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端子的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692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8
带端子的电线(10)具备电线(11)和雌端子(12),该雌端子(12)具有夹持电线(11)的第一夹持部(14)及第二夹持部(15),并且具有对第一夹持部(14)及第二夹持部(15)朝向电线(11)进行加压的第一按压部(16)及第二按压部(17),其中,第一夹持部(14)及第二夹持部(15)分别具有朝向电线(11)突出的第一凸部(25)及第二凸部(28),电线(11)的芯线(13)具有与第一凸部(25)及第二凸部(28)卡合的凹部(3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端子的电线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具有电线和端子的带端子的电线。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与从电线的末端露出的芯线连接的端子。该端子具备从外侧压接于从电线的末端露出的芯线的压接部。为了将上述的端子压接于电线,例如以下那样进行。首先,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来成形规定的形状的端子。接下来,将端子载置于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一对模具中的位于下侧的下模的载置部。接下来,将从电线的末端露出的芯线重叠于端子的压接部而载置。之后,使一对模具中的一方或双方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并在上模的压接部与下模的载置部之间夹紧压接部,由此将压接部压接于电线的芯线。通过以上操作,将端子连接到电线的末端(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07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最近,要求包含端子及电线的线束的轻量化。因此,正研究电线的小径化。若使用以往的导电材料来简单地将电线小径化,则由于电线的强度可能不足,因此正研究使用比以往强度高的导电材料来将电线小径化。然而,当增大构成电线的导电材料的强度时,构成电线的导电材料的强度变得比端子大,结果,在将端子与电线连接时端子可能会发生变形。若端子发生变形,则端子可能变得无法以足够的力保持电线。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基于如上所述的情况完成,以提供端子与电线的保持力提高了的带端子的电线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是具备电线和端子的带端子的电线,该端子具有夹持所述电线的夹持部,并且具有对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电线进行加压的加压部,其中,所述电线及所述夹持部中的一方具有向另一方突出的凸部,所述电线及所述夹持部中的另一方具有与所述凸部卡合的凹部。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对电线施加了力的情况下,设置于电线及夹持部中的一方的凸部与设置于另一方的凹部卡合,由此能够经由凸部及凹部而以端子接受被施加于电线的力,因此能够提高电线与端子的保持力。作为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方式。优选所述夹持部在与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不同的位置具有夹持所述电线的保持部。优选所述端子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所述夹持部相连并且与对方侧端子连接,所述保持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之间。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通过保持部进一步保持电线,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端子与电线的保持力。优选在所述端子的与所述电线的端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能够视觉确认所述电线的端部的窗部。根据上述的结构,将电线的端部配置于能够从窗部视觉确认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电线的长度方向上电线与端子的相对的位置偏移。由此,能够提高凸部与凹部的相对的位置精度,因此能够可靠地提高端子与电线的保持力。优选在所述电线的端部形成有标识部,所述标识部形成于所述电线中的形成有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的一侧。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将电线与端子连接时,以标识部朝向夹持部的方向的方式调节电线的姿态,由此能够提高在电线的周向上凸部与凹部的相对的位置精度。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端子与电线的保持力。优选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电线弯曲的部分。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通过使电线弯曲这样简易的方法来形成凹部或凸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能够提高端子与电线的保持力。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电线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在滑动部相对于电线连接部被保持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电线插通于雌端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在滑动部相对于电线连接部被保持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电线插通于雌端子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在滑动部相对于电线连接部被保持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电线插通于雌端子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滑动部相对于电线连接部被保持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滑动部相对于电线连接部被保持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电线与雌端子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线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电线的侧视图。图11是示出在滑动部相对于电线连接部被保持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电线插通于雌端子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滑动部相对于电线连接部被保持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电线与雌端子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线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电线的侧视图。图16是示出在滑动部相对于电线连接部被保持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电线插通于雌端子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7是示出滑动部相对于电线连接部被保持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8是示出电线与雌端子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参照图1~图8对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10具备电线11和与电线11连接的雌端子12(端子的一例)。在以下的说明中,设Z方向为上方、设Y方向为前方、设X方向为左方来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多个相同的构件,存在仅对一部分的构件附以标号,对于其他的构件省略标号的情况。电线11如图2所示,电线11具备芯线13和覆盖芯线13的外周的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包覆层35。芯线13的剖面形状呈圆形状。作为构成芯线13的金属,可以根据需要从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任意的金属中适当地选择。本实施方式的芯线13由铜或铜合金构成。芯线13既可以是使多根金属线材绞合而成的绞合线,也可以是由1根棒状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单芯线。本实施方式的芯线13由单芯线构成。在电线11的末端,绝缘包覆层35被剥皮,由此芯线13露出。对于露出的芯线13,在从绝缘包覆层35露出的部分中的芯线1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附近,在芯线13的整周上形成有在芯线13的径向上缩径而成的凹部36(凹部的一例)。雌端子12如图1所示,雌端子12具备电线连接部19及滑动部18,该电线连接部19具有对电线11的芯线13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部14(夹持部的一例)及第二夹持部15(夹持部的一例),该滑动部18具备对第一夹持部14及第二夹持部15朝向芯线13进行按压的第一按压部16(加压部的一例)及第二按压部17(加压部的一例)。雌端子12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作为构成端子的金属可以根据需要从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任意的金属中适当地选择。本实施方式的端子由铜或铜合金构成。雌端子12可以通过切削加工、铸造、冲压加工等公知的方法形成。雌端子12具有供未图示的雄端子插入的连接筒部20(连接部的一例)。连接筒部20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筒状。连接筒部20向前方及后方开口。在连接筒部20的内部配置有与雄端子弹性地接触的弹性连接片34。通过使该弹性连接片34与雄端子弹性地接触,雄端子与雌端子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端子的电线,具备:/n电线;及/n端子,具有夹持所述电线的夹持部,并且具有对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电线进行加压的加压部,/n其中,所述电线及所述夹持部中的一方具有向另一方突出的凸部,所述电线及所述夹持部中的另一方具有与所述凸部卡合的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15 JP 2018-0253711.一种带端子的电线,具备:
电线;及
端子,具有夹持所述电线的夹持部,并且具有对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电线进行加压的加压部,
其中,所述电线及所述夹持部中的一方具有向另一方突出的凸部,所述电线及所述夹持部中的另一方具有与所述凸部卡合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端子的电线,其中,
所述夹持部在与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不同的位置具有夹持所述电线的保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端子的电线,其中,
所述端子具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村哲矢松永英树天野敬丸田端正明大森康雄原照雄竹内竣哉美才治健小林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