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柱与拉杆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18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4
一种立柱与拉杆的连接结构,属于商业设施技术领域。包括立柱、拉杆,所述立柱的一侧面中间沿高度方向构成有一连接腔,在所述连接腔前后两侧的立柱壁上分别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前拉杆连接孔和一组后拉杆连接孔,特点:所述拉杆的两端端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前拉杆连接孔对应的前拉杆孔和用于与后拉杆连接孔对应的后拉杆孔,在所述前拉杆连接孔与前拉杆孔之间以及后拉杆连接孔与后拉杆孔之间分别通过一铆接件构为固定连接。优点:安装速度快,消除了立柱与拉杆之间的间隙并提高了固定强度,同时确保了货架的整体强度,消除了货架潜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与拉杆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商业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立柱与拉杆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货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用来放置和储存各种物品,特别是物流行业的需求量尤为巨大,货架一般采用四根立柱通过横梁与拉杆固定并配合层板放置物品的结构,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将货架拆分开来以节约运输空间,到达目的地后再将货架进行组装并能够立即投入使用。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货架的拉杆一般通过螺栓将相邻的两立柱连接固定,其中所述立柱1的一侧构成有一连接腔11,拉杆2一端的端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连接腔11内,螺钉3依次穿过立柱1一侧面、拉杆2和立柱1另一侧面后由螺母31锁紧,从而实现立柱1与拉杆2之间的连接固定。上述结构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是:螺栓连接固定的效率非常低,不仅安装的速度慢,而且螺栓锁紧的力度无法把控,如果锁紧较为松动,则货架存在坍塌的风险,如果锁紧过度,则有可能导致立柱和拉杆被挤压变形,从而影响到其它部件的组装。另外,有的货架立柱与拉杆之间直接采用电焊的方式构为固定连接,这种固定方式速度比较快且成本低廉,但容易出现开焊和虚焊的情形,同样使货架存在安全隐患。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固定强度高、安装速度快、效率高且不会对货架各部件造成损坏的立柱与拉杆的连接结构。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立柱与拉杆的连接结构,有助于改进立柱与拉杆之间的连接结构来提高货架装配效率和防止立柱与拉杆的变形。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立柱与拉杆的连接结构,包括立柱、拉杆,所述立柱的一侧面中间沿高度方向构成有一连接腔,在所述连接腔前后两侧的立柱壁上分别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前拉杆连接孔和一组后拉杆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两端端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前拉杆连接孔对应的前拉杆孔和用于与后拉杆连接孔对应的后拉杆孔,在所述前拉杆连接孔与前拉杆孔之间以及后拉杆连接孔与后拉杆孔之间分别通过一铆接件构为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铆接件为一拉铆螺母,该拉铆螺母呈中空的圆管状,其一端端部沿圆周方向向外扩设有一圈挡边,在拉铆螺母靠近挡边的一端内构成有一段光滑的空腔,该空腔向内延伸至铆接件的近中部位置处并构为铆接部,在拉铆螺母远离挡边的一端内构成有一段螺纹腔,该螺纹腔与空腔相通。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铆接件为一拉铆钉,所述拉铆钉上同样构成有一圈挡边,并且在靠近挡边的一端端部向外延伸出有一用于拉铆的拉杆,该拉铆钉分别穿设在前拉杆连接孔与前拉杆孔之间以及后拉杆连接孔与后拉杆孔之间并直接通过拉铆枪拉紧来实现两者的连接固定。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腔的宽度与拉杆的宽度相匹配。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立柱在相对于连接腔的另一侧侧面上且沿高度方向分别间隔开设有一组横梁连接孔。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横梁连接孔的孔形为蝶形孔、菱形孔、梯形孔中的一种。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拉杆为高频焊接管、折弯咬合管中的一种。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铆接件分别对立柱与拉杆的连接处进行铆接固定的结构,因而安装速度非常快,消除了立柱与拉杆之间的间隙并提高了固定强度,铆接过程中不会对立柱和拉杆造成挤压,从而不会影响到货架的整体强度,同时也消除了货架潜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已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在拉铆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在铆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在拉铆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在铆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11.连接腔、12.前拉杆连接孔、13.后拉杆连接孔、14.横梁连接孔;2.拉杆、21.前拉杆孔、22.后拉杆孔;3.螺钉、31.螺母;4.铆接件、41.挡边、42.空腔、43.铆接部、44.螺纹腔、45.凸台、46.拉钉;5.拉铆螺母枪、51.螺纹枪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等的方向性或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各附图所示的位置为基准,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实施例1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4和图5,本技术涉及一种立柱与拉杆的连接结构,包括立柱1、拉杆2,前述立柱1的一侧面中间沿高度方向构成有一连接腔11,在前述连接腔11前后两侧的立柱壁上分别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前拉杆连接孔12和一组后拉杆连接孔13,前述拉杆2的两端端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前拉杆连接孔12对应的前拉杆孔21和用于与后拉杆连接孔13对应的后拉杆孔22,在前述的前拉杆连接孔12与前拉杆孔21之间以及后拉杆连接孔13与后拉杆孔22之间分别通过一铆接件4构为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铆接件4为一拉铆螺母,该拉铆螺母呈中空的圆管状,其一端端部沿圆周方向向外扩设有一圈挡边41,在拉铆螺母靠近挡边41的一端内构成有一段光滑的空腔42,该空腔42向内延伸至铆接件4的近中部位置处并构为铆接部43,在拉铆螺母远离挡边41的一端内构成有一段螺纹腔44,该螺纹腔44与空腔42相通。进一步地,前述连接腔11的宽度与拉杆2的宽度相匹配。进一步地,前述立柱1在相对于连接腔11的另一侧侧面上且沿高度方向分别间隔开设有一组横梁连接孔14。进一步地,前述横梁连接孔14的孔形不受任何限制,可以为蝶形孔、菱形孔、梯形孔等等,本实施例中示意为蝶形孔。进一步地,所述拉杆2的材质和管形不受任何限制,可以为高频焊接管、折弯咬合管等等。请参阅图4和图5,当需要使用前述铆接件4固定立柱1和拉杆2时,先将前述铆接件4分别插入前拉杆连接孔12与前拉杆孔21内以及后拉杆连接孔13与后拉杆孔22内,使挡边41分别抵靠在立柱1的侧壁上,然后使用拉铆螺母枪5的螺纹枪头51插入空腔42内与螺纹腔44壁体上的内螺纹旋配并使拉铆螺母枪5抵靠在挡边41上,继续旋转螺纹枪头51使螺纹腔44挤压铆接部43向外突起形成凸台45,通过凸台45与挡边41配合夹持而将拉杆2分别与立柱1、拉杆2构为固定连接。请参阅图3,货架在装配过程中,使一对立柱1上的连接腔11相对设置,两立柱1中间设置至少三根拉杆2,前述拉杆2两端的前后两侧面分别通过一铆接件4与两侧的立柱1构为固定连接。实施例2请参阅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铆接件4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柱与拉杆的连接结构,包括立柱(1)、拉杆(2),所述立柱(1)的一侧面中间沿高度方向构成有一连接腔(11),在所述连接腔(11)前后两侧的立柱壁上分别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前拉杆连接孔(12)和一组后拉杆连接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的两端端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前拉杆连接孔(12)对应的前拉杆孔(21)和用于与后拉杆连接孔(13)对应的后拉杆孔(22),在所述前拉杆连接孔(12)与前拉杆孔(21)之间以及后拉杆连接孔(13)与后拉杆孔(22)之间分别通过一铆接件(4)构为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与拉杆的连接结构,包括立柱(1)、拉杆(2),所述立柱(1)的一侧面中间沿高度方向构成有一连接腔(11),在所述连接腔(11)前后两侧的立柱壁上分别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前拉杆连接孔(12)和一组后拉杆连接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的两端端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前拉杆连接孔(12)对应的前拉杆孔(21)和用于与后拉杆连接孔(13)对应的后拉杆孔(22),在所述前拉杆连接孔(12)与前拉杆孔(21)之间以及后拉杆连接孔(13)与后拉杆孔(22)之间分别通过一铆接件(4)构为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柱与拉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铆接件(4)为一拉铆螺母,该拉铆螺母呈中空的圆管状,其一端端部沿圆周方向向外扩设有一圈挡边(41),在拉铆螺母靠近挡边(41)的一端内构成有一段光滑的空腔(42),该空腔(42)向内延伸至铆接件(4)的近中部位置处并构为铆接部(43),在拉铆螺母远离挡边(41)的一端内构成有一段螺纹腔(44),该螺纹腔(44)与空腔(42)相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万顺角钢货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