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内装构造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用内装构造。
技术介绍
车辆在顶盖和设置在该顶盖下方的顶棚之间设置有冲击吸收部件,在车辆翻倒时等利用冲击吸收部件吸收来自顶盖的载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冲击吸收部件构成为格子状肋构造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2256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有些车辆像跑车那样,顶盖的高度较低,顶盖和顶棚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相当小。在该情况下,要求设置在顶盖和顶棚之间的冲击吸收部件利用上下方向上较小的位移量来吸收较大的载荷。需要说明的是,在格子状肋构造下,如果让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就难以充分地吸收冲击。本公开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内装构造,做到了利用设置在顶盖和顶棚之间的冲击吸收部件,即使以上下方向上较小的位移量也能够吸收较大的载荷。-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公开中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也就是说,第一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内装构造,其在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内装构造,其在顶盖和设置在该顶盖的下方的顶棚之间设置有冲击吸收部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冲击吸收部件具有基板部和空心的锥体形状部,所述锥体形状部从该基板部朝着上方延伸,/n在所述锥体形状部形成有脆弱部,所述脆弱部用于促进上下方向上的压溃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01 JP 2018-0364381.一种车辆用内装构造,其在顶盖和设置在该顶盖的下方的顶棚之间设置有冲击吸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吸收部件具有基板部和空心的锥体形状部,所述锥体形状部从该基板部朝着上方延伸,
在所述锥体形状部形成有脆弱部,所述脆弱部用于促进上下方向上的压溃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脆弱部由形成在所述锥体形状部的侧面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开口部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的下端到达所述基板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沿着所述锥体形状部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沿着所述锥体形状部的圆周方向相隔180度地形成有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盖的正下方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加强件,
所述锥体形状部设置在所述加强件和所述顶棚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部上且与所述加强件在前后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际刚,松田博之,门田胜典,长井博,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