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中速磨煤机热风干燥制粉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6438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带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中速磨煤机热风干燥制粉系统,包含炉膛、中速磨煤机以及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炉膛连接煤粉燃烧器以及二次风箱,三分仓空气预热器通过二次热风输送管道连接二次风箱,中速磨煤机通过送粉管道连接煤粉燃烧器,送粉管道设置有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将送粉管道分为浓相煤粉输送管道和淡相煤粉输送管道,浓相煤粉输送管道连接煤粉燃烧器,而淡相煤粉输送管道连接二次热风输送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中速磨制粉系统的适用性,回避了高水分褐煤采用风扇磨制粉系统可靠性差、可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中速磨煤机热风干燥制粉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煤电站中的中速磨煤机的干燥制粉系统。
技术介绍
在燃煤电站领域,中速磨煤机正压直吹式热风干燥制粉系统以系统简单、经济耐用、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专门为高水分褐煤而开发的风扇磨煤机,由于系统复杂、持续运行时间短、检修频繁、制粉系统漏风率大、抽炉烟口易结渣、高温炉烟管道易损坏等缺点广受用户诟病。行业规范有关褐煤磨煤机型式及制粉系统的要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实践探索,也不断与时俱进。《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8.2.1条款明确指出:“燃用高水分、磨损性不强的褐煤时,宜选用风扇式磨煤机”。《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2011》8.2.1条款修改为:“燃用高水分、磨损性不强的褐煤时,宜选用风扇式磨煤机;当制粉系统的干燥出力满足要求并经论证合理时,也可采用中速磨煤机”。即新的发电厂设计规范,对高水分褐煤制粉系统,有条件的补充进了中速磨制粉系统。中速磨制粉系统一般采用热风作为干燥介质,出于中速磨煤机内部构件材料耐温要求,磨入口干燥介质的温度不能高于400℃。为了满足磨制高水分褐煤对干燥出力要求,要么提高入口风温,要么增加干燥剂量,即磨煤机的通风量。提高干燥介质温度的上限是400℃,提高磨煤机通风量的上限是一次风率的约束,一次风率大,二次风率就会减小,这会对锅炉安全稳定燃烧产生不良影响。《火力发电厂大容量煤粉燃烧锅炉炉膛选型导则DL/T831-2002》6.5条款明确指出,“对于褐煤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的切向燃烧锅炉,一次风率不宜高于40%”,7.5条款明确指出,“对于褐煤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的墙式燃烧锅炉,一次风率不宜高于30%”。我国褐煤储量占煤炭总储量的13%以上,主要分布在东北、蒙东和西南地区,褐煤全水分一般在30%~50%之间。对于全水分40%以内的褐煤电站,采用中速磨煤机热风干燥制粉系统,已有很多工程业绩,并在运行上获得了满意效果。对于全水分高于40%的褐煤电站,若依然采用中速磨煤机热风干燥的制粉系统,在允许的最高热风温度下,一次风率将会超过40%,甚至达到50%,这在锅炉设计上是不允许。开发一种适合于高水分褐煤(全水分高于40%)的中速磨制粉系统,充分利用中速磨煤机经济、耐用、可靠的优点,规避风扇磨煤机可靠性差、可用率低的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图1为一种常规的中速磨煤机正压直吹式热风制粉系统结构示意图。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送粉管道常规的设计是,磨煤机出口送粉管道直接连接到锅炉煤粉燃烧器。对于高水分褐煤,干燥风量很大,这样,通过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率很大,二次风率就会减少,造成锅炉无法稳定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开发一种不改变中速磨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风侧系统,仅对磨煤机出口送粉系统进行改造,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一种带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中速磨煤机热风干燥制粉系统,包含炉膛、中速磨煤机以及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炉膛连接煤粉燃烧器以及二次风箱,三分仓空气预热器通过二次热风输送管道连接二次风箱,中速磨煤机通过送粉管道连接煤粉燃烧器,送粉管道设置有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通过离心分离作用,将送粉管道分为浓相煤粉输送管道和淡相煤粉输送管道,浓相煤粉输送管道连接煤粉燃烧器,而淡相煤粉输送管道连接二次热风输送管道。煤粉燃烧器为两个以上,每个煤粉燃烧器通过送粉管道连接中速磨煤机,每个送粉管道设置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各自的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将送粉管道分为浓相煤粉输送管道和淡相煤粉输送管道,各个浓相煤粉输送管道分别连接煤粉燃烧器,而各个淡相煤粉输送管道汇总后连接二次热风输送管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在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管道式煤粉分离装置将每根送粉管道的煤粉气流分为淡相和浓相,浓相送入煤粉燃烧器,淡相送入二次风箱,实现了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对褐煤全水分的适应性大幅度提高,从不高于40%拓展到40%~50%之间,甚至更高,大大提高了中速磨制粉系统的适用性,回避了高水分褐煤采用风扇磨制粉系统可靠性差、可用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常规的中速磨煤机正压直吹式热风制粉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带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中速磨煤机热风干燥制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带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中速磨煤机热风干燥制粉系统,包含炉膛1、中速磨煤机2以及三分仓空气预热器3,炉膛1连接煤粉燃烧器4以及二次风箱5,三分仓空气预热器3通过二次热风输送管道31连接二次风箱5,中速磨煤机2通过送粉管道21连接煤粉燃烧器4,其重点在于,本技术不改变中速磨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风侧系统,仅对磨煤机出口送粉系统进行改造。送粉管道21设置有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6,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6将送粉管道21分为浓相煤粉输送管道211和淡相煤粉输送管道212,浓相煤粉输送管道211输送浓相煤粉气流,浓相煤粉输送管211道连接煤粉燃烧器4。淡相煤粉输送管道212连接二次热风输送管道31,淡相煤粉输送管道212将淡相气流输送到二次热风输送管道31。煤粉燃烧器4可以为两个以上,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并且,因锅炉容量和燃烧方式不同,也可以有更多,例如八个,十六个等。每个煤粉燃烧器4通过送粉管道21连接中速磨煤机2,每个送粉管道21设置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6,各自的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6将送粉管道21分为浓相煤粉输送管道211和淡相煤粉输送管道212,各个浓相煤粉输送管道211分别连接煤粉燃烧器4,而各个淡相煤粉输送管道212汇总后连接二次热风输送管道31,并引接到二次风箱5,作为二次风进入炉膛1参与燃烧。本技术的技术关键点如下。1)采用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出于其体积紧凑、方便布置的考虑。2)每根送粉管道分别设置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3)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本身具有调整手段,可以在线调整浓相和淡相的比例。4)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宜靠近锅炉燃烧器布置,以减少淡相煤粉管道的布置长度。5)浓相煤粉气流不宜过浓,一次风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即可。6)浓相煤粉输送管道的规格可以适当缩小,确保各工况下气流流速不低于18m/s,以保证煤粉不沉积在管道上。7)每台磨煤机多根粉管的淡相煤粉气流汇合为一根母管引入二次风箱,作为二次风进入炉膛,以减少淡相气流管道的布置难度。本技术中的各个设备都是本领域现有的成熟设备,整个系统结构简单,实施成本可控。本技术在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管道式煤粉分离装置将每根送粉管道的煤粉气流分为淡相和浓相,浓相送入煤粉燃烧器,淡相送入二次风箱,实现了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对褐煤全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中速磨煤机热风干燥制粉系统,包含炉膛、中速磨煤机以及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炉膛连接煤粉燃烧器以及二次风箱,三分仓空气预热器通过二次热风输送管道连接二次风箱,中速磨煤机通过送粉管道连接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送粉管道设置有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将送粉管道分为浓相煤粉输送管道和淡相煤粉输送管道,浓相煤粉输送管道连接煤粉燃烧器,而淡相煤粉输送管道连接二次热风输送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中速磨煤机热风干燥制粉系统,包含炉膛、中速磨煤机以及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炉膛连接煤粉燃烧器以及二次风箱,三分仓空气预热器通过二次热风输送管道连接二次风箱,中速磨煤机通过送粉管道连接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送粉管道设置有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管道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将送粉管道分为浓相煤粉输送管道和淡相煤粉输送管道,浓相煤粉输送管道连接煤粉燃烧器,而淡相煤粉输送管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文白杰聂恒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