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7011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耦接的输入组件、输出组件和脱扣组件,脱扣组件包括与控制电路板耦接的脱扣线圈组件,输入组件的触头臂和输出组件的触头臂经由脱扣线圈组件限位固定以与控制电路板耦接;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指示组件,指示组件包括与脱扣组件协同动作的活动标识件,以及贯穿至所述壳体外部的指示件,使得指示组件实时显示脱扣组件接通或断开输入组件和输出组件的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漏电保护装置能够减小产品的整体尺寸并使用户实时得知漏电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保证产品使用安全性。该漏电保护装置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紧凑的应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漏电保护装置
本技术总的涉及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用电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漏电保护装置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应用领域及使用场所也随之持续增加,这就给漏电保护装置的研发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漏电保护插头为例,现有的漏电保护插头由于机械结构的限制,使得漏电保护插头的体积较大,当需要与一些小家电(如电吹风、烘干器等)搭配使用时,会造成产品的整体外观不协调,降低了产品的整体美观度。另外,由于现有的漏电保护插头体积偏大,将不能在一些限定的条件下正常使用(如卫生间的标准插座防水盒内),会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困扰。除此之外,由于现有漏电保护插头的结构复杂、体积大,还造成产品的制造难度大,成本高。因此亟需设计小尺寸的漏电保护装置,而在考虑尺寸减小的同时,还需要研发设计新的漏电保护装置来满足各方面的安全性要求,例如对漏电保护装置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基于上述需考虑的因素提出改进,进一步提升使用安全性。为此,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耦接的输入组件、输出组件和脱扣组件,其中,所述脱扣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耦接的脱扣线圈组件,所述输入组件的触头臂和所述输出组件的触头臂经由所述脱扣线圈组件限位固定以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耦接;所述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包括与所述脱扣组件协同动作的活动标识件,以及贯穿至所述壳体外部的指示件,使得所述指示组件实时显示所述脱扣组件接通或断开所述输入组件和所述输出组件的状态。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技术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可选形式。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输入组件包括一对触头臂,各个触头臂设有静电触头,所述输出组件包括一对弹性触头臂,各个弹性触头臂设有动电触头以与所述静电触头配合,所述脱扣组件设有促使所述动电触头与所述静电触头接触或脱离的脱扣器,所述活动标识件被设置为与所述脱扣器配合连接。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活动标识件被设置为杆状,包括卡接于所述脱扣器的卡接部以及延伸至邻近所述指示件的标识端,所述标识端具有平整面。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活动标识件的至少所述标识端具有指示色。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指示件由透明材料制成,并设有与所述活动标识件的所述标识端对应的导光斜面。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耦接的检测线圈组件,所述脱扣线圈组件设有接收并固定所述检测线圈组件的耦接结构。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检测线圈组件设有供所述输入组件的连接线穿过的孔,以使得所述输入组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耦接。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彼此连接的壳座和壳盖,所述输入组件和所述输出组件延伸出所述壳座,所述壳盖设有供所述指示组件嵌入的孔洞。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壳座和所述壳盖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其中所述壳体还设有遮蔽盖,以覆盖所述螺纹紧固件的外露部分。本技术的漏电保护装置通过改进的结构布局并提供指示组件,能够减小产品的整体尺寸并使得用户实时得知漏电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保证产品使用安全性。将该指示组件设计为与脱扣组件协同动作的机械活动件,能够优化布局,易于装配,并且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加工效率。该漏电保护装置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紧凑的应用环境。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可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漏电保护装置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漏电保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漏电保护装置中机芯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A为漏电保护装置接通电源时的状态示意图,示出了上移的标识杆;图4B为漏电保护装置断开电源时的状态示意图,示出了下移的标识杆;图5A为漏电保护装置中脱扣线圈组件和检测线圈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B为漏电保护装置中脱扣线圈组件和检测线圈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漏电保护装置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技术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描述时各个部件的结构位置例如上、下、顶部、底部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方向表述是恰当的,但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表述也相应改变。在本文中,术语“耦接”、“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耦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在所示例的实施方式中,以插头作为示例,然而应理解的是,并不排除其余任何可适用于本技术构思的漏电保护装置。首先参见图1,本技术的漏电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机芯组件,壳体可包括通过多个紧固件或机械结构卡扣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壳座1和壳盖2,其中,输入组件5和输出组件6分别延伸出壳座1。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紧固件可为螺纹紧固件,例如图2中示例性示出的螺钉21A、21B。为了美化,还可设有遮蔽盖22,用以在组装完成后覆盖螺钉的外露部分。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机芯组件9包括控制电路板91,输入组件5和输出组件6与控制电路板91耦接,从而实现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连接。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输入组件包括插头插销51、52,插头插销51、52沿第一方向D1延伸出壳体的壳座1,输出组件6包括输出接线装置,输出接线装置沿第二方向D2延伸出壳体的壳座1,该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成角度。然而,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方式也是可行的,同样,输入组件5和输出组件6亦可延伸出壳体的壳盖,或者分别延伸出壳盖和壳座,从而可使得该漏电保护装置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应用环境。在该漏电保护装置中,输入组件5还包括一对触头臂用于连接供电电源,应理解的是,输入组件可为其余类似的电耦合结构,可选地为通过插头连接线51A、52A与插头插销51、52连接的零线(N)触头臂96A、火线(L)触头臂96B,并且各个触头臂设有静电触头。相应地,输出组件6包括与输出接线装置连接的一对输出动触头臂,可选地为耦接至控制电路板91上的N动触头臂97A和L动触头臂97B,其中,输出连接线61A、62A与控制电路板91上的连接线焊接孔61B、62B耦接,如图2中所示,并且各个动触头臂设有动电触头以与静电触头配合组成开关。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输出组件6还可包括与壳体连接并延伸出壳体外部的线卡63,输出接线装置经由线卡63实现漏电保护装置的电连接,并具有防水性能以及提升输出接线装置的抗折弯性能和使用寿命。这里应理解的是,输出接线装置和/或插头插销可替换为用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耦接的输入组件、输出组件和脱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耦接的脱扣线圈组件,所述输入组件的触头臂和所述输出组件的触头臂经由所述脱扣线圈组件限位固定以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耦接;所述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包括与所述脱扣组件协同动作的活动标识件,以及贯穿至所述壳体外部的指示件,使得所述指示组件实时显示所述脱扣组件接通或断开所述输入组件和所述输出组件的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耦接的输入组件、输出组件和脱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耦接的脱扣线圈组件,所述输入组件的触头臂和所述输出组件的触头臂经由所述脱扣线圈组件限位固定以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耦接;所述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包括与所述脱扣组件协同动作的活动标识件,以及贯穿至所述壳体外部的指示件,使得所述指示组件实时显示所述脱扣组件接通或断开所述输入组件和所述输出组件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组件包括一对触头臂,各个触头臂设有静电触头,所述输出组件包括一对弹性触头臂,各个弹性触头臂设有动电触头以与所述静电触头配合,所述脱扣组件设有促使所述动电触头与所述静电触头接触或脱离的脱扣器,所述活动标识件被设置为与所述脱扣器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标识件被设置为杆状,包括卡接于所述脱扣器的卡接部以及延伸至邻近所述指示件的标识端,所述标识端具有平整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力张晓明聂胜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