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系统与交通工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563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与交通工具。该电池系统包括:第一电池单元;第一谐振电路,与第一电池单元连接;第二谐振电路,在与第一谐振电路发生谐振耦合的情况下,第二谐振电路接收第一谐振电路发出的能量;第二电池单元,与第二谐振电路连接。该电池系统中,包括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并通过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来进行能量的传输,将第一电池单元的能量传输至第二电池单元。该电池系统中的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中的电感的线圈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从而可以灵活控制布局整个电池系统,以使该电池系统的体积较小,能够满足现有技术中对电池系统的轻小化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系统与交通工具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系统与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主动均衡是高端电池系统中的标配,按照其均衡方式可以分为非隔离方式和隔离方式。其中,现有技术的一种非隔离式的电池系统均衡方式的示意图,非隔离一般是采用IO驱动MOSFET控制小储能元件(比如,电容、电感等),在不平衡的单元电池之间、电池包PACK之间切换,交换能量,使不平衡的单元电池、电池包PACK之间达到平衡,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存在短路的风险。隔离式的均衡方式可以避免非隔离式容易短路的风险,其一般是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驱动MOSFET,来控制隔离变压器传输能量,使不平衡的单元电池或电池包PACK之间达到平衡,这种隔离的方式中采用变压器来实现能量的传输,变压器线圈的结构和形状固定,不够灵活,其所占体积也难以减小,难以满足现有技术中对电池系统轻小化的需求。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
技术介绍
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系统与交通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系统中的能量传输设备难以满足现有技术中对电池系统轻小化的需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该电池系统包括:第一电池单元;第一谐振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连接;第二谐振电路,在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发生谐振耦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谐振电路接收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发出的能量;第二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电参数控制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之间的导通和关断;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电参数控制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器件,优选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为全桥控制电路或半桥控制电路。进一步地,所述半桥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漏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全桥控制电路包括: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三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单元,包括第四MOS管,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五开关单元,包括第五MOS管,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开关单元,包括第六MOS管,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MOS的源极和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和漏极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和漏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单元还包括第六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和漏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器件,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包括第二电感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电容和第二电感之间的支路的导通和关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七开关单元和第八开关单元,其中,所述第七开关单元包括第七MOS管,所述第八开关单元包括第八MOS管,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第二电感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第三电容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连接,或者,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第二电感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第三电容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七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和漏极连接,所述第八开关单元还包括第八二极管,所述第八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和漏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系统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为全桥整流电路、半桥整流电路或二极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谐振电路有多个,所述第二电池单元有多个,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有多个,所述第二谐振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以及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电路有并联的多个,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有多个,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发生谐振耦合并接收对应的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能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池单元有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以及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一一对应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包括第一电池包中的至少部分第一电池单体,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包括第二电池包中的至少部分第二电池单体,优选所述第一电池包与所述第二电池包为同一个电池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容、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电感与第三电容。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调压电路,所述调压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串联;优选地,所述调压电路为降压电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为任一种所述的电池系统。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上述的电池系统中,包括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并通过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来进行能量的传输,将第一电池单元的能量传输至第二电池单元。该电池系统中的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中的电感的线圈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从而可以灵活控制布局整个电池系统,以使该电池系统的体积较小,能够满足现有技术中对电池系统的轻小化需求。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电池系统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电池系统的框架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电池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a)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施例中的电池系统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电池单元;/n第一谐振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连接;/n第二谐振电路,在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发生谐振耦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谐振电路接收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发出的能量;/n第二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池单元;
第一谐振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连接;
第二谐振电路,在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发生谐振耦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谐振电路接收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发出的能量;
第二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电参数控制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之间的导通和关断;
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电参数控制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器件,优选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为全桥控制电路或半桥控制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桥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漏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控制电路包括:
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三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第四开关单元,包括第四MOS管,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
第五开关单元,包括第五MOS管,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第六开关单元,包括第六MOS管,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MOS的源极和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和漏极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和漏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单元还包括第六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和漏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器件,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包括第二电感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二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寿泉柴富华魏浩民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