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艺飞专利>正文

一种垃圾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09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袋,其包括一袋体,袋体设有顶部的开口端和底部的密封端,开口端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手拎部;其还包括条带;条带悬设于袋体的外壁面上,条带的一端与位于手拎部的下方的袋体的外壁面相连,形成第一连接面;条带的另一端与密封端相连,形成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的宽度小于等于袋体的宽度的三分之一;第二连接面的宽度不小于袋体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当垃圾袋包括两个袋体时,两个袋体的外壁面贴合连接,形成贴合部位,贴合部位包括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根据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的设置位置不同,又分为结构Ⅰ或结构Ⅱ。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垃圾袋,能够容易地倾倒出湿垃圾,同时避免弄脏手和衣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袋
本技术涉及垃圾分类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袋。
技术介绍
以前,在倾倒垃圾时,将垃圾袋的提手部分或者是垃圾袋的封口处打上结直接丢进垃圾回收处。也因此,存在许多垃圾破袋机的技术,均是针对扔完垃圾之后未破袋的垃圾,增加了垃圾处理厂的处理成本;另外,也有些小区在垃圾桶边缘装一个带锯条的划袋装置,但是,面临垃圾桶满出之后就不便使用。目前,为了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国内很多城市都开始提倡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便于清洁工人能较为方便地将干垃圾和湿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自垃圾分类以来,垃圾破袋不再是困扰垃圾处理厂的难题,随之而来的是居民扔湿垃圾的问题,如何实现干净优雅的扔湿垃圾,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垃圾分类是否可持续。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扔湿垃圾过程中容易弄脏大家的手和衣物,很多居民为了图方便,直接将湿垃圾和垃圾袋一起丢弃在垃圾桶,造成垃圾分类无法很好地落到实处。因此,亟需一种用于容纳湿垃圾的垃圾袋,以便大家干净且优雅地扔湿垃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扔湿垃圾容易弄脏手和衣物的缺陷,提供一种垃圾袋。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垃圾袋,其包括一袋体,所述袋体设有顶部的开口端和底部的密封端,所述开口端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手拎部;其特点在于,其还包括条带;所述条带悬设于所述袋体的外壁面上,所述条带的一端与所述袋体的中上部的外壁面相连,形成第一连接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面位于所述手拎部的下方;所述条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端相连,形成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袋体的宽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宽度不小于所述袋体的宽度的三分之一。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面位于所述袋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面位于所述密封端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手拎部包括用于手持的提手以及与所述提手相配合的与所述开口端的上沿相连的连接段。一般地,在所述开口端的上沿设置具有所述连接段的所述手拎部,是为了使所述提手与所述袋体具有一定的距离,保证了用户手拎部的卫生。在倾倒湿垃圾过程中,撕开第一连接面,所述条带用于手提,放下所述手拎部,直至将垃圾倾倒完毕。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垃圾袋,其包括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均设有顶部的开口端和底部的密封端,所述开口端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手拎部;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通过袋体的外壁面贴合连接,形成贴合部位;所述贴合部位包括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形成结构Ⅰ或结构Ⅱ;所述结构Ⅰ中,所述第一贴合部位于袋体的中上部的外壁面,且处于所述手拎部的下方;所述第二贴合部位于所述袋体上所述密封端的外端面;所述第一贴合部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袋体的宽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宽度不小于所述袋体的宽度的三分之一;所述袋体为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或者,所述结构Ⅱ中,所述第一贴合部和所述第二贴合部均位于袋体上所述密封端的外端面;所述第一贴合部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宽度之和不小于所述袋体的宽度的二分之一;所述袋体为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其中,较佳地,所述结构Ⅰ中,所述第一贴合部位于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其中,较佳地,所述结构Ⅰ中,所述第二贴合部位于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的所述密封端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其中,较佳地,所述结构Ⅱ中,所述第一贴合部的位置和所述第二贴合部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密封端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的距离相等。其中,较佳地,所述结构Ⅱ中,所述第一贴合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宽度。其中,较佳地,所述结构Ⅱ中,所述第一贴合部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密封端的宽度。本技术中,所述垃圾袋的材料较佳地为可降解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该垃圾袋需要与具有隔板的垃圾桶配合使用,将第一贴合部撕开,将垃圾桶的隔板放置于第一所述袋体和第二所述袋体的底部处,第一所述袋体和第二所述袋体的其中一个装湿垃圾,另一个装干垃圾。在倾倒垃圾时,可将装湿垃圾袋体的所述手拎部放开,湿垃圾可以被倒出,然后将剩余部分扔进干垃圾桶即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1)本技术垃圾袋设计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广使用;2)使用本技术的垃圾袋,能够容易地倾倒出湿垃圾,同时避免弄脏手和衣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实施例1中垃圾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使用状态的垃圾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3中的垃圾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3中使用状态的垃圾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3中使用状态的垃圾袋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3中使用状态的垃圾袋的截面图。1、袋体,2、开口端,3、密封端,4、手拎部,5、条带,6、垃圾桶,7、第一袋体,8、第二袋体,9、具有隔板的垃圾桶,10、第一连接面,11、第二连接面,12、第一贴合部,13、第二贴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垃圾袋,其包括袋体1,袋体1设有顶部的开口端2和底部的密封端3,开口端2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手拎部4;还包括条带5,条带5悬设于袋体1的外壁面上。条带5的一端与袋体1的中上部的外壁面相连,形成位于手拎部4下方的第一连接面10;条带5的另一端与密封端3相连,形成第二连接面11;第一连接面10的宽度等于袋体1的宽度的六分之一;第二连接面11的宽度等于袋体1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在容纳垃圾时,将垃圾袋套置于垃圾桶6的内部。在倾倒垃圾过程中,如图2所示,撕开第一连接面10,放下手拎部4,手握住条带5的一端,直至将垃圾倾倒完毕。实施例2如图3所示的垃圾袋,其包括第一袋体7和第二袋体8,第一袋体7和第二袋体8均设有顶部的开口端2和底部的密封端3,开口端2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手拎部4,第一袋体7和所述第二袋体8通过袋体的外壁面贴合连接,形成贴合部位;贴合部位包括第一贴合部12和第二贴合部13,第一贴合部12和第二贴合部13均位于袋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第一贴合部12位于袋体的中上部的外壁面,且处于所述手拎部4的下方;第二贴合部13位于袋体上密封端3的外端面;第一贴合部12的宽度等于袋体的宽度的六分之一;第二贴合部13的宽度等于袋体的宽度的三分之一,袋体是指第一袋体7和第二袋体8。在使用过程中,垃圾袋需要与具有隔板的垃圾桶9配合使用,如图5所示,将垃圾袋上的第一贴合部12撕开,将具有隔板的垃圾桶9的隔板放置于第一袋体7和第二袋体8的密封端3处,第一袋体7和第二袋体8的其中一个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袋,其包括一袋体,所述袋体设有顶部的开口端和底部的密封端,所述开口端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手拎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条带;/n所述条带悬设于所述袋体的外壁面上,所述条带的一端与所述袋体的中上部的外壁面相连,形成第一连接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面位于所述手拎部的下方;所述条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端相连,形成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袋体的宽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宽度不小于所述袋体的宽度的三分之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袋,其包括一袋体,所述袋体设有顶部的开口端和底部的密封端,所述开口端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手拎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条带;
所述条带悬设于所述袋体的外壁面上,所述条带的一端与所述袋体的中上部的外壁面相连,形成第一连接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面位于所述手拎部的下方;所述条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端相连,形成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袋体的宽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宽度不小于所述袋体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位于所述袋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位于所述密封端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垃圾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拎部包括用于手持的提手以及与所述提手相配合的与所述开口端的上沿相连的连接段。


5.一种垃圾袋,其包括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均设有顶部的开口端和底部的密封端,所述开口端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手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通过袋体的外壁面贴合连接,形成贴合部位;
所述贴合部位包括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形成结构Ⅰ或结构Ⅱ;
所述结构Ⅰ中,所述第一贴合部位于袋体的中上部的外壁面,且处于所述手拎部的下方;所述第二贴合部位于所述袋体上所述密封端的外端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艺飞
申请(专利权)人:彭艺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