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厌氧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400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IC厌氧塔。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能微量调节进水流速。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布水组件、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连通布水组件的进水管,所述塔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间连通有用于供沼气上升的上升管,所述塔体内设有自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组件的泥水下降管,所述气液分离器上开设有沼气出口,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穿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流速微调装置,所述流速微调装置调节所述进水管的进水流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IC厌氧塔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IC厌氧塔。
技术介绍
IC(internalcirculation)厌氧塔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用于有机废水的处理。待处理的废水被引入厌氧塔的底部,向上流过由颗粒状污泥组成的污泥床。随着污水与污泥相接触而发生厌氧反应,产生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引起污泥床扰动。沼气聚集于三相分离器顶部,气水混合液通过上升管到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随管道排出,水通过回流管回流到底部布水系统。废水在厌氧塔内循环流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成沼气和无机物,以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厌氧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进水管内的进水流速进行控制,在保证反应室污泥床的传质效果的同时,也能避免污泥的流失,但是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进水阀进行粗量的调整,偏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微量调节进水流速的IC厌氧塔。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IC厌氧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布水组件、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连通布水组件的进水管,所述塔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间连通有用于供沼气上升的上升管,所述塔体内设有自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组件的泥水下降管,所述气液分离器上开设有沼气出口,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穿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流速微调装置,所述流速微调装置调节所述进水管的进水流速。所述流速微调装置包括挤压板和弹簧,所述挤压板封盖在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挤压板和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之间,所述挤压板的外缘和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橡胶膜。所述容置槽的外壁开设有出气孔。所述流速微调装置包括带有活塞头的活塞杆和第二橡胶膜,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头、另一端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穿出容置槽,所述第二橡胶膜封盖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所述容置槽内通过螺钉可拆卸地设有压环,所述第二橡胶膜卡设在所述压环和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之间。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外部设有一对螺杆,一对所述螺杆对称地设于所述活塞杆的两端,所述活塞杆位于容置槽外的端部设有锁止板,所述螺杆穿过所述锁止板,一对所述螺杆上均设有两个螺母,两个所述螺母位于锁止板之间、用于固定锁止板。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多组流速微调装置对进水流速进行相对细微的调节,确保了进水流速在保证反应室污泥床的传质效果的同时,也能避免污泥的流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中:1、塔体;11、进水管;12、出水口;13、上升管;14、泥水下降管;2、布水组件;3、一级三相分离器;4、二级三相分离器;5、气液分离器;50、沼气出口;6、容置槽;60、出气孔;7、流速微调装置;71、挤压板;72、弹簧;73、第一橡胶膜;74、活塞头;75、活塞杆;750、锁止板;76、第二橡胶膜;77、压环;78、螺杆;79、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IC厌氧塔,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布水组件2、一级三相分离器3、二级三相分离器4和气液分离器5,所述塔体1的底部设有连通布水组件2的进水管11,所述塔体1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12,所述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5间连通有用于供沼气上升的上升管13,所述塔体1内设有自气液分离器5通往布水组件2的泥水下降管14,所述气液分离器5上开设有沼气出口50,所述进水管11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穿设有容置槽6,所述容置槽6的槽口与所述进水管11连通,所述容置槽6内设有流速微调装置7,所述流速微调装置7调节所述进水管11的进水流速。通过流速微调装置7对进水流速进行相对细微的调节,确保了进水流速在保证反应室污泥床的传质效果的同时,也能避免污泥的流失。所述流速微调装置7包括挤压板71和弹簧72,所述挤压板71封盖在所述容置槽6的槽口处,所述弹簧72位于所述挤压板71和所述容置槽6的槽底之间,所述挤压板71的外缘和所述容置槽6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橡胶膜73。当进水流速较大时,单位时间内的进水量会变大,从而增大挤压板71处的压力,使得挤压板71向容置槽6内运动,弹簧72处于压缩储能状态,这样,扩大了容置槽6所在处的管径,也就使得污水在经过容置槽6后的流速下降;同理,当进水流速较小时,单位时间内的进水量变小,从而减小挤压板71处的压力,使得挤压板71向容置槽6外部移动,弹簧72处于拉伸状态,这样,缩小了容置槽6所在处的管径,也就使得污水在经过容置槽6后的流速上升,通过选择合适劲度系数的弹簧72,实现进水管11的进水流速的自适应性微量调节,结构简单,效果可靠;设置第一橡胶膜73,使得进水管11内的污水不会直接进入到容置槽6内,确保了挤压板71的挤压作用可靠。所述容置槽6的外壁开设有出气孔60。设置排气口,使得在挤压板71向容置槽6内运动时,容置槽6内的空气被排出,确保了挤压板71的可靠位移。所述流速微调装置7包括带有活塞头74的活塞杆75和第二橡胶膜76,所述活塞杆7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头74、另一端从所述容置槽6的槽底穿出容置槽6,所述第二橡胶膜76封盖所述容置槽6的槽口。初始时,活塞头74与容置槽6的内壁贴合,活塞头74与第二橡胶膜76之间存有空气、且活塞头74与容置槽6的槽底之间与活塞杆75与容置槽6之间留有间隙,确保了活塞头74可以来回移动;向靠近进水管11方向推动活塞杆75,活塞头74与第二橡胶膜76之间的压强变大,使得第二橡胶膜76向进水管11内凸起,减小孔径,增加流速;向远离进水管11方向拉动活塞杆75,塞头与第二橡胶膜76之间的压强变小,使得第二橡胶膜76向容置槽6内凹陷,增大孔径,减小流速。所述容置槽6内通过螺钉可拆卸地设有压环77,所述第二橡胶膜76卡设在所述压环77和所述容置槽6的内壁之间。若干螺钉可靠地将压环77固定在容置槽6的内壁上,确保了第二橡胶膜76与容置槽6内壁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容置槽6的槽底外部设有一对螺杆78,一对所述螺杆78对称地设于所述活塞杆75的两端,所述活塞杆75位于容置槽6外的端部设有锁止板750,所述螺杆78穿过所述锁止板750,一对所述螺杆78上均设有两个螺母79,两个所述螺母79位于锁止板750之间、用于固定锁止板750。在推动活塞杆75将活塞头74移动到适当位置后,使用螺母79夹紧锁止板750,确保锁止板750不会产生位移,也就使得活塞杆75及活塞头74不会因为压强的变化而自动位移。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IC厌氧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布水组件、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连通布水组件的进水管,所述塔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间连通有用于供沼气上升的上升管,所述塔体内设有自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组件的泥水下降管,所述气液分离器上开设有沼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穿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流速微调装置,所述流速微调装置调节所述进水管的进水流速。/n

【技术特征摘要】
1.IC厌氧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布水组件、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连通布水组件的进水管,所述塔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间连通有用于供沼气上升的上升管,所述塔体内设有自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组件的泥水下降管,所述气液分离器上开设有沼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穿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流速微调装置,所述流速微调装置调节所述进水管的进水流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厌氧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微调装置包括挤压板和弹簧,所述挤压板封盖在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挤压板和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之间,所述挤压板的外缘和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橡胶膜。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葛菲居光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星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