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松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01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组装方便、材料节约以及稳定性更好的防松插座。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面板,其上端设有上圆台、下端设有下圆台,所述上圆台上设有圆周排列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所述下圆台中心设有螺孔柱,所述螺孔柱上辐射有支撑筋;底座,与所述下圆台相适应,其内腔设有圆周排列的第一插簧安装槽、第二插簧安装槽、第三插簧安装槽,至少在所述的第一插簧安装槽、第二插簧安装槽两侧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插簧安装槽、第二插簧安装槽、第三插簧安装槽内分别安装有第一插簧、第二插簧、第三插簧,所述第一插簧、第二插簧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部,所述第一插簧、第二插簧一侧设有接线螺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松插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松插座。
技术介绍
防松插座主要用于发电机上,如汽油、柴油发电机等。传统的防松插座的底座通常为长方形结构,在底座的其中一端设有相对设置的零线插簧和火线插簧,在底座的另一端设有接地插簧。所述零线插簧、火线插簧和接地插簧均通过延伸的连接片与设置在底座侧面的接线螺丝连接。传统的防松插座存在的缺点是:组装麻烦,材料浪费,且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装方便、材料节约以及稳定性更好的防松插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面板,其上端设有上圆台、下端设有下圆台,所述上圆台上设有圆周排列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所述下圆台中心设有螺孔柱,所述螺孔柱上辐射有支撑筋;底座,与所述下圆台相适应,其内腔设有圆周排列的第一插簧安装槽、第二插簧安装槽、第三插簧安装槽,至少在所述的第一插簧安装槽、第二插簧安装槽两侧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插簧安装槽、第二插簧安装槽、第三插簧安装槽内分别安装有第一插簧、第二插簧、第三插簧,所述第一插簧、第二插簧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部,所述第一插簧、第二插簧一侧设有接线螺丝,该所述接线螺丝位于所述底座侧壁的侧接线螺丝槽内,所述第三插簧底部设有接线螺丝,该所述接线螺丝位于所述底座底部的底接线螺丝槽内,所述底接线螺丝槽内还设有与所述螺孔柱连接的连接螺丝。所述的防松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面板组装后,所述第一插簧、第二插簧两侧的第一定位凸起部上端支撑在所述支撑筋上。所述的防松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端铰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与所述上圆台盖接配合。所述的防松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四个角上设有安装螺孔。所述的防松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簧安装槽底部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三插簧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部。本技术的防松插座优点:1、装配方便:装配时,只要将第一插簧、第二插簧、第三插簧分别装入第一插簧安装槽、第二插簧安装槽、第三插簧安装槽进行固定,然后再将所述底座与面板进行组装即可;2、稳定性好:第一插簧、第二插簧、第三插簧与底座进行固定的同时,其上端又支撑于面板的支撑筋,结构非常稳定;3、材料节约:接线螺丝直接与插簧的侧壁连接,无需多余的连接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防松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防松插座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正面结构;图4是本技术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反面结构;图5是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正面结构;图6是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反面结构;图7是本技术插簧与底座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一插簧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三插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的防松插座,包括面板1和底座2,所述面板1上端设有上圆台3,所述面板1下端设有下圆台4。所述上圆台3上设有圆周排列的第一插孔5、第二插孔6、第三插孔7。所述下圆台4中心设有螺孔柱8,所述螺孔柱8上辐射有支撑筋9。所述支撑筋9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插孔5、第二插孔6、第三插孔7两端的位置。所述底座2为圆柱形,与所述下圆台4相适应。所述底座2内腔设有圆周排列的第一插簧安装槽10、第二插簧安装槽11、第三插簧安装槽12,所述第一插簧安装槽10、第二插簧安装槽11、第三插簧安装槽1的位置分别与第一插孔5、第二插孔6、第三插孔7相对应。所述的第一插簧安装槽10、第二插簧安装槽11两侧设有第一定位槽13,所述第一插簧安装槽10、第二插簧安装槽11、第三插簧安装槽12内分别安装有第一插簧14、第二插簧15、第三插簧16。其中,第一插簧14、第二插簧15接零、火线,第三插簧16接地线。所述第一插簧14、第二插簧15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3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部17,通过第一定位凸起部17与第一定位槽13的配合,对所述第一插簧14、第二插簧15进行定位。所述第一插簧14、第二插簧15一侧设有接线螺丝18,该所述接线螺丝18位于所述底座2侧壁的侧接线螺丝槽19内。所述第三插簧16底部设有接线螺丝18,该所述接线螺丝18位于所述底座2底部的底接线螺丝槽20内,所述底接线螺丝槽20内还设有与所述螺孔柱8连接的连接螺丝21。通过所述连接螺丝21对所述底座2与面板1组装后进行固定。所述底座2与面板1组装后,所述第一插簧14、第二插簧15两侧的第一定位凸起部17上端支撑在所述支撑筋9上。优选的,所述面板1上端铰接有防护盖22,所述防护盖22与所述上圆台3盖接配合。以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优选的,所述面板1的四个角上设有安装螺孔23,以便于安装。优选的,所述第三插簧安装槽12底部设有第二定位槽24,所述第三插簧16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槽24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部25。以起到对所述第三插簧16的定位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松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面板(1),其上端设有上圆台(3)、下端设有下圆台(4),所述上圆台(3)上设有圆周排列的第一插孔(5)、第二插孔(6)、第三插孔(7),所述下圆台(4)中心设有螺孔柱(8),所述螺孔柱(8)上辐射有支撑筋(9);/n底座(2),与所述下圆台(4)相适应,其内腔设有圆周排列的第一插簧安装槽(10)、第二插簧安装槽(11)、第三插簧安装槽(12),至少在所述的第一插簧安装槽(10)、第二插簧安装槽(11)两侧设有第一定位槽(13),所述第一插簧安装槽(10)、第二插簧安装槽(11)、第三插簧安装槽(12)内分别安装有第一插簧(14)、第二插簧(15)、第三插簧(16),所述第一插簧(14)、第二插簧(15)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3)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部(17),所述第一插簧(14)、第二插簧(15)一侧设有接线螺丝(18),该所述接线螺丝(18)位于所述底座(2)侧壁的侧接线螺丝槽(19)内,所述第三插簧(16)底部设有接线螺丝(18),该所述接线螺丝(18)位于所述底座(2)底部的底接线螺丝槽(20)内,所述底接线螺丝槽(20)内还设有与所述螺孔柱(8)连接的连接螺丝(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松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1),其上端设有上圆台(3)、下端设有下圆台(4),所述上圆台(3)上设有圆周排列的第一插孔(5)、第二插孔(6)、第三插孔(7),所述下圆台(4)中心设有螺孔柱(8),所述螺孔柱(8)上辐射有支撑筋(9);
底座(2),与所述下圆台(4)相适应,其内腔设有圆周排列的第一插簧安装槽(10)、第二插簧安装槽(11)、第三插簧安装槽(12),至少在所述的第一插簧安装槽(10)、第二插簧安装槽(11)两侧设有第一定位槽(13),所述第一插簧安装槽(10)、第二插簧安装槽(11)、第三插簧安装槽(12)内分别安装有第一插簧(14)、第二插簧(15)、第三插簧(16),所述第一插簧(14)、第二插簧(15)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3)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部(17),所述第一插簧(14)、第二插簧(15)一侧设有接线螺丝(18),该所述接线螺丝(18)位于所述底座(2)侧壁的侧接线螺丝槽(19)内,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旭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索奔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