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545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包括干化箱,所述干化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干化机构,所述第一干化机构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固定安装于干化箱底部的两端,所述干化箱内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热丝,所述干化箱内腔的下端且位于导热丝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储放框,所述储放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热板,所述放置板顶部的中端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干化机构和第二干化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脱水效果,并且减少大量的时间,同时使其均匀脱水,以提高压化效果以及最终的干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为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来“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染出的颜色也不断增加,到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印染已经从原始的手工发展为智能化机械,面料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印染处理,之后便需要对污泥进行处理,印染污泥处理,首先要通过与凝聚剂进行混合反应,再进行脱水处理,最后压榨干化,压滤机是在过滤介质一侧施加机械力实现过滤的机械,主要用于污泥的固液分离,污泥干化后便于填埋处理。但现有的污泥干化处理装置脱水效果差,传统的脱水装置不仅脱水效率低,而且耗时较多,同时脱水不均匀,从而降低压化效果,以导致最终的干化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具备脱水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污泥干化处理装置脱水效果差,传统的脱水装置不仅脱水效率低,而且耗时较多,同时脱水不均匀,从而降低压化效果,以导致最终干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包括干化箱,所述干化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干化机构,所述第一干化机构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固定安装于干化箱底部的两端,所述干化箱内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热丝,所述干化箱内腔的下端且位于导热丝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储放框,所述储放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热板,所述放置板顶部的中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干化箱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干化机构,所述第二干化机构包括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固定安装于干化箱右侧的底部,所述加热箱内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加热丝组,所述加热箱顶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端通过管道与加热箱顶部的左端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管道连通有输风管,所述输风管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加热箱内腔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加热管。优选的,所述干化箱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混合杆。优选的,所述放置板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与储放框的底部固定安装。优选的,所述导热丝的顶部与放置板的底部接触,所述输风管的顶部与干化箱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优选的,所述混合箱底部的中端连通有排料管,且排料管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阀门。优选的,所述加热箱顶部的右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混合箱顶部的左端开设有加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第一干化机构和第二干化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脱水效果,并且减少大量的时间,同时使其均匀脱水,以提高压化效果以及最终的干化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污泥干化处理装置脱水效果差,传统的脱水装置不仅脱水效率低,而且耗时较多,同时脱水不均匀,从而降低压化效果,以导致最终干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混合箱、步进电机和混合杆的设置,能够在脱水前进行凝聚剂与污水的混合,从而使污泥进行固化,以方便进行脱水。3、本技术通过滑块和滑槽的设置,能够用于对储放框进行拆卸更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放置板局部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加热管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加热箱局部正视剖面图。图中:1、干化箱;2、第一干化机构;21、第一加热管;22、导热丝;23、风扇;24、通孔;25、吸热板;3、第二干化机构;31、第二加热管;32、输风管;33、出风口;34、加热箱;35、加热丝组;36、风机;4、放置板;5、储放框;6、滑块;7、滑槽;8、混合箱;9、步进电机;10、混合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包括干化箱1,干化箱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干化机构2,第一干化机构2包括风扇23,风扇23固定安装于干化箱1底部的两端,干化箱1内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加热管21,第一加热管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热丝22,干化箱1内腔的下端且位于导热丝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4,放置板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储放框5,储放框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热板25,放置板4顶部的中端开设有通孔24,干化箱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干化机构3,第二干化机构3包括加热箱34,加热箱34固定安装于干化箱1右侧的底部,加热箱34内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加热丝组35,加热箱34顶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风机36,风机36的进风端通过管道与加热箱34顶部的左端连通,风机36的出风端通过管道连通有输风管32,输风管32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33,加热箱34内腔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加热管3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干化箱1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箱8,所述混合箱8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9,所述步进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混合杆10,能够先对其进行凝聚剂的混合,从而加速污泥的固化。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放置板4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6,所述滑块6的顶部与储放框5的底部固定安装,能够方便对其进行拆卸更换,以保证其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导热丝22的顶部与放置板4的底部接触,所述输风管32的顶部与干化箱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能够使其起到导热的效果,以及用于将输风管32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混合箱8底部的中端连通有排料管,且排料管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阀门,能够进行排料以及控制排料的速度流量。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加热箱34顶部的右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混合箱8顶部的左端开设有加料口,能够进行加料、加凝聚剂和进气的作用。工作原理:通过外置电源为该装置内部的所有电器元件进行供电,并且通过外设控制器进行启动,同时该装置内部的所有电器元件均通过常规且已知的电路连接方式与外设控制器或外置电源进行连接,并且外设控制器为市场上通用型号,经过混合后将其排至储放框5内,排放前利用外置控制器启动第一加热管21、第二加热管31和加热丝组35,利用第一加热管21、第二加热管31和加热丝组35进行制热,当第一加热管21加热时,可通过导热丝22出导热,将热量导至放置板4,随后利用外置控制器启动风扇23,利用风扇23将其散发的热量吹至吸热板25的底部,利用吸热板25将风扇23吹来的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包括干化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化箱(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干化机构(2),所述第一干化机构(2)包括风扇(23),所述风扇(23)固定安装于干化箱(1)底部的两端,所述干化箱(1)内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加热管(21),所述第一加热管(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热丝(22),所述干化箱(1)内腔的下端且位于导热丝(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储放框(5),所述储放框(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热板(25),所述放置板(4)顶部的中端开设有通孔(24),所述干化箱(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干化机构(3),所述第二干化机构(3)包括加热箱(34),所述加热箱(34)固定安装于干化箱(1)右侧的底部,所述加热箱(34)内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加热丝组(35),所述加热箱(34)顶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风机(36),所述风机(36)的进风端通过管道与加热箱(34)顶部的左端连通,所述风机(36)的出风端通过管道连通有输风管(32),所述输风管(32)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33),所述加热箱(34)内腔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加热管(31)。/n...

【技术特征摘要】
1.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包括干化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化箱(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干化机构(2),所述第一干化机构(2)包括风扇(23),所述风扇(23)固定安装于干化箱(1)底部的两端,所述干化箱(1)内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加热管(21),所述第一加热管(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热丝(22),所述干化箱(1)内腔的下端且位于导热丝(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储放框(5),所述储放框(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热板(25),所述放置板(4)顶部的中端开设有通孔(24),所述干化箱(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干化机构(3),所述第二干化机构(3)包括加热箱(34),所述加热箱(34)固定安装于干化箱(1)右侧的底部,所述加热箱(34)内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加热丝组(35),所述加热箱(34)顶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风机(36),所述风机(36)的进风端通过管道与加热箱(34)顶部的左端连通,所述风机(36)的出风端通过管道连通有输风管(32),所述输风管(32)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33),所述加热箱(34)内腔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泓钰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