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182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加热器。加热器,其包括:主体,其内部设有若干自主体一端往主体另一端贯通的加热通道;发热材料层,其包裹在主体的表面;负极,其设于主体的一端且与发热材料层电性连接;正极,其设于主体的另一端且与发热材料层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体积小,热转换效率高,气体受热均匀,减少加热对气体流动的阻碍,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成本低,结构稳定,易拆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加热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加热器一般采用电阻式加热器,其应用于家用电器或者其他电子产品的时候会存在以下缺点:1、体积大,不适合轻量化和微小化设计;2、加热受热不均匀;3、热转换效率低;4、加热会阻碍气体的流动;5、传统的发热器在发热体连接正极处可能会出现打火的情况,到时产品使用寿命短,不太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加热器,其具有体积小,热转换效率高,气体受热均匀,减少加热对气体流动的阻碍,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成本低,结构稳定,易拆装的优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加热器,其包括:主体,其内部设有若干自主体一端往主体另一端贯通的加热通道;发热材料层,其设于加热通道的内侧壁;负极材料层,其附着在主体的一侧端表面,其与发热材料层的一侧端相接;正极材料层,其附着在主体的另一侧端表面,其与发热材料层另一侧端相接;主体、负极材料层及正极材料层形成一体的发热主体。负极材料层、正极材料层、发热材料层及主体为一体,使得负极材料层与发热材料层之间不容易出现打火现象,正极材料层与发热材料层之间也不容易出现打火现象。进一步,所述加热器还包括有正极和负极;其中,所述负极环抱于所述主体一端的圆周侧壁且与负极材料层相接,所述正极环抱于所述主体另一端的圆周侧壁且与正极材料层相接。采用环保方式使得正极与正极材料层之间更加紧密,使得导电更加好;负极与负极材料层之间更加紧密,使得导电更加好。更进一步,为了使得正极与负极之间不短路,所述主体为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为了使得发热效率更加高,发热材料层为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发热材料层;为了使得负极材料层与发热材料层之间不出现打火现象,所述负极材料层为银材料制成的负极材料层,为了使得正极材料层与发热材料层之间不出现打火现象,所述正极材料层为银材料制成的正极材料层。为了提高加热的面积,所述加热通道的横截面呈六边形通孔;所述主体呈圆柱状。所述负极材料层包括设于主体一侧端表面的第一部位、若干第二部位和第三部位,每一个第二部位自第一部位往加热通道方向延伸,且附着在加热通道的内侧壁表面;第三部位呈环形,第三部位自第一部位沿着主体外侧壁往主体另一侧端面方向延伸,第三部位附着在主体的外侧壁表面;所述正极材料层包括设于主体的另一侧端表面的第四部位、若干第五部位及第六部位;每一个第五部位均自第四部位沿着加热通道内侧壁往主体的一侧端方向延伸,每一个第五部位均附着在加热通道的内侧壁。所述负极包括负极耳及设于负极耳两端的第一弧形部位;两个第一弧形部位的其中一相邻端部之间为负极耳,两个第一弧形部位的另一个相邻端部之间设有第一缝隙;所述正极包括正极耳及设于正极耳两端的第二弧形部位;两个第二弧形部位的其中一相邻端部之间为正极耳,两个第二弧形部位的另一个相邻端部之间设有第二缝隙。所述负极耳中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正极耳中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加热器还包括有固定套,其中间设有一端往另一端贯通的穿孔;主体安装在穿孔内部,加热通道的一端设于穿孔的一端处,加热通道的另一端设于穿孔的另一端处;负极的第一弧形部位设于固定套与主体之间,正极的第二弧形部位设于固定套与主体之间;所述固定套的一端侧壁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固定套的另一端侧壁设有第二缺口,负极耳卡设在第一缺口处,正极耳卡设在第二缺口处。加热方法,其应用于所述的加热器,其包括以下步骤:气体从加热通道的一端往加热通道的另一端流动,正极和负极分别接通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发热材料通电产生的热量对流动的气体进行加热。更进一步,所述主体为陶瓷材料制成的主体,因为陶瓷材料比较耐高温,因此采用陶瓷材料作为主体是比较理想的,也是比较安全的。所述加热通道的横截面呈六边形通孔,使得主体形成蜂窝结构。在六边形通道的内侧壁的局部发热材料层能够快速对气体进行加热。石墨烯具有很好的热转换效率,同时能够很好的将热量传递给气体。进一步,所述负极环抱于所述主体一端的圆周侧壁,所述正极环抱于所述主体另一端的圆周侧壁。采用环抱结构设计,可以避免因为主体烧制过程中的变形,因此采用环抱的方式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尺寸的主体。进一步,为了避免出现短路情况发生,可以在正极与负极之间设置一个绝缘隔离环,绝缘隔离环套设于主体与固定套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体积小,热转换效率高,气体受热均匀,减少加热对气体流动的阻碍,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成本低,结构稳定,易拆装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技术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隐藏固定套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隐藏固定套和负极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负极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加热主体的结构剖视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加热器,其包括:主体2,其内部设有若干自主体2一端往主体2另一端贯通的加热通道;发热材料层,其设于加热通道的内侧壁;负极材料层,其附着在主体2的一侧端表面,其与发热材料层的一侧端相接;正极材料层,其附着在主体2的另一侧端表面,其与发热材料层另一侧端相接;主体2、负极材料层及正极材料层形成一体的发热主体。所述加热器还包括有正极和负极;其中,所述负极环抱于所述主体2一端的圆周侧壁且与负极材料层相接,所述正极环抱于所述主体2另一端的圆周侧壁且与正极材料层相接。所述主体2为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2;发热材料层为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发热材料层;所述负极材料层为银材料制成的负极材料层,所述正极材料层为银材料制成的正极材料层。所述主体2为陶瓷材料制成的主体2;所述加热通道的横截面呈六边形通孔;所述主体2呈圆柱状。所述负极材料层包括设于主体2一侧端表面的第一部位、若干第二部位和第三部位,每一个第二部位自第一部位往加热通道方向延伸,且附着在加热通道的内侧壁表面;第三部位呈环形,第三部位自第一部位沿着主体2外侧壁往主体2另一侧端面方向延伸,第三部位附着在主体2的外侧壁表面;所述正极材料层包括设于主体2的另一侧端表面的第四部位、若干第五部位及第六部位;每一个第五部位均自第四部位沿着加热通道内侧壁往主体2的一侧端方向延伸,每一个第五部位均附着在加热通道的内侧壁。所述负极包括负极耳及设于负极耳两端的第一弧形部位;两个第一弧形部位的其中一相邻端部之间为负极耳,两个第一弧形部位的另一个相邻端部之间设有第一缝隙;所述正极包括正极耳及设于正极耳两端的第二弧形部位;两个第二弧形部位的其中一相邻端部之间为正极耳,两个第二弧形部位的另一个相邻端部之间设有第二缝隙。所述负极耳中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正极耳中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加热器还包括有固定套1,其中间设有一端往另一端贯通的穿孔;主体2安装在穿孔内部,加热通道的一端设于穿孔的一端处,加热通道的另一端设于穿孔的另一端处;负极的第一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2),其内部设有若干自主体(2)一端往主体(2)另一端贯通的加热通道;/n发热材料层,其设于加热通道的内侧壁;/n负极材料层,其附着在主体(2)的一侧端表面,其与发热材料层的一侧端相接;/n正极材料层,其附着在主体(2)的另一侧端表面,其与发热材料层另一侧端相接;主体(2)、负极材料层及正极材料层形成一体的发热主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2),其内部设有若干自主体(2)一端往主体(2)另一端贯通的加热通道;
发热材料层,其设于加热通道的内侧壁;
负极材料层,其附着在主体(2)的一侧端表面,其与发热材料层的一侧端相接;
正极材料层,其附着在主体(2)的另一侧端表面,其与发热材料层另一侧端相接;主体(2)、负极材料层及正极材料层形成一体的发热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有正极和负极;其中,所述负极环抱于所述主体(2)一端的圆周侧壁且与负极材料层相接,所述正极环抱于所述主体(2)另一端的圆周侧壁且与正极材料层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为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2);发热材料层为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发热材料层;所述负极材料层为银材料制成的负极材料层,所述正极材料层为银材料制成的正极材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为陶瓷材料制成的主体(2);所述加热通道的横截面呈六边形通孔;所述主体(2)呈圆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层包括设于主体(2)一侧端表面的第一部位、若干第二部位和第三部位,每一个第二部位自第一部位往加热通道方向延伸,且附着在加热通道的内侧壁表面;第三部位呈环形,第三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潜心造物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