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戴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15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脖戴风扇,用于穿戴在用户颈部,包括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风扇,所述本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靠近用户颈部的内侧壁及远离用户颈部的外侧壁,所述支架内设有风道;所述内侧壁包括中间区域及分别位于中间区域上下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区域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脖戴风扇通过在支架靠近用户颈部的内侧壁上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上下侧多角度同时出风,出风量大,且风可到达用户颈部的面积也增大,能快速给用户进行降温,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脖戴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是涉及一种脖戴风扇。
技术介绍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例如脖戴式风扇。脖戴式风扇的出现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脖戴式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现有的脖戴式风扇通常包括支架及在支架两端设置风扇座,风扇座的相对方向分别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风从风扇座的外侧进入,再从风扇座的内侧朝向颈部出风,缺陷在于出风量有限,风可达到用户颈部的面积也很有限,出风的角度不是最快到达用户颈部的角度,不能快速给用户降温,极度影响用户的产品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脖戴风扇,通过在支架上在靠近用户颈部的位置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在上下侧同时出风,出风量大且风可达到用户颈部的面积增加,能达到快速给用户降温的效果,提供用户良好的的使用体验。本技术提供一种脖戴风扇,包括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风扇,所述本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靠近用户颈部的内侧壁及远离用户颈部的外侧壁,所述支架内设有风道;所述内侧壁包括中间区域及位于中间区域上下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区域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本技术的脖戴风扇通过在支架靠近用户颈部的内侧壁上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上下侧多角度同时出风,出风量大,且风可到达用户颈部的面积也增大,能快速给用户进行降温,提高用户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脖戴风扇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脖戴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脖戴风扇的风扇放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脖戴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脖戴风扇的内壳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沿A-A剖切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脖戴风扇的立体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体1、风扇20、扇叶21、支架30、端部壳体40、进风口401、导风板41、内侧壁31、外侧壁32、偏折部22、中间区域34、第一区域35、第二区域36、第一出风口350、第二出风口360、隔板37、主体部370、导引板371、挡风板372、第一挡风板3721、第二挡风板3722、第一风道301、第二风道302、第一入风口303、第二入风口304、弹性连接件50、软胶件501、金属件502、内壳体60、第一通风口601、第二通风口6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脖戴风扇,主要包括本体1及本体1内的风扇20,本体1包括支架30,通过支架30将脖戴风扇穿戴悬挂于用户的颈部,便捷地给用户进行降温。本体1包括支架30及连接在支架30一端的端部壳体40。如图1所示,支架30包括靠近用户颈部的内侧壁31及远离用户颈部的外侧壁32,内侧壁31与外侧壁32可拆卸地连接以达到结合边缘不漏风,也可通过注塑等工艺一体成型出内侧壁31和外侧壁32。定义当脖戴风扇放置于桌面时,远离桌面的方向为“上侧”,靠近桌面的方向为“下侧”。在本实施例中,内侧壁31和外侧壁32的外表面均为弧形光滑表面,内侧壁31包括靠近用户颈部的中间区域34及分别位于中间区域34上下两侧的第一区域35和第二区域36,第一区域35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350,第二区域36上设有第二出风口360。当然可以理解的,内侧壁31的外表面也可有三个互相呈一定角度(或垂直)的面,则第一区域35、中间区域34及第二区域36分别位于这三个面上,设置于第一区域35的第一出风口350和设置于第二区域36的第二出风口360的轴线呈一定角度(或平行)设置。如图2所示,支架30内设有风道。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0优选为弧形构造,支架30内设有隔板37,具体地,隔板37自外侧壁32的内表面凸出设置,且隔板37沿支架30的弯曲方向延伸,隔板37的顶面(即凸出方向上顶部表面)抵接于内侧壁31的内表面,且二者在抵接处的形状完全吻合,已保证密封。隔板37将风道隔离成第一风道301和第二风道302,第一风道301与第一出风口350相连通,第二风道302与第二出风口360相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支架30内仅设一个风道,内侧壁31和外侧壁32围成一个空腔区域作为风道,风扇20的产生风通过风道从第一出风口350和第二出风口360多角度,大面积地达到用户的颈部以带来凉爽。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30也可为“ㄇ”形结构,包括位于用户颈部两侧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及两端分别与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连接的中间支臂,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比较偏平直,中间支臂也为平直结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与中间支臂垂直或形成锐角。当然,中间支臂也可为弧形构造,但不以此为限。请再参考图2,支架30的内侧壁31和外侧壁32可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内侧壁3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外侧壁32的上下两侧连接,隔板37的一侧设置于内侧壁31的内表面,隔板37的另一侧抵接于外侧壁32的内表面;或者,隔板37的一侧设置于外侧壁32的内表面,且隔板37的另一侧抵接于内侧壁31的内表面。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350和第二出风口360的数量可分别为多个,多个第一出风口350和多个第二出风口360沿所述支架30的弯曲方向间隔排布设置,且形状和间隔距离保持一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350和第二出风口360的数量可分别为一个,一个第一出风口350和一个第二出风口360均为沿所述支架30的弯曲方向延伸形成,即第一出风口350和一个第二出风口360均为长条形孔。或者,第一出风口350和第二出风口360的数量也可分别为多个,多个第一出风口350从远离中间区域34到靠近中间区域34的方向上间隔排布,多个第二出风口350从远离中间区域34到靠近中间区域34的方向上间隔排布。换个角度讲,多个第一出风口350和多个第二出风口360分别可上下排布,若第一出风口350和第二出风口360为条状孔结构,优选为上下平行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350和第二出风口360也可为圆形孔、方形孔或其他多边形孔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扇20设于端部壳体40内。端部壳体40上设有进风口401,进风口401可为阑珊构造。端部壳体40近似圆形结构,端部壳体40具有一壳体中心(未标示),风扇20具有一转动中心(未标示),且风扇的转动中心与壳体中心呈偏心设置。风扇20包括绕转动中心设置的多个扇叶21,每个扇叶21的末端朝向风道设有偏折部22,多个偏折部22的偏折方向与偏折角度保持一致,具有将风朝向风道进行导引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脖戴风扇,用于穿戴在用户颈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风扇,所述本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靠近用户颈部的内侧壁及远离用户颈部的外侧壁,所述支架内设有风道;所述内侧壁包括中间区域及分别位于中间区域上下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区域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脖戴风扇,用于穿戴在用户颈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风扇,所述本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靠近用户颈部的内侧壁及远离用户颈部的外侧壁,所述支架内设有风道;所述内侧壁包括中间区域及分别位于中间区域上下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区域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风道隔离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主体部及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末端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止挡于所述风道的末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主体部及连接在主体部的始端的导引板,所述导引板的始端将所述风道的入口分成第一入风口和第二入风口,所述第一入风口和所述第二入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入风口小于所述第二入风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弧形构造,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分别为一个,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和一个所述第二出风口均为沿所述支架的弯曲方向延伸形成;或者,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分别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和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支架的弯曲方向间隔排布;或者,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分别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从远离所述中间区域到靠近所述中间区域的方向上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从远离所述中间区域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伍勋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