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煤斗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18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远红外煤斗加热器,煤斗底部出煤口外壁并排设置多个外壳体,每个外壳体内腔的中隔板紧贴出煤口壁部加热腔内安装有盘管状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中心位置设置有测温元件,测温元件、电加热管端部垂直穿过中隔板和外壳体顶板后,连接至防爆接线箱,另一侧的隔热腔填充保温材料,远红外控制柜的控制电路控制电加热管定时运行,在生产线启动前对煤斗底部出煤口预先加热解除冰冻,避免斗口堵塞,确保煤斗流煤顺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安全可靠,加热均匀,解决冻效果好,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远红外控制柜还可以结合到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以适应智能控制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远红外煤斗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远红外煤斗加热器。
技术介绍
洗煤厂的煤块冲洗后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下道工序,输送管道终端设置煤斗,通过煤斗仓门的开关来控制煤块卸料与否;煤块冲洗后含有大量水份,在低温天气特别是冬天停车后易结冰封冻,造成斗口堵塞,仓门打开后不能正常出煤;传统方法中通过人工采用明火烧烤煤斗底部解除冰冻,操作不方便,耗费时间长,加热不均匀,解冻效果不好,且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煤斗仓门进行定时加热解除冰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煤斗流煤顺畅,提高生产效率的远红外煤斗加热器。本技术的远红外煤斗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安装在煤斗底部出煤口外壁部的外壳体,外壳体内腔由中隔板分隔为一侧紧贴出煤口壁部的加热腔,和位于另一侧的隔热腔,加热腔内安装有盘管状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中心位置设置有测温元件,测温元件、电加热管端部垂直穿过中隔板和外壳体顶板后,连接至防爆接线箱,防爆接线箱的电源线、信号引线连接至远红外控制柜,远红外控制柜内设置有能够控制电加热管定时运行的控制电路;所述煤斗出煤口外壁部并排设置有三个远红外煤斗加热器,相邻远红外煤斗加热器之间设置有纵隔板,纵隔板高度高于远红外煤斗加热器外壳体总厚度;所述电加热管包括有两组互相对称设置的蛇形盘管,测温元件设置于电加热管的几何中心位置,两组蛇形盘管的端部对称设置于测温元件四周;所述加热腔高度小于隔热腔高度,电加热管紧贴在加热腔底面上,隔热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中隔板上与电加热管端部对应位置设置有长腰圆孔,外壳体顶板上与电加热管端部对应位置设置有圆孔,电加热管端部依次穿过长腰圆孔、圆孔后连接至防爆接线箱;所述外壳体四周侧板为具有U形截面的双层结构;所述外壳体竖直方向的两侧侧板内底部设置有多个固定连接孔;所述远红外控制柜内控制电路包括有交流接触器、熔断器、中间继电器、电流互感器。本技术的远红外煤斗加热器,远红外控制柜控制电加热管定时运行,在生产线启动前对煤斗底部出煤口预先加热解除冰冻,避免斗口堵塞,确保煤斗流煤顺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安全可靠,加热均匀,解决冻效果好,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远红外控制柜还可以结合到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以适应智能控制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远红外煤斗加热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后视图;图4是图3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远红外煤斗加热器中隔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远红外煤斗加热器安装于煤斗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右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远红外煤斗加热器电路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远红外煤斗加热器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远红外煤斗加热器,根据煤斗300的结构特征,固定安装在煤斗300的底部出煤口100对应于来料侧方向的侧板外壁部,在生产线启动前对煤斗底部出煤口预先加热解除冰冻,避免斗口堵塞,确保煤斗流煤顺畅,有利于提高生产率;为提高加热效果和解冻效率,本实施例在煤斗出煤口外壁部并排设置三个远红外煤斗加热器200,相邻远红外煤斗加热器200之间分别设置一纵隔板102,纵隔板102的高度高于远红外煤斗加热器200的外壳体总厚度,防止互相干扰,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本实施例的远红外煤斗加热器具体结构为:由304材料的具有U形截面的双层结构的四周侧板围成外壳体2,外壳体2的内腔设置一中隔板21,将外壳体2的内腔分隔为两个腔体,其中紧贴出煤口壁部的腔体为加热腔,在加热腔内安装盘管状电加热管1,电加热管1紧贴在中隔板21与外壳体底板之间;也可以在加热腔底部不设置底板,盘管状电加热管1直接紧贴在中隔板21与出煤口壁部之间;在电加热管1的中心位置设置一测温元件5,测温元件5、电加热管1的端部垂直穿过中隔板21和外壳体顶板后,连接至防爆接线箱4,防爆接线箱4的电源线、信号引线连接至远红外控制柜,远红外控制柜内设置有能够控制电加热管定时运行的控制电路;进一步地,电加热管1由两组互相对称设置的蛇形盘管构成,测温元件5设置于电加热管1的几何中心位置,两组蛇形盘管的端部围绕对称设置于测温元件5的四周;电加热管工作电压:220V,50HZ,采用φ12U型电加热管,材质2520,总功率4.5KW;出厂前做2000V/min高压测试,绝缘电阻大于500MΩ以上;位于另一侧的腔体为隔热腔,加热腔的高度小于隔热腔的高度,隔热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3;本例中的加热腔高度与电加热管的直径相适应,隔热腔高度是加热腔高度的3倍,加热腔高度20mm,隔热腔高度60mm,总高度80mm。进一步地,在中隔板21上与电加热管1的四个端部对应的位置设置四个长腰圆孔,便于电加热管1的端部从中隔板背面垂直穿过伸出至前侧,并在外壳体顶板上与电加热管端部对应的位置设置圆孔,电加热管端部依次穿过长腰圆孔、圆孔后连接至防爆接线箱;在外壳体2沿竖直方向的两侧侧板内底部设置有多个固定连接孔22,外壳体通过固定连接孔固定安装在煤斗300的底部出煤口100对应于来料侧方向的侧板外壁部。远红外控制柜内控制电路包括有交流接触器、熔断器、中间继电器、电流互感器,控制电路通过交流接触器、熔断器、中间继电器、电流互感器等元器件、仪表经防爆接线箱4对电加热管1的加热温度、启动运行时间和频率进行控制,操作方便,加热效果好;交流接触器NC1-65A/220V=3,熔断器NT00-60/3P=3,RT18-25A=3中间继电器JZX-22F-4Z-220V=6,电流互感器LM0.5-50/5=9。本技术的远红外煤斗加热器,远红外控制柜控制电加热管定时运行,在生产线启动前对煤斗底部出煤口预先加热解除冰冻,避免斗口堵塞,确保煤斗流煤顺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安全可靠,加热均匀,解决冻效果好,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远红外控制柜还可以结合到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以适应智能控制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红外煤斗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安装在煤斗底部出煤口外壁部的外壳体,外壳体内腔由中隔板分隔为一侧紧贴出煤口壁部的加热腔,和位于另一侧的隔热腔,加热腔内安装有盘管状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中心位置设置有测温元件,测温元件、电加热管端部垂直穿过中隔板和外壳体顶板后,连接至防爆接线箱,防爆接线箱的电源线、信号引线连接至远红外控制柜,远红外控制柜内设置有能够控制电加热管定时运行的控制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煤斗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安装在煤斗底部出煤口外壁部的外壳体,外壳体内腔由中隔板分隔为一侧紧贴出煤口壁部的加热腔,和位于另一侧的隔热腔,加热腔内安装有盘管状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中心位置设置有测温元件,测温元件、电加热管端部垂直穿过中隔板和外壳体顶板后,连接至防爆接线箱,防爆接线箱的电源线、信号引线连接至远红外控制柜,远红外控制柜内设置有能够控制电加热管定时运行的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远红外煤斗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斗出煤口外壁部并排设置有三个远红外煤斗加热器,相邻远红外煤斗加热器之间设置有纵隔板,纵隔板高度高于远红外煤斗加热器外壳体总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远红外煤斗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包括有两组互相对称设置的蛇形盘管,测温元件设置于电加热管的几何中心位置,两组蛇形盘管的端部对称设置于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霞陈桂军季茂荣陶富荣尹高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众众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