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容器检测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70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安全检查装置技术领域中金属容器检测平台,包括箱体、拱形加热膜和温度传感器等,将金属容器放置在拱形加热膜上,金属容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将拱形加热膜的凸起部位下压,使拱形加热膜可以与任意尺寸的金属容器侧壁紧密的贴合,形成面接触,由此使得拱形加热膜对金属容器均匀加热,同时与温度传感器接触,感应开关感应到金属容器,使得外部控制电路启动检测程序,拱形加热膜对金属容器均匀加热,温度传感器对金属容器进行测温,通过拱形加热膜的设置使得金属容器检测平台对于金属容器内液体检测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容器检测平台
本技术涉及安全检查装置
,具体领域为金属容器检测平台。
技术介绍
金属容器检测平台主要用于检测金属容器里装的不明液体是否为可燃性危险液体。检测平台通过金属容器的侧壁进行检测。由于金属容器的直径各不相同,传统的加温测温装置很难完全贴合金属容器表面,只能是点与点或点与面的接触,从而造成每次检测热量传递不均衡,导致测温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金属容器检测平台,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金属容器检测平台,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壁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上固定连接有膜支撑块,所述膜支撑块的上端设置有拱形加热膜,所述拱形加热膜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膜支撑块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下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膜支撑块的上端面所在水平面,所述拱形加热膜的内部且围绕于所述通孔设置有加热丝,所述膜支撑块的下侧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箱体的底壁上且位于所述膜支撑块的一侧设置有感应开关支架,所述感应开关支架上安装有感应开关,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丝、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感应开关均与外部控制电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通孔为方形孔。优选的,所述拱形加热膜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膜支撑块上相对的两侧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上端为开口状态。优选的,所述加热丝呈连续弯折状设置。优选的,所述拱形加热膜呈拱桥形状,所述拱形加热膜由弹性材料构成。优选的,所述膜支撑块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的一端,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风扇的扇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K型热电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金属容器检测平台,膜支撑块的上端设置有拱形加热膜,通过拱形加热膜加热待检测的金属容器,将金属容器放置在拱形加热膜上,金属容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将拱形加热膜的凸起部位下压,使拱形加热膜可以与任意尺寸的金属容器侧壁紧密的贴合,形成面接触,由此使得拱形加热膜对金属容器均匀加热,同时与温度传感器接触,感应开关感应到金属容器,使得外部控制电路启动检测程序,拱形加热膜对金属容器均匀加热,温度传感器对金属容器进行测温,通过拱形加热膜的设置使得金属容器检测平台对于金属容器内液体检测更加准确,当温度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电路后,控制电路处理后给出检测结果,控制散热风扇启动,迅速对拱形加热膜和温度传感器进行冷却,恢复起始温度,同时拱形加热膜在不受压的情况下恢复形变,以便开始下次检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主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膜支撑块、拱形加热膜和温度传感器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拱形加热膜内部的加热丝俯视图。图中:1-箱体、2-膜支撑块、3-拱形加热膜、4-通孔、5-温度传感器、6-加热丝、7-散热风扇、8-感应开关支架、9-感应开关、10-连接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关于方向的描述(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所进行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限于此。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金属容器检测平台,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底壁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上固定连接有膜支撑块2,所述连接槽用于将所述膜支撑块2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膜支撑块2的上端伸入所述箱体1的部分设置有拱形加热膜3,请参阅图3,所述拱形加热膜3用于加热待检测的金属容器,将金属容器放置在所述拱形加热膜3上,金属容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将拱形加热膜3的凸起部位下压,使所述拱形加热膜3可以与任意尺寸的金属容器侧壁紧密的贴合,形成面接触,由此使得所述拱形加热膜3对金属容器均匀加热,所述拱形加热膜3上开设有通孔4,所述膜支撑块2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通孔4的下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膜支撑块2用于支撑所述拱形加热膜3和所述温度传感器5,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检测端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膜支撑块2的上端面所在水平面,请参阅图4,所述拱形加热膜3的内部且围绕于所述通孔4设置有加热丝6,通过所述加热丝6工作,使得所述拱形加热膜3对金属容器具有加热作用,金属容器下压所述拱形加热膜3后透过所述通孔4与所述温度传感器5接触,所述温度传感器5对金属容器进行测温,并将温度信号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至外部控制电路,对于金属容器内液体的检测原理为,可燃液体具有导热系数大的特性,根据此特性,以水作为参照物,可燃液体的导热系数比水大很多,所以同样热量传递到装有水和其他可燃液体的金属容器表面,装水的金属容器表面温度上升比装其它危险液体的金属容器表面温度上升值小很多,从而区分液体是水还是其他危险液体,所述膜支撑块2的下侧设置有散热风扇7,所述箱体1的底壁上且位于所述膜支撑块2的一侧设置有感应开关支架8,所述感应开关支架8上安装有感应开关9,所述温度传感器5、所述加热丝6、所述散热风扇7和所述感应开关9均与外部控制电路电连接,金属容器检测平台工作过程为,在所述拱形加热膜3上,金属容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将拱形加热膜3的凸起部位下压,使所述拱形加热膜3可以与任意尺寸的金属容器侧壁紧密的贴合,形成面接触,同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5接触,此时所述感应开关9感应到金属容器,使得外部控制电路启动检测程序,所述拱形加热膜3对金属容器均匀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5对金属容器进行测温,当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电路后,控制电路处理后给出检测结果,控制散热风扇启动,迅速对所述拱形加热膜3和所述温度传感器5进行冷却,恢复起始温度,同时所述拱形加热膜在不受压的情况下恢复形变,以便开始下次检测。请参阅图2,具体而言,所述通孔4为方形孔。所述通孔4的设置用于方便金属容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5接触。请参阅图3,具体而言,所述拱形加热膜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膜支撑块2上相对的两侧壁固定连接。请参阅图2,具体而言,所述箱体1的上端为开口状态。方便将金属容器放置在所述拱形加热膜3上。请参阅图4,具体而言,所述加热丝6呈连续弯折状设置。请参阅图3,具体而言,所述拱形加热膜3呈拱桥形状,所述拱形加热膜3由弹性材料构成。请参阅图1,具体而言,所述膜支撑块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0的一端,所述连接柱10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风扇7的扇框固定连接。具体而言,所述温度传感器5为K型热电偶。工作原理:连接槽用于将膜支撑块2固定在箱体1上,膜支撑块2的上端设置有拱形加热膜3,拱形加热膜3用于加热待检测的金属容器,将金属容器放置在拱形加热膜3上,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金属容器检测平台,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壁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上固定连接有膜支撑块(2),所述膜支撑块(2)的上端设置有拱形加热膜(3),所述拱形加热膜(3)上开设有通孔(4),所述膜支撑块(2)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通孔(4)的下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检测端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膜支撑块(2)的上端面所在水平面,所述拱形加热膜(3)的内部且围绕于所述通孔(4)设置有加热丝(6),所述膜支撑块(2)的下侧设置有散热风扇(7),所述箱体(1)的底壁上且位于所述膜支撑块(2)的一侧设置有感应开关支架(8),所述感应开关支架(8)上安装有感应开关(9),所述温度传感器(5)、所述加热丝(6)、所述散热风扇(7)和所述感应开关(9)均与外部控制电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容器检测平台,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壁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上固定连接有膜支撑块(2),所述膜支撑块(2)的上端设置有拱形加热膜(3),所述拱形加热膜(3)上开设有通孔(4),所述膜支撑块(2)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通孔(4)的下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检测端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膜支撑块(2)的上端面所在水平面,所述拱形加热膜(3)的内部且围绕于所述通孔(4)设置有加热丝(6),所述膜支撑块(2)的下侧设置有散热风扇(7),所述箱体(1)的底壁上且位于所述膜支撑块(2)的一侧设置有感应开关支架(8),所述感应开关支架(8)上安装有感应开关(9),所述温度传感器(5)、所述加热丝(6)、所述散热风扇(7)和所述感应开关(9)均与外部控制电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容器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为方形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邸剑峰张迎新郝贺黎功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泰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