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间距支撑双向球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64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间距支撑双向球支座,包括:支座上钢板,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上表面四角处均焊接有剪力钉,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球面钢板;支座下钢板,所述支座下钢板设置在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方,该支座下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球面钢板,所述第一球面钢板与第二球面钢板相互球面配合,其中,所述第一球面钢板和第二球面钢板的外表面套设有波纹管;测位移机构,所述监测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钢板和支座下钢板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简单方便。测位移机构可实时监测形变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间距支撑双向球支座
:本技术涉及桥梁支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间距支撑双向球支座。
技术介绍
:桥梁支座是设置在桥梁的上部结构及墩台等下部结构之间的重要连接构件,主要作用是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各种载荷传递至墩台上,并能够适应活载、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等多种因素变化带来的位移及转角变形,使得上下部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符合设计的计算图式。工程中常见的支座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板式支座、盆式支座、球形支座,按照受力特性可分为固定支座、单向活动支座、双向(多向)活动支座,另有特殊要求类支座,如摩擦摆式支座、拉索支座等,现有的球形支座承载力有限,或者选型不经济,另外,球形支座自身并未设置测量位移量的装置及座体本身的防尘防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用性强的小间距支撑球支座。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间距支撑双向球支座,包括:支座上钢板,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上表面四角处均焊接有剪力钉,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球面钢板;支座下钢板,所述支座下钢板设置在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方,该支座下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球面钢板,所述第一球面钢板与第二球面钢板相互球面配合,其中,所述第一球面钢板和第二球面钢板的外表面套设有波纹管;测位移机构,所述监测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钢板和支座下钢板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球面钢板的底部为半球形结构,所述第一球面钢板上设置有球形凹槽,所述第一球面钢板设置在所述球形凹槽内,其中,所述球形凹槽内设置有相配的半球形聚四氟乙烯板。优选的,所述测位移机构包括钢制可拆卸位移指针以及钢制刻度尺,所述钢制刻度尺通过侧边紧固螺栓设置在所述支座上钢板侧壁中间位置,所述钢制可拆卸位移指针通过侧边焊接螺栓设置在所述支座下钢板侧壁的中间位置,其中,所述钢制可拆卸位移指针指向所述钢制刻度尺。优选的,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平面聚四氟乙烯板,所述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底面设置有所述第一球面钢板。优选的,所述支座下钢板的四角处开设有螺纹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简单方便。测位移机构可实时监测形变量;尤其针对预制梁端小间距永久支撑互换性及适应性强;波纹管可防尘防雨,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大的工程实用意义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座上钢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座下钢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球面钢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球面聚四氟乙烯板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1、支座上钢板;11、剪力钉;12、侧边紧固螺栓;2-支座下钢板、21-第二球面钢板、22-螺纹孔、23-侧边焊接螺栓、3-钢制可拆卸位移指针、4-钢制刻度尺、5-波纹管、6-第一球面钢板、7、半球形聚四氟乙烯板、8、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成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达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间距支撑双向球支座,包括:支座上钢板1,支座上钢板1的上表面四角处均焊接有剪力钉11,其中剪力钉11可以换成焊钉或门式钢筋,支座上钢板1通过铆接或焊接等工艺设置剪力钉、焊钉或门式钢筋,规格尺寸可按照实际梁端接缝实现“工厂化预制”,尤其适用于连续梁小间距湿接缝现浇紧固;支座上钢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球面钢板6,支座上钢板1上表面打钢印,避免现场施工安装错误;支座下钢板2,支座下钢板2设置在支座上钢板1的下方,该支座下钢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球面钢板21,第一球面钢板6与第二球面钢板21相互球面配合,其中,第一球面钢板6和第二球面钢板21的外表面套设有波纹管5,波纹管5采用PA/PP/PE等采用制成,长度略高于整体支座本体,具有一定弹性,波纹管5能够避免灰尘、砂石等异物进入支座本体、增大半球形聚四氟乙烯板的摩擦系数、恶化支座工作性能,甚至损坏支座,波纹管5防尘防雨可延长使用寿命。测位移机构,测位移机构设置在支座上钢板1和支座下钢板2的侧壁上。第一球面钢板6的底部为半球形结构,第二球面钢板21上表面上设置有球形凹槽,第一球面钢板6上的半球形结构设置在球形凹槽内,其中,球形凹槽内设置有相配的半球形聚四氟乙烯板7,安装时球形凹槽内部可适当涂覆硅脂润滑,并适应温度变化,球面转动聚四氟乙烯板7选用常规现有材质即可,实现空间自由度转动及降低摩擦。测位移机构包括钢制可拆卸位移指针3以及钢制刻度尺4,钢制刻度尺4通过侧边紧固螺栓12设置在支座上钢板1侧壁中间位置,钢制可拆卸位移指针3通过侧边焊接螺栓23设置在支座下钢板2侧壁的中间位置,其中,钢制可拆卸位移指针3指向钢制刻度尺4,侧边焊接螺栓23和侧边紧固螺栓12的螺栓规格型号及布置位置依据实际工程需要,提前在支座生产厂家预制布置完毕,用于在搬用、安装完毕后紧固钢制可拆卸位移指针3以及钢制刻度尺4,安装拆卸方便,牢固,读数刻度清晰便于人员读取与计量,可在该技术球支座工作过程中实时查看顺桥向位移及转角量值(横桥向相对量值小,不做重点考虑);支座上钢板1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有一定尺寸的凹槽,该凹槽内固定有平面聚四氟乙烯板8,平面聚四氟乙烯板8底面设置有第一球面钢板6,第一球面钢板6可以通过槽与支座上钢板1活动连接,并做一定限位限定,平面聚四氟乙烯板8上涂覆适量硅脂润滑,改善支座转动性能。支座下钢板2的四角处开设有螺纹孔22,孔径、螺纹规格、边距等符合设计规范,用于在桥墩支承垫石上配合锚固螺栓、锚杆及套筒等定位紧固用。本技术提供的小间距支撑双向球支座,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互换性及适应性强,能够显著改善桥墩受力情况,同时可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大的工程实用意义和经济效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间距支撑双向球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座上钢板,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上表面四角处均焊接有剪力钉,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球面钢板;/n支座下钢板,所述支座下钢板设置在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方,该支座下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球面钢板,所述第一球面钢板与第二球面钢板相互球面配合,其中,所述第一球面钢板和第二球面钢板的外表面套设有波纹管;/n测位移机构,所述测位移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钢板和支座下钢板的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18 CN 20192155196921.一种小间距支撑双向球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上钢板,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上表面四角处均焊接有剪力钉,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球面钢板;
支座下钢板,所述支座下钢板设置在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方,该支座下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球面钢板,所述第一球面钢板与第二球面钢板相互球面配合,其中,所述第一球面钢板和第二球面钢板的外表面套设有波纹管;
测位移机构,所述测位移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钢板和支座下钢板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间距支撑双向球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面钢板的底部为半球形结构,所述第一球面钢板上设置有球形凹槽,所述第一球面钢板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海张龙汪志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