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4990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陆面过程模型、耦合器、取用水模块和汇流模块;在陆面过程模型的模拟系统中,增加了考虑人类活动影响的取用水方案和汇流方案,使得在陆面水文耦合模拟过程中既能模拟陆‑气间的水分、能量交换过程,又能考虑人类获得因素,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陆面水文各要素的实际变化规律与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象水文
,具体涉及一种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陆面水文过程逐渐显现出了“自然-社会”二元特性,陆-气间的水分和能量等通量均发生了改变,进而改变了水资源、极端旱涝事件等的演变规律。因此,开展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陆地水训练的影响研究已成为当今科学前言和应用基础问题。传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仅从流域水循环角度来探析水循环及水资源变化特征与规律,缺乏对能量平衡过程及物质过程的描述,难以全面反映陆-气间水热耦合过程以及与植被生长密切相关的生态水文过程,而基于网格单元的陆面模式可以较好地反映陆-气间水分、能量交换过程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因此,发展考虑人文影响的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系统可以准确地表述陆-气水循环过程和能量平衡过程,揭示变化环境下水分、能量要素通量的变化规律及成因,同时可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水文耦合模拟过程中没有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模拟过程不准确难以准确反映陆面水分各要素实际变化规律与特征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系统,包括:陆面过程模型,用于根据大气强迫数据逐层计算各要素过程得到土壤水文过程的产流量数据;耦合器,用于在陆面过程模型和取用水模块之间进行产流量数据的传递;取用水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产流量数据确定取用水方案,并更新产流量数据传输至汇流模块;同时将更新的产流量数据通过耦合器返回至陆面过程模型,进行剩余的陆面过程计算;汇流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产流量数据确定汇流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取用水模块及汇流模块与陆面过程模型并行运行,实时更新运行数据,实现陆面水文耦合。一种陆面水文耦合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陆面过程:初始化陆面过程模型,并在陆面过程模型中根据大气强迫数据得到土壤水文过程的产流量数据;S2、数据传递:通过耦合器将产流量数据传递至取用水模块;S3、取用水过程:在取用水模块中根据接收到的产流量数据确定取用水方案,并更新产流量数据,将更新后的产流量数据传输至汇流模块;S4、汇流过程:根据更新后的产流量数据进行汇流计算;S5、水文耦合:将取用水过程更新的产流量数据及汇流计算数据通过耦合器返回至陆面过程模型,继续完成陆面过程计算,实现陆面水文耦合。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为:S31、确定取用水过程的用水量;S32、基于确定的用水量,确定取用水过程中的各取用水方案;S33、将接收到的产流量数据减去各取用水方案所需的用水量,得到更新后的产流量数据并传输至汇流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1具体为:A1、收集各级行政单元与用水量相关的基础数据;A2、将各级行政单元的基础数据进行空间栅格化;A3、基于栅格化后各网格单元中的基础数据,计算各网格单元中取用水过程的用水量。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的基础数据包括总用水量、各类用水需求的用水量、灌区面积、人口和工业产值;所述步骤A3中的用水量包括单位时间内的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生态用水量;所述农业用水量Qa为:式中,area为农业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中的灌区面积,AREA为农业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所在的行政单元的灌区面积,QA为农业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所在行政单元的农业用水量;所述工业用水量Qi为:式中,val为工业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中的工业产值,VAL为工业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所在的行政单元的工业系数,QI为工业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所在行政单元的工业用水量;所述生活用水量Qd为:式中,pop为生活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中的人口数据,POP为生活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所在的行政单元的人口数据,QD为生活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所在行政单元的生活用水量;所述生态用水量Qe的占比根据其所在行政单元的生态用水占比进行分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2中的取用水方案包括取水过程、用水过程和排水过程;所述取水过程包括地表取水过程方案和地下取水过程方案;所述地表取水过程的表达式为:S'=S-Qs×Δt式中,S'和S分别代表取水前和取水后的地表水量,Qs为单位时间内取用水的地表水量,Δt为取水时间;所述地下取水过程的表达式为:式中,Qg为单位时间内地下水抽水量,s为网格单元的面积,d”、d'分别为抽水后和抽水前地下水埋深,W”、W'分别为抽水后与抽水前地下含水层的水量;所述用水过程的表达式为:式中,Qa、Qi、Qd和Qe分别为单位时间内各网格单元的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生态用水量;Pa、Pi、Pd和Pe分别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取用地下水的比例;所述排水过程包括第一排水过程和第二排水过程;所述第一排水过程为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在经过使用后,不经过冠层截留,以有效降水的形式直接进入土壤表层参与后续的自然水循环过程;所述第一排水过程的表达式为:Q'top=Qtop+Qa+Qe式中,Q'top、Qtop分别为农业取用水和生态取用水前后进入土壤的水量;所述第二排水过程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经过使用后,一部分以水蒸发的形式进行耗散返回到大气中,剩下的部分以废水的形式流入河道,参与后续的自然水循环过程;所述第二排水过程的表达式为:式中,Q'r、Qr分别为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前后的河道流量,αd、αi分别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效率,E'、E分别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前后的蒸发量。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的汇流方案中汇流过程流量的表达式为:式中,Qj+1为第j+1计算时段下的汇流过程流量,Qj为第j计算时段下的汇流过程流量,Δt为第j+1计算时段与第j计算时段的时间差,Δx为第j+1计算时段时的汇流距离与第j计算时段的汇流距离的距离差,为第j计算时段第i个网格单元内的侧向流入量,α和β均为中间变量,且n为坡面或河道的Manning糙率系数,b为河宽,h为河道水深,S为坡面或河道的摩擦坡降,为第i个计算网格在j-1个时段的汇流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系统及方法,在陆面过程模型的模拟系统中,增加了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取用水方案和汇流方案,使得在陆面水文耦合模拟过程中既能模拟陆-气间的水分、能量交换过程,又能考虑人类获得因素,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陆面水文各要素的实际变化规律与特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系统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陆面水文耦合模拟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类取用水方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陆面过程模型,用于根据大气强迫数据逐层计算各要素过程得到土壤水文过程的产流量数据;/n耦合器,用于在陆面过程模型和取用水模块之间进行产流量数据的传递;/n取用水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产流量数据确定取用水方案,并更新产流量数据传输至汇流模块;同时将更新的产流量数据通过耦合器返回至陆面过程模型,进行剩余的陆面过程计算;/n汇流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产流量数据确定汇流方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陆面过程模型,用于根据大气强迫数据逐层计算各要素过程得到土壤水文过程的产流量数据;
耦合器,用于在陆面过程模型和取用水模块之间进行产流量数据的传递;
取用水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产流量数据确定取用水方案,并更新产流量数据传输至汇流模块;同时将更新的产流量数据通过耦合器返回至陆面过程模型,进行剩余的陆面过程计算;
汇流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产流量数据确定汇流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用水模块及汇流模块与陆面过程模型并行运行,实时更新运行数据,实现陆面水文耦合。


3.一种陆面水文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陆面过程:初始化陆面过程模型,并在陆面过程模型中根据大气强迫数据得到土壤水文过程的产流量数据;
S2、数据传递:通过耦合器将产流量数据传递至取用水模块;
S3、取用水过程:在取用水模块中根据接收到的产流量数据确定取用水方案,并更新产流量数据,将更新后的产流量数据传输至汇流模块;
S4、汇流过程:根据更新后的产流量数据进行汇流计算;
S5、水文耦合:将取用水过程更新的产流量数据及汇流计算数据通过耦合器返回至陆面过程模型,继续完成陆面过程计算,实现陆面水文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陆面水文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
S31、确定取用水过程的用水量;
S32、基于确定的用水量,确定取用水过程中的各取用水方案;
S33、将接收到的产流量数据减去各取用水方案所需的用水量,得到更新后的产流量数据并传输至汇流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陆面水文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具体为:
A1、收集各级行政单元与用水量相关的基础数据;
A2、将各级行政单元的基础数据进行空间栅格化;
A3、基于栅格化后各网格单元中的基础数据,计算各网格单元中取用水过程的用水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陆面水文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中的基础数据包括总用水量、各类用水需求的用水量、灌区面积、人口和工业产值;
所述步骤A3中的用水量包括单位时间内的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生态用水量;
所述农业用水量Qa为:



式中,area为农业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中的灌区面积,AREA为农业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所在的行政单元的灌区面积,QA为农业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所在行政单元的农业用水量;
所述工业用水量Qi为:



式中,val为工业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中的工业产值,VAL为工业用水对应的网格单元所在的行政单元的工业系数,QI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贺佳肖伟华侯保灯杨恒周毓彦崔豪高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