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及其用于STD系列止回阀密封性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4190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3
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及其用于STD系列止回阀密封性检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包括强力支撑盘;若干压紧盘,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与所述水平底盘平行,并与水平底盘的外径相同,能沿所述支撑柱在竖直方向移动;若干O型密封圈,套设所述支撑柱上,并设置于水平底盘和压紧盘、相邻的压紧盘之间;所述支撑柱顶端设置有压紧螺母,通过向下旋转压紧螺母,使压紧盘往所述水平底盘方向移动,所述O型密封圈收到挤压后,外径大于所述压紧盘的外径,实现对管道的封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道封堵装置,适用于STD系列止回阀密封性检测,该装置直观的通过数据计算,测出了STD系列止回阀的密封性,解决了之前通过蓝油无法测量STD系列止回阀密封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及其用于STD系列止回阀密封性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止回阀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及其用于STD系列止回阀密封性检测的方法。
技术介绍
STD系列止回阀在核电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检测止回阀的密封性是核电厂检修人员日常工作重要的一部分,确保运行期间,机组上行过程中不会出现由于止回阀泄漏量不合格导致退状态,减少损失。目前,检测止回阀的密封性是采用蓝油试验检测阀瓣与阀座之间的配合是否完好,从而确保阀门的密封性能。即,完成密封面研磨后,在阀瓣和阀座密封面均匀涂抹蓝油(一种油脂状的蓝色物质,受挤压后会出现相应痕迹),然后通过外力强制使阀瓣和阀座接触,通过检查密封面接触痕迹情况来判断密封面结合情况。如果压线痕迹连续并且均匀,则视为密封情况良好。但蓝油试验对操作者的技能和维修经验要求较高,如果蓝油涂抹过厚或者过薄,以及在强制使阀瓣、阀座接触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则很难反映出真实的密封情况。如果蓝油涂抹过厚,即使某个部位密封情况不良好,在压线痕迹上也会得到连续均匀的痕迹;如果蓝油涂抹过薄,在蓝油试验过程中无法看到清晰的压线痕迹,从而无法通过压线痕迹来判断密封情况;如果在强制使阀瓣和阀座接触的过程中,阀瓣弹起重复碰撞,或者阀瓣相对阀座滑动,则压线痕迹也无法反映真实的密封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封堵装置,适用于STD系列止回阀密封性检测,该装置直观的通过数据计算,测出了STD系列止回阀的密封性,解决了之前通过蓝油无法测量STD系列止回阀密封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包括:强力支撑盘,所述强力支撑盘的横截面为“T”字形,包括水平底盘和支撑柱;若干压紧盘,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与所述水平底盘平行,并与水平底盘的外径相同,能沿所述支撑柱在竖直方向移动;若干O型密封圈,套设所述支撑柱上,并设置于水平底盘和压紧盘、相邻的压紧盘之间;所述支撑柱顶端设置有压紧螺母,通过向下旋转压紧螺母,使压紧盘往所述水平底盘方向移动,所述O型密封圈收到挤压后,外径大于所述压紧盘的外径,实现对管道的封堵。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柱上套设有2个压紧盘,所述水平底盘与压紧盘之间设置有1个O型密封圈,2个压紧盘之间设置有1个O型密封圈。进一步的,最上端的压紧盘上设置有气嘴接口,用于向所述管道封堵装置内部空腔输入气体。进一步的,垂直与相邻2个压紧盘之间设置有插销和凹槽,当压紧盘向下移动时,所述插销插入到所述凹槽中,所述插销的外径等于所述O型密封圈的内径。进一步的,最上端的压紧盘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小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上端设置有十字固定架,所述十字固定架的一端竖直柱的嵌入到所述支撑柱中,另一端竖直柱用螺母紧固,所述十字固定架的水平柱用于设置在管道的横截面上。优选的,所述O型密封圈的轴向高度为10~30mm。一种STD系列止回阀密封性在线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止回阀的流体出口端用管道封堵装置进行密封,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的压紧盘外径比所述止回阀出口端内径小1~10mm,通过旋转压紧螺母,挤压O型密封圈,使O型密封圈与管道侧壁紧密结合,实现对管道的封堵,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的泄露率为F3;第二步,在所述止回阀的阀盖与阀体之间安装密封圈,通过螺栓使阀盖和阀体之间紧连接,所述止回阀阀盖的泄露率为F1;第三步,所述阀盖上设置有阀盖气嘴接头,用于向所述止回阀内部腔体内输入气体,测出所述止回阀的整体泄漏率F;第四步,所述止回阀的泄露率为F2=F-F1-F3,即回阀的泄露率等于整体泄漏率减阀盖泄漏率减封堵装置泄漏率。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的泄露率F3为安装前已知。进一步的,所述止回阀阀盖的泄露率为F1为安装前已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管道封堵装置,设置有多层O型密封圈,并且O型密封圈经压紧盘挤压后,与管道壁紧密结合,实现对管道的封堵。2.通过打压装置,向止回阀腔体内打压,根据打压装置的压力显示,能够直观的通过数据计算,测出了STD系列止回阀的密封性,解决了之前通过蓝油无法测量STD系列止回阀密封性的问题。3.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解决了传统测量方式无法在狭小空间作业的问题。4.该装置测量结果准确,稳定性好,从而避免了由于止回阀泄漏量不合格导致的质量问题,减少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管道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模拟管道及止回阀阀盖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止回阀密封性检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强力支撑盘,2.压紧盘,3.O型密封圈,4.压紧螺母,5.气嘴接口,6.插销,7.凹槽,8.小密封圈,9.十字固定架,10.模拟阀盖,11.水平底盘,12.支撑柱,101.止回阀阀盖,102.阀盖密封圈,103.螺栓,104.阀盖气嘴接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包括强力支撑盘1,强力支撑盘的横截面为“T”字形,包括水平底盘11和支撑柱12,水平底盘的横截面为圆形,与需要封堵的管道的横截面相匹配,直径略小于管道的直径,一般比管道的直径小1~10mm,以便于将封堵装置放入到管道内部。强力支撑盘为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材质,在其中心垂直于强力支撑盘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与强力支撑盘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在支撑柱的高度方向上,分布有若干压紧盘2,压紧盘与水平底盘平行,并且压紧盘的外径与水平底盘相同,压紧盘能沿所述支撑柱在竖直方向移动。优选的,设置有2个压紧盘,分别为第一压紧盘21和第二压紧盘22,在水平底盘和第一压紧盘之间设置有1个O型密封圈3,第一压紧盘和第二压紧盘之间设置有1个O型密封圈3。O型密封圈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聚四氟乙烯,具有一定的弹性。O型密封圈的轴向高度为10~30mm,优选的,O型密封圈的轴向高度为20~30mm,当受到挤紧时,能够在水平方向进行充分的变形,增加与管道之间的密封性。当不受挤压时,O型密封圈的外径等于或者略大于压紧盘的外径,优选的,当不受挤压时,O型密封圈的外径等于压紧盘的外径。支撑柱顶端设置有压紧螺母4,通过向下旋转压紧螺母,使压紧盘往所述水平底盘方向移动,当压紧盘向下移动时,O型密封圈收到挤压,高度方向变小,外径变大,使外径大于压紧盘的外径,因此,O型密封圈与待封堵管道的内壁紧密结合,并且有至少两层O型密封圈,使封堵装置与管道之间无泄露。进一步的,在第一压紧盘的下表面设置有插销6,在水平底盘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插销相匹配的凹槽7,当第一压紧盘往下移动时,插销插入凹槽中。同样的,第二压紧盘的下表面设置有插销,第一压紧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当第一压紧盘往下移动时,所述插销插入凹槽中。插销的外径与O型密封圈的内径相同,相当于,O型密封圈的上下两边分布与压紧盘接触,内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强力支撑盘,所述强力支撑盘的横截面为“T”字形,包括水平底盘和支撑柱;/n若干压紧盘,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与所述水平底盘平行,并与水平底盘的外径相同,能沿所述支撑柱在竖直方向移动;/n若干O型密封圈,套设所述支撑柱上,并设置于水平底盘和压紧盘、相邻的压紧盘之间;/n所述支撑柱顶端设置有压紧螺母,通过向下旋转压紧螺母,使压紧盘往所述水平底盘方向移动,所述O型密封圈收到挤压后,外径大于所述压紧盘的外径,实现对管道的封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强力支撑盘,所述强力支撑盘的横截面为“T”字形,包括水平底盘和支撑柱;
若干压紧盘,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与所述水平底盘平行,并与水平底盘的外径相同,能沿所述支撑柱在竖直方向移动;
若干O型密封圈,套设所述支撑柱上,并设置于水平底盘和压紧盘、相邻的压紧盘之间;
所述支撑柱顶端设置有压紧螺母,通过向下旋转压紧螺母,使压紧盘往所述水平底盘方向移动,所述O型密封圈收到挤压后,外径大于所述压紧盘的外径,实现对管道的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柱上套设有2个压紧盘,所述水平底盘与压紧盘之间设置有1个O型密封圈,2个压紧盘之间设置有1个O型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最上端的压紧盘上设置有气嘴接口,用于向所述管道封堵装置内部空腔输入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与相邻2个压紧盘之间设置有插销和凹槽,当压紧盘向下移动时,所述插销插入到所述凹槽中,所述插销的外径等于所述O型密封圈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最上端的压紧盘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小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上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业寿王力军张辉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汇之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