定在所述槽底的中央,将所述漂浮培槽限定成第一区和第二区,且所述区间分隔体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的第一漂浮通道和第二漂浮通道;加氧设备,所述加氧设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中和所述第二区中靠近所述第二漂浮通道的所述外围挡墙上;水泵井,所述水泵井开设在所述第一区中,并被所述第一区中所述加氧设备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包围;排水坑,所述排水坑开设在所述第二区中,并被所述第二区中所述加氧设备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包围;预埋管道,所述预埋管道埋设在所述槽底中,且所述预埋管道埋分别与所述水泵井以及多个所述进水口接通。本技术通过区间分隔体将本技术的漂浮培槽分隔成第一区和第二区,并在区间分隔体中设置操作通道,因此工人可以在操作通道上助力种植有幼苗的漂浮板通过第一漂浮通道和第二漂浮通道从第一区的水泵井方向依次经过第一区和第二区中的加氧设备附近补充氧气后,漂浮至排水坑的方向,并依次循环,且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工人可以在操作通道上对漂浮板上种植的幼苗进行观察、补苗、防治以及采收等,因此本技术不仅可以在操作通道上实现对幼苗持续性看管,而且由于本技术的操作通道设置在了区间分隔体中,因此不必为操作通道额外预留设置空间,所以本技术提高了种植空间的利用率。优选的,所述区间分隔体的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限定成所述第一漂浮通道,所述区间分隔体的另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固定,且所述第二漂浮通道开设在靠近所述加氧设备一端的所述区间分隔体上。本技术区间分隔体的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外围挡墙限定成第一漂浮通道,以及在靠近加氧设备一端的区间分隔体上开设第二漂浮通道,从而可以为种植有幼苗的漂浮板在第一区以及在第二区循环漂浮提供通道,同时由于本技术开设有第二漂浮通道的区间分隔体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外围挡墙固定,因此可以有效隔绝第一区与第二区中的加氧设备,避免第一区的加氧设备与第二区的加氧设备相互影响。优选的,所述区间分隔体包括所述操作通道和两个中央挡墙,两个所述中央挡墙分别固定在所述操作通道的两侧。本技术的操作通道为工人管理幼苗提供场地,同时本技术操作通道两侧的中央挡墙可以防止本技术中的水外泄到操作通道上影响工人的正常工作。优选的,所述槽底包括自原土层而上依次铺设的灰土混合层、混凝土垫层、园艺地布和防水膜。本技术混凝土垫层主要作用是提高地面的承载力,防止本技术轻微漏水后导致原土层泥泞失陷的问题;园艺地布作用是防止混凝土垫层表面有毛茬砸破上部防水膜,起到隔离保护作用;防水膜主要防止营养液外漏。优选的,所述外围挡墙和所述中央挡墙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凝土墙体,且所述混凝土墙体上依次包覆有所述园艺地布和所述防水膜,所述园艺地布和所述防水膜通过卡膜卡子卡设在所述混凝土墙体上。本技术混凝土墙体刚度和强度高,防止本技术漂浮培槽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损坏;卡膜卡子主要作用压住园艺地布和防水膜,防止其脱落。优选的,所述灰土混合层中的石灰与土壤的比例为3:7。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所述混凝土墙体中均内设有预埋钢筋,提高本技术的强度。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漂浮培槽,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区间分隔体将本技术的漂浮培槽分隔成第一区和第二区,并在区间分隔体中设置操作通道,因此工人可以在操作通道上助力种植有幼苗的漂浮板通过第一漂浮通道和第二漂浮通道从第一区的水泵井方向依次经过第一区和第二区中的加氧设备附近补充氧气后,漂浮至排水坑的方向,并依次循环,且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工人可以在操作通道上对漂浮板上种植的幼苗进行观察、补苗、防治以及采收等,因此本技术不仅可以在操作通道上实现对幼苗持续性看管,而且由于本技术的操作通道设置在了区间分隔体中,因此不必为操作通道额外预留设置空间,所以本技术提高了种植空间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一种漂浮培槽的平面图;图2附图为图1中A-A处的剖面图。其中,1为槽底;10为进水口;2为外围挡墙;3为区间分隔体;30为操作通道;31为第一漂浮通道;32为第二漂浮通道;33为中央挡墙;4为加氧设备;5为水泵井;6为排水坑;11为灰土混合层;12为混凝土垫层;13为园艺地布;14为防水膜;20为混凝土墙体;38为卡膜卡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漂浮培槽,包括:槽底1,槽底1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10;外围挡墙2,外围挡墙2分别固定在槽底1的周边;区间分隔体3,区间分隔体3中具有操作通道30,区间分隔体3固定在槽底1的中央,将漂浮培槽限定成第一区和第二区,且区间分隔体3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第一区与第二区的第一漂浮通道31和第二漂浮通道32;加氧设备4,加氧设备4分别设置在第一区中和第二区中靠近第二漂浮通道32的外围挡墙2上;水泵井5,水泵井5开设在第一区中,并被第一区中加氧设备4相对的外围挡墙2包围;排水坑6,排水坑6开设在第二区中,并被第二区中加氧设备4相对的外围挡墙2包围;预埋管道,预埋管道埋设在槽底1中,且预埋管道埋分别与水泵井5以及多个进水口10接通。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区间分隔体3的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外围挡墙2限定成第一漂浮通道31,区间分隔体3的另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外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漂浮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n槽底(1),所述槽底(1)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10);/n外围挡墙(2),所述外围挡墙(2)分别固定在所述槽底(1)的周边;/n区间分隔体(3),所述区间分隔体(3)中具有操作通道(30),所述区间分隔体(3)固定在所述槽底(1)的中央,将所述漂浮培槽限定成第一区和第二区,且所述区间分隔体(3)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的第一漂浮通道(31)和第二漂浮通道(32);/n加氧设备(4),所述加氧设备(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中和所述第二区中靠近所述第二漂浮通道(32)的所述外围挡墙(2)上;/n水泵井(5),所述水泵井(5)开设在所述第一区中,并被所述第一区中所述加氧设备(4)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2)包围;/n排水坑(6),所述排水坑(6)开设在所述第二区中,并被所述第二区中所述加氧设备(4)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2)包围;/n预埋管道,所述预埋管道埋设在所述槽底(1)中,且所述预埋管道埋分别与所述水泵井(5)以及多个所述进水口(10)接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底(1),所述槽底(1)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10);
外围挡墙(2),所述外围挡墙(2)分别固定在所述槽底(1)的周边;
区间分隔体(3),所述区间分隔体(3)中具有操作通道(30),所述区间分隔体(3)固定在所述槽底(1)的中央,将所述漂浮培槽限定成第一区和第二区,且所述区间分隔体(3)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的第一漂浮通道(31)和第二漂浮通道(32);
加氧设备(4),所述加氧设备(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中和所述第二区中靠近所述第二漂浮通道(32)的所述外围挡墙(2)上;
水泵井(5),所述水泵井(5)开设在所述第一区中,并被所述第一区中所述加氧设备(4)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2)包围;
排水坑(6),所述排水坑(6)开设在所述第二区中,并被所述第二区中所述加氧设备(4)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2)包围;
预埋管道,所述预埋管道埋设在所述槽底(1)中,且所述预埋管道埋分别与所述水泵井(5)以及多个所述进水口(10)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有成张利军王博孙苗刘俊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兰德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