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拉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643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8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拉板组件。该锚拉板组件包括锚拉板和传力锚箱;所述锚拉板的顶部设置有U形槽口,所述U形槽口的侧壁与槽底之间圆弧过渡连接;所述传力锚箱焊接连接于所述U形槽口的侧壁上,在所述传力锚箱的底部与所述U形槽口的槽底之间具有锚固空间;所述传力锚箱包括用于穿设拉索的拉索套管。该锚拉板组件采用锚拉板与传力锚箱相结合的结构,适用于索力较大的大跨钢箱梁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并能够解决传统锚拉板结构存在局部应力集中和承载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拉板组件
本申请涉及桥梁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拉板组件。
技术介绍
斜拉桥是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之一,广泛应用于跨海、江、河等重大工程。斜拉桥主要包括索塔、主梁、斜拉索等,而索梁锚固装置是其中的关键结构。目前大跨度钢箱梁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连接形式:锚箱式连接、耳板式连接、锚管式连接和锚拉板连接。其中,锚拉板式索梁锚固结构采用钢板作为锚拉板,锚拉板上部开槽,槽口内侧焊接于锚管外侧,斜拉索穿过锚管并用锚具锚固在锚管底部;锚拉板下部直接通过焊缝与主梁上翼板焊接。该锚固结构中的锚拉板在焊缝附近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由于铁路大跨斜拉桥索力较大,可达到750t左右,一般的锚拉板索梁锚固型式只能承受450t左右的索力,使得传统锚拉板难以满足受力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拉板组件,该锚拉板组件采用锚拉板与传力锚箱相结合的结构,适用于索力较大的大跨钢箱梁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并能够解决传统锚拉板结构存在局部应力集中和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拉板组件,该锚拉板组件包括锚拉板和传力锚箱;所述锚拉板的顶部设置有U形槽口,所述U形槽口的侧壁与槽底之间圆弧过渡连接;所述传力锚箱焊接连接于所述U形槽口的侧壁上,在所述传力锚箱的底部与所述U形槽口的槽底之间为拉索锚固空间;所述传力锚箱包括用于穿设拉索的拉索套管。优选地,所述传力锚箱还包括锚箱顶板、锚箱底板、锚箱端板、承压板、锚垫板以及两个锚箱腹板;所述锚箱顶板、所述锚箱底板、所述锚箱端板、所述承压板以及两个所述锚箱腹板焊接形成箱体,并在所述箱体内部形成空腔;所述锚垫板焊接连接于所述承压板;所述拉索套管穿设所述箱体,一端与所述锚箱端板焊接连接且穿过所述锚箱端板伸出所述箱体,另一端焊接连接于所述承压板;所述锚箱端板、所述承压板以及所述锚垫板均设置有与所述拉索套管相对应的通孔。优选地,所述锚箱顶板和所述锚箱底板相对设置,其中,所述锚箱顶板焊接连接于所述U形槽口的一个侧壁上,所述锚箱底板焊接连接于所述U形槽口的另一个侧壁上;两个所述锚箱腹板相对设置并焊接连接在所述锚箱顶板和所述锚箱底板之间;所述锚箱端板焊接连接于所述锚箱顶板、所述锚箱底板以及所述锚箱腹板的一端,并与所述锚拉板的端面焊接连接;所述承压板与所述锚箱端板相对设置,并焊接连接于所述锚箱顶板、所述锚箱底板以及所述锚箱腹板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锚箱顶板及所述锚箱底板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锚拉板的插槽。优选地,所述传力锚箱还包括焊接连接于所述拉索套管与所述锚箱顶板之间、以及焊接连接于所述拉索套管与所述锚箱底板之间的加劲肋。优选地,所述承压板为矩形板;所述承压板与所述锚箱顶板和所述锚箱底板之间熔透焊接;所述承压板的宽度、所述锚箱顶板的宽度和所述锚箱底板的宽度均相等。优选地,所述锚垫板为圆环。优选地,所述锚箱腹板为设置有通孔的矩形板。优选地,所述锚箱端板为设置有通孔的八边形板。优选地,所述锚拉板的厚度为30mm~50mm;所述拉索套管的壁厚为20mm~30mm;所述锚箱顶板的厚度为30mm~40mm;所述锚箱底板的厚度为30mm~40mm;所述锚垫板的厚度为70mm~90mm;所述锚箱端板的厚度为30mm~40mm。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锚拉板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锚拉板组件采用锚拉板与传力锚箱相结合的结构,在锚拉板顶部的U形槽口内焊接连接有传力锚箱,在传力锚箱中还设置有拉索套管;在使用过程中,拉索穿过拉索套管后锚固于传力锚箱上;通过设置于锚拉板顶部的传力锚箱增加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承载能力;锚拉板的U形槽口侧壁与槽底之间圆弧过渡连接,从而避免了应力集中现象的出现。因此,该锚拉板组件采用锚拉板与传力锚箱相结合的结构,适用于索力较大的大跨钢箱梁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并能够解决现有锚拉板结构存在局部应力集中和承载能力差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锚拉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提供的锚拉板组件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提供的锚拉板组件中锚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提供的锚拉板组件中拉索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提供的锚拉板组件中锚箱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提供的锚拉板组件中锚箱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提供的锚拉板组件中承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提供的锚拉板组件中锚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提供的锚拉板组件中锚箱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提供的锚拉板组件中加劲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锚拉板;2-传力锚箱;11-U形槽口;12-锚固空间;21-拉索套管;22-锚箱顶板;23-锚箱底板;24-锚箱端板;25-承压板;26-锚垫板;27-锚箱腹板;28-加劲肋;29-通孔;111-侧壁;112-槽底;221-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图2结构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拉板组件,该锚拉板组件包括锚拉板1和传力锚箱2;锚拉板1为主板,其底部与钢箱梁腹板之间熔透焊接连接;锚拉板1的顶部设置有U形槽口11,U形槽口的侧壁111与槽底112之间圆弧过渡连接,如图3结构所示,锚拉板1设置有用于焊接传力锚箱2的U形槽口,通过U形槽口的侧壁111与槽底112之间的圆弧过渡连接能够缓解应力集中现象,并且锚拉板1的底部与钢箱梁腹板衔接部位的两侧边缘轮廓也为圆滑的弧形过渡曲线,可大大降低由于连接焊缝应力集中及截面发生变化的应力突变现象,实现应力平顺传递;传力锚箱2焊接连接于U形槽口的侧壁111上,在传力锚箱2的底部与U形槽口的槽底112之间为满足拉索锚固用的锚固空间12;传力锚箱2包括用于穿设拉索的拉索套管21,在使用过程中,拉索穿设于拉索套管后伸出端固定在传力锚箱2上。锚拉板1可以采用厚度为30mm~50mm的钢板,锚拉板1的具体厚度可以为30mm、35mm、40mm、45mm、50mm。上述锚拉板组件采用锚拉板1与传力锚箱2相结合的结构,在锚拉板1顶部的U形槽口11内焊接连接有传力锚箱2,在传力锚箱2中还设置有拉索套管;在使用过程中,拉索穿过拉索套管后锚固于传力锚箱2上;通过设置于锚拉板1顶部的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拉板和传力锚箱;/n所述锚拉板的顶部设置有U形槽口,所述U形槽口的侧壁与槽底之间圆弧过渡连接;/n所述传力锚箱焊接连接于所述U形槽口的侧壁上,在所述传力锚箱的底部与所述U形槽口的槽底之间为拉索锚固空间;/n所述传力锚箱包括用于穿设拉索的拉索套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拉板和传力锚箱;
所述锚拉板的顶部设置有U形槽口,所述U形槽口的侧壁与槽底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所述传力锚箱焊接连接于所述U形槽口的侧壁上,在所述传力锚箱的底部与所述U形槽口的槽底之间为拉索锚固空间;
所述传力锚箱包括用于穿设拉索的拉索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锚箱还包括锚箱顶板、锚箱底板、锚箱端板、承压板、锚垫板以及两个锚箱腹板;
所述锚箱顶板、所述锚箱底板、所述锚箱端板、所述承压板以及两个所述锚箱腹板焊接形成箱体,并在所述箱体内部形成空腔;
所述锚垫板焊接连接于所述承压板;
所述拉索套管穿设所述箱体,一端与所述锚箱端板焊接连接且穿过所述锚箱端板伸出所述箱体,另一端焊接连接于所述承压板;
所述锚箱端板、所述承压板以及所述锚垫板均设置有与所述拉索套管相对应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箱顶板和所述锚箱底板相对设置,其中,所述锚箱顶板焊接连接于所述U形槽口的一个侧壁上,所述锚箱底板焊接连接于所述U形槽口的另一个侧壁上;
两个所述锚箱腹板相对设置并焊接连接在所述锚箱顶板和所述锚箱底板之间;
所述锚箱端板焊接连接于所述锚箱顶板、所述锚箱底板以及所述锚箱腹板的一端,并与所述锚拉板的端面焊接连接;
所述承压板与所述锚箱端板相对设置,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勇战王冰李方柯郭波江荣丰黄庭森聂李平包艺高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