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611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包括竹碳纤维层,所述竹碳纤维层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柔性无尘布结构,且竹碳纤维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无尘布层,所述柔性无尘布结构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耐磨结构,且柔性无尘布结构与耐磨结构上开设有用于引流的第一导流孔,所述柔性无尘布结构上设有用于引导液体流动的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无尘布层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摩擦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通过设置的摩擦结构与柔性无尘布结构,将摩擦结构与柔性无尘布结构设置于无尘布的两面,便于对不同要求的表面进行擦拭,提高无尘布使用时的灵活度,采用耐磨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使用时对无尘布的磨损,延长无尘布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
本技术涉及无尘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
技术介绍
无尘布由100%聚酯纤维双编织而成,表面柔软,易于擦拭敏感表面,摩擦不脱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及清洁效率。产品的清洗和包装均在超净车间完成,按纤维粗细分类有:聚脂纤维无尘布、超细纤维无尘布、亚超细纤维无尘布、仿超细纤维无尘布、高密度无无尘布。按净化级别分类有:十级无尘布、百级无尘布、千级无尘布、万级无尘布。按功能作用分类有:核工业无尘布、防辐射无尘布、光电无尘布、PCB无尘布、防静电无尘布、导电无尘布、抛光无尘布;中国专利号CN208558520U提出了一种复合型无尘布,通过在无尘布表层的无尘布层中设置填充有磨砂颗粒的容纳腔,使无尘布表面的应力摩擦作用增强,在擦拭过程,能够对擦拭物体的表面黏着物进行有效的切割摩擦作用,但是该专利中磨砂颗粒设置于无尘布的两面,在要求较高的敏感表面不适合进行擦拭,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现有的无尘布使用时具有一定的磨损,使用寿命较短,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包括竹碳纤维层,所述竹碳纤维层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柔性无尘布结构,且竹碳纤维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无尘布层,所述柔性无尘布结构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耐磨结构,且柔性无尘布结构与耐磨结构上开设有用于引流的第一导流孔,所述柔性无尘布结构上设有用于引导液体流动的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无尘布层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摩擦结构。优选的,所述柔性无尘布结构包括第一无尘布层、储液层和液体吸收层,所述第一无尘布层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储液层,且储液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层。优选的,所述耐磨结构包括中间支撑层、弹性层、耐磨层和引流槽,所述中间支撑层的下表面设有弹性层,且中间支撑层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上开设有引流槽。优选的,所述摩擦结构包括连接层、韧性层、内腔、摩擦粒子和摩擦凸起,所述连接层与韧性层编织在一起,且连接层与韧性层之间形成内腔,所述内腔内填充有摩擦粒子,所述韧性层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摩擦凸起。优选的,所述竹碳纤维层与柔性无尘布结构之间、竹碳纤维层与第二无尘布层之间均编织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孔的一端与竹碳纤维层相连接,且第二导流孔与第一导流孔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高效吸水型无尘布,通过设置的摩擦结构与柔性无尘布结构,将摩擦结构与柔性无尘布结构设置于无尘布的两面,便于对不同要求的表面进行擦拭,提高无尘布使用时的灵活度,采用耐磨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使用时对无尘布的磨损,延长无尘布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柔性无尘布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耐磨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摩擦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竹碳纤维层;2、柔性无尘布结构;201、第一无尘布层;202、储液层;203、液体吸收层;3、第二无尘布层;4、耐磨结构;401、中间支撑层;402、弹性层;403、耐磨层;404、引流槽;5、第一导流孔;6、第二导流孔;7、摩擦结构;701、连接层;702、韧性层;703、内腔;704、摩擦粒子;705、摩擦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5所示,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包括竹碳纤维层1,竹碳纤维层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柔性无尘布结构2,且竹碳纤维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无尘布层3,柔性无尘布结构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耐磨结构4,且柔性无尘布结构2与耐磨结构4上开设有用于引流的第一导流孔5,柔性无尘布结构2上设有用于引导液体流动的第二导流孔6,第二无尘布层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摩擦结构7;柔性无尘布结构2包括第一无尘布层201、储液层202和液体吸收层203,第一无尘布层20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储液层202,且储液层20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层203;耐磨结构4包括中间支撑层401、弹性层402、耐磨层403和引流槽404,中间支撑层401的下表面设有弹性层402,且中间支撑层40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耐磨层403,耐磨层403上开设有引流槽404;摩擦结构7包括连接层701、韧性层702、内腔703、摩擦粒子704和摩擦凸起705,连接层701与韧性层702编织在一起,且连接层701与韧性层702之间形成内腔703,内腔703内填充有摩擦粒子704,韧性层70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摩擦凸起705;竹碳纤维层1与柔性无尘布结构2之间、竹碳纤维层1与第二无尘布层3之间均编织在一起;第一导流孔5的一端与竹碳纤维层1相连接,且第二导流孔6与第一导流孔5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在加工时,工作人员利用相关设备编制出竹碳纤维层1、柔性无尘布结构2、第二无尘布层3、耐磨结构4和摩擦结构7,并在同一时刻将这些编织层编织到一起,从而形成无尘布,无尘布主体编织出来后,在耐磨结构4以及柔性无尘布结构2上开设第一导流孔5和第二导流孔6,使得第一导流孔5与竹碳纤维层1相连,随后无尘布就可以出厂使用,使用时,使用者利用无尘布对线路板等敏感表面,若是擦拭的表面敏感度较高且较为精密时,使用者利用耐磨结构4以及柔性无尘布结构2,着一面进行擦拭,耐磨结构4中的弹性层402能够保证耐磨结构4具有一定的弹性张力,保证擦拭时的效果,同时耐磨层403使得耐磨结构4较为耐磨,延长了使用寿命,若是擦拭得表面附着有液体时,利用无尘布擦拭该处,液体通过引流槽404流到第一导流孔5中,最后通过液体吸收层203以及第二导流孔6流到储液层202中存储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碳纤维层(1),所述竹碳纤维层(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柔性无尘布结构(2),且竹碳纤维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无尘布层(3),所述柔性无尘布结构(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耐磨结构(4),且柔性无尘布结构(2)与耐磨结构(4)上开设有用于引流的第一导流孔(5),所述柔性无尘布结构(2)上设有用于引导液体流动的第二导流孔(6),所述第二无尘布层(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摩擦结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碳纤维层(1),所述竹碳纤维层(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柔性无尘布结构(2),且竹碳纤维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无尘布层(3),所述柔性无尘布结构(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耐磨结构(4),且柔性无尘布结构(2)与耐磨结构(4)上开设有用于引流的第一导流孔(5),所述柔性无尘布结构(2)上设有用于引导液体流动的第二导流孔(6),所述第二无尘布层(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摩擦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无尘布结构(2)包括第一无尘布层(201)、储液层(202)和液体吸收层(203),所述第一无尘布层(20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储液层(202),且储液层(20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层(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吸水型无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结构(4)包括中间支撑层(401)、弹性层(402)、耐磨层(403)和引流槽(404),所述中间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春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思特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