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109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的结构,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箱式净化模块,箱式净化模块内部设置有前方形隔板和后方形隔板,前方形隔板前空间与箱体之间形成前腔体,前腔体内部设置有前排温传感器底座,前腔体前端处的箱体上设有前方形端盖,前方形端盖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外壁上设置有尿素喷嘴底座;前方形隔板与后方形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中间腔体,中间腔体内设置有载体组件和扰流板;扰流板上方设置有混合管,后腔体对应的箱体末端设有后方形端盖,后方形端盖上连接出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使氨气和尾气充分混合,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保证了尾气排放的氮氧化合物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柴油机尾气处理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柴油机技术的发展,消除柴油机排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后处理技术之一。尿素水溶液通过尿素喷嘴喷入后处理中,在足够的温度内发生热解反应,产生所需的还原剂氨气(NH3),氨气在催化剂载体的作用下在SCR后处理内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反应,达到消除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氮氧化物(NOx)的目的。而箱式后处理中SCR后腔体由于空间大,气流流速不稳定导致氮氧化物(NOx)检测不稳定而引起的排放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氮氧化物(NOx)检测不稳定引起排放超标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结构。具体的,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的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箱式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净化模块内部设置有前方形隔板和后方形隔板,所述前方形隔板前空间与箱体之间形成前腔体,前腔体内部设置有前排温传感器底座,所述前腔体前端处的箱体上设有前方形端盖,所述前方形端盖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外壁上设置有尿素喷嘴底座;所述前方形隔板与后方形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中间腔体,所述中间腔体内设置有载体组件和扰流板;其中扰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方形隔板和后方形隔板下方,扰流板上方设置有混合管,所述混合管一端设置在后方形隔板上,另一端穿过前方形端盖后与进气管接通;后方形隔板后部空间与箱体之间形成后腔体,后腔体对应的箱体末端设有后方形端盖,所述后方形端盖上连接出气管;所述后腔体内分布有引气流挡条、后排温传感器底座和氮氧传感器底座,其中后排温传感器底座和氮氧传感器底座竖向间隔排布,引气流挡条紧贴设置在载体组件的出气端。进一步地,所述前方形隔板上分别设置多个不同尺寸的圆形通孔支撑在箱体里面。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管尾部外圆设置有缺口槽,缺口槽占混合管尾部外圆的1/2,槽深20±1mm,混合管外圆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其中通孔起始于缺口槽后端12mm处,多个通孔呈等间距均匀排布支撑在前方形隔板和后方形隔板之间的混合管。进一步地,扰流板为R214的圆弧板,两端分别支撑在前方形隔板和后方形隔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引气流挡条两端设置有气流槽,气流槽具有90°,折弯角α,引气流挡条紧贴设置在载体组件出气端设置。有益效果:本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使氨气和尾气充分混合后的氮氧化物(NOx)合理的进行检测,极大地提高了箱式后处理的排放达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引气流挡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引气流挡条放置在载体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公共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6所示: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的结构,包括箱体7,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箱式净化模块9,箱式净化模块9内部设置有前方形隔板8和后方形隔板11,前方形隔板8前空间与箱体7之间形成前腔体4,所述前腔体4内部设置有前排温传感器底座5,前腔体4前端处的箱体7上设有前方形端盖6,所述前方形端盖6上连接有进气管1,进气管外壁上设置有尿素喷嘴底座2;所述前方形隔板8与后方形隔板11之间的空间形成中间腔体10,所述中间腔体10内设置有载体组件18和扰流板19;如图2所示,扰流板19为R214的圆弧板,两端分别支撑在前方形隔板8和后方形隔板11上。扰流板19上方设置有混合管3,所述混合管一端设置在后方形隔板11上,另一端穿过前方形端盖6后与进气管1接通;所述后方形隔板11后部空间与箱体7之间形成后腔体16,所述后腔体对应的箱体7末端设有后方形端盖12,所述后方形端盖12上连接出气管17;所述后腔体16内分布有引气流挡条14、后排温传感器底座13和氮氧传感器底座15,其中后排温传感器底座13和氮氧传感器底座15竖向间隔排布,所述引气流挡条14紧贴设置在载体组件18的出气端。引气流挡条14两端设置有气流槽14a,气流槽具有90°,折弯角α,引气流挡条14紧贴设置在载体组件18出气端设置。前方形隔板8上分别设置多个不同尺寸的圆形通孔8a支撑在箱体7里面。不同尺寸的圆形通孔包括φ40、φ45、φ50和φ60圆形通孔8a。混合管3尾部外圆设置有缺口槽3a,缺口槽3a占混合管尾部外圆的1/2,槽深20±1mm,混合管3外圆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3b;其中通孔3b起始于缺口槽3a后端12mm处,多个通孔呈等间距均匀排布支撑在前方形隔板8和后方形隔板11之间的混合管。氮氧传感器底座15插入氮氧传感器探测经过载体组件18出来的气体通过引气流挡条14从两端的气流槽14a流出,氮氧传感器检测探头接收到持续稳定的气体后能准确的检测氮氧化合物数据。具体使用时,将后处理进气口1与汽车发动机的排气管相连接,进气口1上尿素喷嘴底座2喷入尿素溶液经过混合管3扩散至扰流板19、中间腔体10、前方形隔板8、前腔体4形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经过载体组件18后从引气流挡条14两端的气流槽14a分流出,固定在氮氧传感器底座15的氮氧传感器探头检测从气流槽14a出来的气体后扩散至后腔体16后通过出气管17排出来,消除柴油机有害成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的结构,包括箱体(7),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箱式净化模块(9),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净化模块(9)内部设置有前方形隔板(8)和后方形隔板(11),/n所述前方形隔板(8)前空间与箱体(7)之间形成前腔体(4),所述前腔体(4)内部设置有前排温传感器底座(5),/n所述前腔体(4)前端处的箱体(7)上设有前方形端盖(6),所述前方形端盖(6)上连接有进气管(1),进气管(1)外壁上设置有尿素喷嘴底座(2);所述前方形隔板(8)与后方形隔板(11)之间的空间形成中间腔体(10),所述中间腔体(10)内设置有载体组件(18)和扰流板(19);/n其中扰流板(19)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方形隔板(8)和后方形隔板(11)下方,扰流板(19)上方设置有混合管(3),所述混合管一端设置在后方形隔板(11)上,另一端穿过前方形端盖(6)后与进气管(1)接通;/n所述后方形隔板(11)后部空间与箱体(7)之间形成后腔体(16),所述后腔体对应的箱体(7)末端设有后方形端盖(12),所述后方形端盖(12)上连接出气管(17);/n所述后腔体(16)内分布有引气流挡条(14)、后排温传感器底座(13)和氮氧传感器底座(15),其中后排温传感器底座(13)和氮氧传感器底座(15)竖向间隔排布,所述引气流挡条(14)紧贴设置在载体组件(18)的出气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的结构,包括箱体(7),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箱式净化模块(9),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净化模块(9)内部设置有前方形隔板(8)和后方形隔板(11),
所述前方形隔板(8)前空间与箱体(7)之间形成前腔体(4),所述前腔体(4)内部设置有前排温传感器底座(5),
所述前腔体(4)前端处的箱体(7)上设有前方形端盖(6),所述前方形端盖(6)上连接有进气管(1),进气管(1)外壁上设置有尿素喷嘴底座(2);所述前方形隔板(8)与后方形隔板(11)之间的空间形成中间腔体(10),所述中间腔体(10)内设置有载体组件(18)和扰流板(19);
其中扰流板(19)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方形隔板(8)和后方形隔板(11)下方,扰流板(19)上方设置有混合管(3),所述混合管一端设置在后方形隔板(11)上,另一端穿过前方形端盖(6)后与进气管(1)接通;
所述后方形隔板(11)后部空间与箱体(7)之间形成后腔体(16),所述后腔体对应的箱体(7)末端设有后方形端盖(12),所述后方形端盖(12)上连接出气管(17);
所述后腔体(16)内分布有引气流挡条(14)、后排温传感器底座(13)和氮氧传感器底座(15),其中后排温传感器底座(13)和氮氧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浩健段一军曲洪亮郭一博徐超胡忠斌郑天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