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566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外压接管和设置在外压接管内的连接器、楔形夹座、内衬管,所述连接器设置在外压接管内中心处,所述连接器两端设置楔形夹座,所述楔形夹座内设置楔形夹,所述楔形夹座内设置与楔形夹匹配的锥形槽,锥形槽沿导线插入方向由窄变宽,所述楔形夹表面沿轴向均匀开设多条缝隙,缝隙沿导线插入方向由宽变窄,所述外压接管内两端还设置内衬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实现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稳定连接,碳纤维复合芯不易折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金具,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接续管用于接续架空线路的导线两终端,不但承受导线的全部张力,而且承载导电性能,同时也用于导线断股的修补。以往的导线接续管是将待连接的两根导线的钢芯套上钢管压接,然后再套上铝管,并在压接点的两侧分别进行压接而成。然而,碳纤维复合芯为脆性材料,在使用现有连接管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进行压接过程中易对纤维造成损伤或断裂,从而降低芯棒的承载能力。公告号为CN2016084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芯铝绞线用耐张线夹,包括引流板、与引流板相连的外衬管、与外衬管螺纹连接的旋压式钢锚,还包括外锥环、外锥环的一端与旋压式钢锚螺纹连接,外锥环内有锥形通孔,外锥环内装有内锥环,外衬管内的一端装有内衬管。这种耐张线夹,可以方便地与碳纤维复合芯铝绞线压接在一起,由于内衬管的作用,在压接时不会损伤碳纤维复合芯。当内锥环受到外部压力时,环体会沿缝隙向内收紧,从而挤紧柱形通孔内的碳纤维复合芯,从而保证足够的握力,对导线起到耐张作用。但是,该专利耐张线夹用于碳纤维复合芯铝绞线导线与电线杆塔端的连接,不适合中间导线之间的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及其安装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包括外压接管和设置在外压接管内的连接器、楔形夹座、内衬管,所述连接器设置在外压接管内中心处,所述连接器两端设置楔形夹座,所述楔形夹座内设置楔形夹,所述楔形夹座内设置与楔形夹匹配的锥形槽,锥形槽沿导线插入方向由窄变宽,所述楔形夹表面沿轴向均匀开设多条缝隙,缝隙沿导线插入方向由宽变窄,所述外压接管内两端还设置内衬管。优选地,所述缝隙由靠近楔形夹窄端延伸至宽端边缘。优选地,所述楔形夹座内还设置螺纹连接口,所述连接器两端与楔形夹座螺纹连接。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穿管:采用浸润汽油的抹布将导线表面擦拭干净,晾至汽油完全挥发,再将导线两端头穿入内衬管,最后把任一导线端头穿入外压接管;(2)画标记:在导线端头处用楔型夹座量取等长的导线长度,并画好印记,印记处导线侧用胶布把导线缠绕,防止导线散股;(3)剥线:在印记处将铝股分层锯割,不损伤复合芯,用干布擦去复合芯上的油渍,并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复合芯,然后再用干布将粉末擦除干净;(4)安装:1)把碳纤维复合芯穿入楔型夹座,然后将复合芯穿入楔型夹,复合芯被夹住,滑进楔型夹座内,复合芯露出楔型夹3-6mm;2)将连接器拧入楔型夹座内;3)拧紧连接器与楔型夹座,靠近导线一端有20-40mm长的复合芯露出;导线另一端的安装过程与上述步骤1)、2)、3)完全相同,最后把连接器与两端楔型夹座同步拧紧;4)标记外压接管中心点,同时在导线端头两侧铝线上标记出距离连接器中心点为外压接管一半长度的位置;5)用钢刷清除导线进入内衬管部分铝股氧化膜,对导线铝股进行均匀涂刷电力脂膏,并完全覆盖,用钢丝刷沿碳纤维复合芯铝绞线捻绕方向对已涂电力脂膏部分进行擦刷,然后用洁布擦去多余电力脂膏;6)按步骤4)标记将外压接管安装到位,然后在外压接管中心处施压一模;7)用钢刷清除内衬管表面氧化膜,均匀涂刷电力脂膏,将内衬管推到外压接管内;8)将外压接管表面涂脱模剂,对外压接管中心处以及外压接管两端管口端施压。优选地,步骤(1)所述抹布擦拭导线长度≥外压接管长度的3倍。优选地,步骤8)所述施压时模与模之间的重叠处不应小于5mm。优选地,步骤8)所述外压接管两端管口端施压时,由距离步骤4)铝线标记处8mm的外压接管上开始向管口端施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包括外压接管,所述外压接管内中心处设置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两端设置内置楔形夹的楔形夹座,所述外压接管内两端还设置内衬管,使用时,导线两端头分别贯穿一个内衬管,其中一个导线端头贯穿所述外压接管,外压接管套合内衬管,导线两端头还分别贯穿楔形夹座的楔形夹,连接器将两端楔形夹座内的碳纤维复合芯连接,连接器位于外压接管中心处,内衬管位于外压接管两端,所述外压接管两端、中心处分别压紧,实现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稳定连接,碳纤维复合芯不易折断。2.本专利技术楔形夹座内设置与楔形夹匹配的锥形槽,锥形槽沿导线插入方向由窄变宽,所述楔形夹表面沿轴向均匀开设多条缝隙,缝隙沿导线插入方向由宽变窄,缝隙由靠近楔形夹窄端延伸至宽端边缘,窄端缝隙宽,宽端缝隙窄,对导线的夹紧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持续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楔形夹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楔形夹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压接管,2-内衬管,3-碳纤维复合芯,4-楔形夹座,5-连接器,6-导线,7-螺纹连接口,8-锥形槽,9-楔形夹,10-缝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包括外压接管1和设置在外压接管1内的连接器5、楔形夹座4、内衬管2,连接器5为常见的导线连接设备,连接器5设置在外压接管1内中心处,楔形夹座4内设置楔形夹9,楔形夹座4和楔形夹9用于导线6的夹紧,参见图2和3,楔形夹座4内设置有与楔形夹匹配的锥形槽8,锥形槽8沿导线插入方向由窄变宽,楔形夹9表面沿轴向均匀开设两条缝隙10,缝隙10由靠近楔形夹9窄端延伸至宽端边缘,缝隙10沿导线插入方向由宽变窄,楔形夹座4内还设置螺纹连接口7,连接器5两端与楔形夹座螺纹连接口7螺纹连接。外压接管1内两端还设置内衬管2,导线6两端头分别贯穿一个内衬管2,其中一个导线端头贯穿外压接管1,导线6两端头的碳纤维复合芯3还分别贯穿楔形夹座4的楔形夹9,连接器5将两端楔形夹座4内的碳纤维复合芯3连接,连接器5位于外压接管1中心处,内衬管2位于外压接管1两端,所述外压接管1两端、中心处分别压紧,具体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穿管:采用浸润汽油的抹布将导线表面擦拭干净,抹布擦拭导线长度为外压接管长度的3倍;晾至汽油完全挥发,再将导线两端头穿入内衬管,最后把任一导线端头穿入外压接管;(2)画标记:在导线端头处用楔型夹座量取等长的导线长度,并画好印记,印记处导线侧用胶布把导线缠绕,防止导线散股;(3)剥线:在印记处将铝股分层锯割,不损伤复合芯,用干布擦去复合芯上的油渍,并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复合芯,然后再用干布将粉末擦除干净;(4)安装:1)把碳纤维复合芯穿入楔型夹座,然后将复合芯穿入楔型夹,复合芯被夹住,滑进楔型夹座内,复合芯露出楔型夹5mm;2)将连接器拧入楔型夹座内;3)拧紧连接器与楔型夹座,靠近导线一端有30mm长的复合芯露出;导线另一端的安装过程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压接管和设置在外压接管内的连接器、楔形夹座、内衬管,所述连接器设置在外压接管内中心处,所述连接器两端设置楔形夹座,所述楔形夹座内设置楔形夹,所述楔形夹座内设置与楔形夹匹配的锥形槽,锥形槽沿导线插入方向由窄变宽,所述楔形夹表面沿轴向均匀开设多条缝隙,缝隙沿导线插入方向由宽变窄,所述外压接管内两端还设置内衬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压接管和设置在外压接管内的连接器、楔形夹座、内衬管,所述连接器设置在外压接管内中心处,所述连接器两端设置楔形夹座,所述楔形夹座内设置楔形夹,所述楔形夹座内设置与楔形夹匹配的锥形槽,锥形槽沿导线插入方向由窄变宽,所述楔形夹表面沿轴向均匀开设多条缝隙,缝隙沿导线插入方向由宽变窄,所述外压接管内两端还设置内衬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由靠近楔形夹窄端延伸至宽端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夹座内还设置螺纹连接口,所述连接器两端与楔形夹座螺纹连接。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持续管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穿管:采用浸润汽油的抹布将导线表面擦拭干净,晾至汽油完全挥发,再将导线两端头穿入内衬管,最后把任一导线端头穿入外压接管;
(2)画标记:在导线端头处用楔型夹座量取等长的导线长度,并画好印记,印记处导线侧用胶布把导线缠绕,防止导线散股;
(3)剥线:在印记处将铝股分层锯割,不损伤复合芯,用干布擦去复合芯上的油渍,并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复合芯,然后再用干布将粉末擦除干净;
(4)安装:
1)把碳纤维复合芯穿入楔型夹座,然后将复合芯穿入楔型夹,复合芯被夹住,滑进楔型夹座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鹏博李德栓徐华任振峰范璞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