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垃圾投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342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垃圾投递系统,其包括投递平台、桶盖、传感器、称重平台、垃圾桶、安置平台、传感器支架、接近传感器以及传输系统,其中所述传输系统包括支架、轴承座、轴承、辊子、联轴器、电机、链条、链轮,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座内,所述辊子安装在所述轴承内,所述辊子上安装所述链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连接起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辊子,所述投递平台安装在所述安置平台上并将所述安置平台包裹,所述桶盖安装在所述投递平台上,所述传感器安置在所述投递平台内用于检测垃圾桶溢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垃圾投递系统实现传输对应的分类桶,便于投递人员的投递,具有传输可靠、运行稳定、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垃圾投递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垃圾分类设备
,更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垃圾投递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新辟居住点正在大量建设。新辟居住点从开发到建设成为成熟社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居住人员也是逐步增加的。在新辟居住点建设的中前期入住人员较少,产生的生活垃圾相对有限,因离主城区较远或者交通等因素造成垃圾分类的经济效益低。但待新辟居住点建设的中后期随着居住人员的增加,交通等因素的改善;垃圾分类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现,需要将前期存储垃圾的设备进行改建。这将提高了垃圾处理设备的运行成本。当前,在新辟居住点建设的中前期通常不进行垃圾分类;建设的是固定式垃圾投递平台。待到新辟居住点建设的中后期,随着入住率的提高;将现有的垃圾投递平台拆掉建设新的智能分类投递平台,这将造成资源的浪费。为解决此问题开发了一种复合垃圾投递系统,在新辟居住点建设的中前期,居住人口较少产生的生活垃圾相对有限,此时可将投递系统设定为混合投递式,不进行垃圾分类。待新辟居住点建设的中后期,随着入住居民的增加;产生的生活垃圾增多,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经济效益显现时可将投递系统设定为分类投递式。该复合垃圾投递系统用于解决不分类与分类的垃圾投递过程中的接收桶的传递问题,该传输系统具有传输可靠、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可靠、运行稳定、具有分类通用转换的性能,且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复合垃圾投递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垃圾投递系统,其包括:投递平台、桶盖、传感器、称重平台、垃圾桶、安置平台、传感器支架、接近传感器以及传输系统,其中所述传输系统包括支架、轴承座、轴承、辊子、联轴器、电机、链条、链轮,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座内,所述辊子安装在所述轴承内,所述辊子上安装所述链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连接起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辊子,所述投递平台安装在所述安置平台上并将所述安置平台包裹,所述桶盖安装在所述投递平台上,所述传感器安置在所述投递平台内用于检测垃圾桶溢满,所述传输系统安装在所述安置平台上,所述称重平台放置在所述传输系统上,垃圾桶放置在所述称重平台上,所述传感器支架安装在所述安置平台上,所述接近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支架上。进一步的,所述传输系统为多个,依次连接排列。进一步的,所述称重平台为多个,对应的多个垃圾桶放置在称重平台上。进一步的,所述接近传感器和传感器支架为多个,每个所述传输系统安装有一个传感器支架和接近传感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垃圾投递系统旨在解决新辟居住点从建设到成熟过程中垃圾处理问题,此复合垃圾投递系统可以有垃圾分类与不分类两种模式,彻底解决新辟居住点从新建到完善的垃圾处理问题,该复合垃圾投递系统传统可靠,安装、维护方便,在不分类模式下还可以实现自动换桶功能,降低清运人员的劳动强度。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更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垃圾投递系统的投递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复合垃圾投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复合垃圾投递系统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复合垃圾投递系统的传输系统运行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实施例结合附图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当前在新辟居住点建设的前中期,因入住率低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少且距离主城区较远,交通条件落后。采取智能垃圾分类的经济效益无法显现,故一般不进行垃圾分类。在新辟居住点建设的中后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入住人口的增加,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此时进行垃圾分类经济效益日益显现。需要对先前的垃圾投递平台进行更换,这将浪费大量的物质增加了新辟居住点的建设费用。为解决此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复合垃圾投递系统,此投递系统可以有分类与不分类两种模式,彻底解决新辟居住点从新建到完善的垃圾处理问题。该系统传动可靠,安装、维护方便。在不分类模式下还可以实现自动换桶功能,降低清运人员的劳动强度。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垃圾投递系统,该复合垃圾投递系统包括:投递平台15、桶盖16、传感器17、称重平台3、垃圾桶4、安置平台1、传感器支架5、接近传感器6以及传输系统2,其中所述传输系统2括支架7、轴承座8、轴承9、辊子10、联轴器11、电机12、链条13、链轮14,传输系统2中的支架7安装在安置平台1上,轴承座8安装在支架7上,轴承9安装在轴承座8内,辊子10安装在轴承9内,联轴器11用于将辊子10与电机12链接在一起,将电机12的动力传递给辊子10,电机12安装在安置平台1上。链轮14安装在辊子10上,链条13用于传递两个辊子10之间的动力。投递平台15安装在所述安置平台1上并将所述安置平台1包裹,所述桶盖16安装在所述投递平台15上,所述传感器17安置在所述投递平台15内用于检测垃圾桶4的溢满,所述传输系统2安装在所述安置平台1上,所述称重平台3放置在所述传输系统2上,垃圾桶4放置在所述称重平台3上,所述传感器支架5安装在所述安置平台1上,所述接近传感器6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支架5上。当新辟居住点处于中前期建设阶段时,不启用分类功能。此时当称重传感器检测到垃圾桶内的重量达到设定的目标值时或者投递系统上设置的漫反射传感器检测到垃圾桶溢满时发出信号控制直列式传输系统上的所有电机开启,带动称重平台运动。如检测到传输系统2上的垃圾桶需要换桶时传输系统上的所有电机12开始运转,带动传输系统2上的垃圾桶向下一个传输系统运动,当传感装置6检测到称重平台到达预设位置后发出信号控制所有电机12停转。此时传输系统2上的称重平台达到下一个传输系统上以此实现自动换桶。待只剩一个垃圾桶可用时,控制系统发出信号,提醒后台服务人员及时清运垃圾。当新辟居住点处于建设的中后期,随着居住人员的增加可启用智能垃圾分类功能。当投递垃圾人员在分类显示平台上操作完毕后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直列式传输系统上相应的桶运动到投递口下面。例如,当垃圾投递人员在分类平台上操作完毕后,需要向第一个传输系统上的垃圾桶投递垃圾;所有传输系统上的电机开始运转,当传感装置检测来自传动系统上的垃圾桶达到预定位置后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所有电机停止运转。此时直列式传输系统上的垃圾桶到达垃圾投递口下面。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垃圾投递系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可以进行多种变型。总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范围内的所有改进都落入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垃圾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投递平台、桶盖、传感器、称重平台、垃圾桶、安置平台、传感器支架、接近传感器以及传输系统,其中所述传输系统包括支架、轴承座、轴承、辊子、联轴器、电机、链条、链轮,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座内,所述辊子安装在所述轴承内,所述辊子上安装所述链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连接起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辊子,所述投递平台安装在所述安置平台上并将所述安置平台包裹,所述桶盖安装在所述投递平台上,所述传感器安置在所述投递平台内用于检测垃圾桶溢满,所述传输系统安装在所述安置平台上,所述称重平台放置在所述传输系统上,垃圾桶放置在所述称重平台上,所述传感器支架安装在所述安置平台上,所述接近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支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垃圾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投递平台、桶盖、传感器、称重平台、垃圾桶、安置平台、传感器支架、接近传感器以及传输系统,其中所述传输系统包括支架、轴承座、轴承、辊子、联轴器、电机、链条、链轮,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座内,所述辊子安装在所述轴承内,所述辊子上安装所述链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连接起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辊子,所述投递平台安装在所述安置平台上并将所述安置平台包裹,所述桶盖安装在所述投递平台上,所述传感器安置在所述投递平台内用于检测垃圾桶溢满,所述传输系统安装在所述安置平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涛程厚虎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森元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