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及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50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具有外护层、两根松套管,所述松套管内至少设有一根光通信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由外护层主体构成,外护层主体内部形成两个容腔,两个容腔中间沿光缆轴向设有多个立柱,外护层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和向下设有两个支撑部件,每个支撑部件的顶部向竖轴线设有一个第一安装部件,所述松套管位于容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抗压能力强、抗磨损、可多种方式敷设等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缆或电缆不能应用于多种使用场合,敷设局限性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及电缆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及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5G建设的大范围推广,光缆的需求越来越大。光缆敷设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敷设方式,对光缆的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敷设方式还需要专用的工具,如CN210864135U公开了一种抗侧压室外架空及室内布线光缆,包括非金属中心加强件、光纤和外护套,所述非金属中心加强件的外侧面设有螺旋槽,所述光纤设置在所述螺旋槽之内,所述外护套包裹在所述非金属中心加强件、光纤之外。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憾:1.架空敷设需要挂钩等工具;2.无法敷设于宽度小于光缆宽度的管道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及电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具有外护层、两根松套管,所述松套管内至少设有一根光通信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由外护层主体构成,外护层主体内部形成两个容腔,两个容腔中间沿光缆轴向设有多个立柱,外护层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和向下设有两个支撑部件,每个支撑部件的顶部向竖轴线设有一个第一安装部件,所述上方的第一安装部件底边离横轴线的距离大于外护层主体顶部离横轴线的距离,所述下方的第一安装部件顶边离横轴线的距离大于外护层主体底部离横轴线的距离,所述松套管位于容腔内。上述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套管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上述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通信部件为G.652型光纤或G.653型光纤或G.654型光纤或G.655型光纤或G.656型光纤或G.657型光纤或A1a型光纤或A1b型光纤或A1c型光纤。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缆,具有外护层、两根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内设有一根导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由外护层主体构成,外护层主体内部形成两个容腔,两个容腔中间沿光缆轴向设有多个立柱,外护层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和向下设有两个支撑部件,每个支撑部件的顶部向竖轴线设有一个第一安装部件,所述上方的第一安装部件底边离横轴线的距离大于外护层主体顶部离横轴线的距离,所述下方的第一安装部件顶边离横轴线的距离大于外护层主体底部离横轴线的距离,所述绝缘层位于容腔内。上述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或聚氯乙烯。上述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体材料为铜或铝。上述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及电缆,在敷设时,可以直接将上方或下方的第一安装部件扣住安装板,即可完成光缆的敷设,所述的安装板的宽度大于上方或下方的第一安装部件之间的距离,小于上方或下方的两个支撑部件之间内壁的距离。上述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及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支撑部件的顶部向横轴线设有一个第二安装部件,所述左侧的第二安装部件离竖轴线的距离大于左侧支撑部件离竖轴线的距离,所述右侧的第二安装部件离竖轴线的距离大于右侧支撑部件离竖轴线的距离。上述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及电缆,在敷设时,可以直接将上方或下方的第一安装部件扣住安装板,即可完成光缆的敷设,所述的安装板的宽度大于上方或下方的第一安装部件之间的距离,小于上方或下方的两个支撑部件之间内壁的距离;也可直接将左侧或右侧的第二安装部件扣住安装板,即可完成光缆的敷设,简单方便;所述的安装板的宽度大于左侧或右侧的第二安装部件之间的距离,小于左侧或右侧的两个支撑部件之间内壁的距离。上述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及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立柱中间断开形成两个活动柱,活动柱外侧套有套筒。上述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及电缆,当需要敷设在宽度小于光缆宽度的管道中时,从左右两侧向中间挤压光缆,使光缆的宽度变小至小于管道的宽度时即可完成管道敷设,光缆由于外护层内因挤压产生的应力而紧贴管道壁,可以起到固定光缆的作用;套筒可以防止光缆收到左右两侧压力,两个活动柱之间的宽度大于松套管外径时,防止松套管移动到另一个容腔。上述所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及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活动柱端面设有一个第一限位部件,两个第一限位部件之间连接有弹簧,套筒由套筒主体构成,套筒主体上下两端设有第二限位部件,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相互配合使活动柱无法脱离套筒。上述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增强了光缆上下方中间位置的抗侧压性能,也可以防止从左右两侧向中间挤压光缆的压力过大,活动柱脱离套筒,弹簧增强了外护层的回复能力,使外护层更加紧贴管道壁,固定的更牢固。上述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在敷设时,也可以直接将光缆平放敷设在地面,通过下方两个支撑部件支撑光缆,防止外护层主体直接与地面接触,损坏外护层主体;当光缆收到压力时,压力通过上下两方的支撑部件作用于光缆外护层主体的两边,不会使内部的松套管和光通信部件受力,立柱也可为光缆承受部分的侧压力,因此光缆具有很强的抗侧压性能。上述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及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主体13材料,按重量计,PE(聚乙烯):100,POE(聚烯烃弹性体):10,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7,AS(苯乙烯-丙烯睛共聚体):3,抗氧化剂:4,增塑剂:4。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抗压能力强、抗磨损、可多种方式敷设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外护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外护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外护层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立柱与套筒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立柱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套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安装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护层、11.第一安装部件、12.支撑部件、13.外护层主体、131.活动柱、132.第一限位部件、133.弹簧、14.容腔、15.立柱、151.套筒、1511.套筒主体、1512.第二限位部件、16.第二安装部件、2.松套管、3.光通信部件、4.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见图1、图2,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具有外护层1、两根松套管2,所述松套管2内至少设有一根光通信部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1由外护层主体13构成,外护层主体13内部形成两个容腔14,两个容腔14中间沿光缆轴向设有多个立柱15,外护层主体13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和向下设有两个支撑部件12,每个支撑部件12的顶部向竖轴线设有一个第一安装部件11,所述上方的第一安装部件11底边离横轴线的距离大于外护层主体13顶部离横轴线的距离,所述下方的第一安装部件11顶边离横轴线的距离大于外护层主体13底部离横轴线的距离,所述松套管2位于容腔14内。请见图10,本实施例在敷设时,可以直接将上方或下方的第一安装部件11扣住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具有外护层(1)、两根松套管(2),所述松套管(2)内至少设有一根光通信部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1)由外护层主体(13)构成,外护层主体(13)内部形成两个容腔(14),两个容腔(14)中间沿光缆轴向设有多个立柱(15),外护层主体(13)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和向下设有两个支撑部件(12),每个支撑部件(12)的顶部向竖轴线设有一个第一安装部件(11),所述上方的第一安装部件(11)底边离横轴线的距离大于外护层主体(13)顶部离横轴线的距离,所述下方的第一安装部件(11)顶边离横轴线的距离大于外护层主体(13)底部离横轴线的距离,所述松套管(2)位于容腔(1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具有外护层(1)、两根松套管(2),所述松套管(2)内至少设有一根光通信部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1)由外护层主体(13)构成,外护层主体(13)内部形成两个容腔(14),两个容腔(14)中间沿光缆轴向设有多个立柱(15),外护层主体(13)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和向下设有两个支撑部件(12),每个支撑部件(12)的顶部向竖轴线设有一个第一安装部件(11),所述上方的第一安装部件(11)底边离横轴线的距离大于外护层主体(13)顶部离横轴线的距离,所述下方的第一安装部件(11)顶边离横轴线的距离大于外护层主体(13)底部离横轴线的距离,所述松套管(2)位于容腔(1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套管(2)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通信部件(3)为G.652型光纤或G.653型光纤或G.654型光纤或G.655型光纤或G.656型光纤或G.657型光纤或A1a型光纤或A1b型光纤或A1c型光纤。


4.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缆,具有外护层(1)、两根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内设有一根导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1)由外护层主体(13)构成,外护层主体(13)内部形成两个容腔(14),两个容腔(14)中间沿光缆轴向设有多个立柱(15),外护层主体(13)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和向下设有两个支撑部件(12),每个支撑部件(12)的顶部向竖轴线设有一个第一安装部件(11),所述上方的第一安装部件(11)底边离横轴线的距离大于外护层主体(13)顶部离横轴线的距离,所述下方的第一安装部件(11)顶边离横轴线的距离大于外护层主体(13)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红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梁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