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钻夹头的内嵌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10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钻夹头的内嵌件,包括内嵌件本体(1),所述内嵌件本体(1)呈套管状结构,所述内嵌件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呈第一台阶状结构(2),所述第一台阶状结构(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插槽(3),位于所述内嵌件本体(1)内的螺母(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台阶状结构(5),所述第二台阶状结构(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棱(6),所述第一凸棱(6)与第一插槽(3)插接,所述内嵌件本体(1)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内防滑层、外防滑层(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钻夹头的内嵌件能快速与螺母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钻夹头的内嵌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钻夹头的内嵌件。
技术介绍
钻夹头一般包括钻体、夹爪、螺母、可旋转的前套(即电钻夹头的内嵌件)、后套,前套轴向被定位,三只夹爪分别设置在均布于钻体上的三个斜孔内,螺母与夹爪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前套直接或间接与螺母连接并通过带动螺母旋转从而带动夹爪在斜孔内进出而使钻夹头夹紧或松脱钻具,钻体的后端面开设有与驱动轴连接的连接孔,钻夹头利用该连接孔与机床或手枪电钻连接。在前套之间与螺母连接时,前套是套设在螺母上,通过过盈配合来实现连接,继而来带动螺母旋转,继而带动夹爪在斜孔内进出而使钻夹头夹紧或松脱钻具,采用该种方案无法快速连接两者,给安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实现与螺母连接的电钻夹头的内嵌件。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钻夹头的内嵌件,包括内嵌件本体,所述内嵌件本体呈套管状结构,所述内嵌件本体的内壁上设置呈第一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一台阶状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插槽,位于所述内嵌件本体内的螺母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二台阶状结构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棱,所述第一凸棱与第一插槽插接,所述内嵌件本体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内防滑层、外防滑层。本技术电钻夹头的内嵌件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第一插槽与第一凸棱的代替内嵌件本体与螺母的过盈配合,能实现内嵌件本体与螺母的快速安装;若两者直接采用插接代替过盈配合,两者之间必然有缝隙,内嵌件带动螺母旋转时会产生误差,为了减少误差,本申请在内嵌件本体的内壁上设置内防滑层,可减少转动时发生的误差;此外,外防滑层的设置有利于内嵌件的安装。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槽起始于第二台阶状结构的内壁的顶部至底部;所述第一凸棱起始于第二台阶状结构的外壁顶部终止于底部。插接时,直接将螺母的第一凸棱对准内嵌件本体的第一插槽,插入即可。优选地,所述外防滑层为多条棱状结构,所述多条棱状结构起始于内嵌件本体外壁的顶端终止于底端。便于使用者旋转内嵌件,使其对准螺母的第一凸棱。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槽与第一凸棱为配套的T字型结构。结构简单,连接稳定。优选地,所述内防滑层为设置在第一台阶状结构与第二台阶状结构相接触的端面之间的密封垫。密封垫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优选地,所述内嵌件本体的外壁的顶部设置有一圈凸缘。将螺母的第一凸棱对准内嵌件本体的第一插槽后,凸缘的设置,利于使用者向顶部推动内嵌件。优选地,所述内嵌件本体的内壁的下端设置有钻体,所述内嵌件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凸棱,所述第二插槽与第二凸棱插接。第二插槽与钻体用以实现插接。优选地,所述内嵌件本体上设置有横向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延伸至螺母。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内嵌件和螺母。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钻夹头的内嵌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嵌件本体1,内嵌件本体1呈套管状结构,内嵌件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呈第一台阶状结构2,第一台阶状结构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插槽3,位于内嵌件本体1内的螺母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台阶状结构5,第二台阶状结构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棱6,第一凸棱6与第一插槽3插接,采用第一插槽与第一凸棱的插接,实现内嵌件本体与螺母的快速安装;然而插接会产生缝隙,内嵌件带动螺母旋转时会产生误差,为了减少误差,本申请的内嵌件本体1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内防滑层、外防滑层7。内防滑层可减少转动时发生的误差,外防滑层的设置有利于内嵌件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的外防滑层7为多条棱状结构,多条棱状结构起始于内嵌件本体1外壁的顶端终止于底端。其中,第一插槽3起始于第二台阶状结构5的内壁的顶部至底部;第一凸棱6起始于第二台阶状结构5的外壁顶部终止于底部。第一插槽3与第一凸棱6为配套的T字型结构。内防滑层为设置在第一台阶状结构2与第二台阶状结构5相接触的端面之间的密封垫。内嵌件本体1的外壁的顶部设置有一圈凸缘8。内嵌件本体1的内壁的下端设置有钻体10,内嵌件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插槽9,钻体1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凸棱11,第二插槽9与第二凸棱11插接。此外,内嵌件本体1上还可设置有横向螺栓孔12,螺栓孔12延伸至螺母4,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内嵌件和螺母。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钻夹头的内嵌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嵌件本体(1),所述内嵌件本体(1)呈套管状结构,所述内嵌件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呈第一台阶状结构(2),所述第一台阶状结构(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插槽(3),位于所述内嵌件本体(1)内的螺母(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台阶状结构(5),所述第二台阶状结构(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棱(6),所述第一凸棱(6)与第一插槽(3)插接,所述内嵌件本体(1)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内防滑层、外防滑层(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钻夹头的内嵌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嵌件本体(1),所述内嵌件本体(1)呈套管状结构,所述内嵌件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呈第一台阶状结构(2),所述第一台阶状结构(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插槽(3),位于所述内嵌件本体(1)内的螺母(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台阶状结构(5),所述第二台阶状结构(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棱(6),所述第一凸棱(6)与第一插槽(3)插接,所述内嵌件本体(1)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内防滑层、外防滑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的内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3)起始于第二台阶状结构(5)的内壁的顶部至底部;所述第一凸棱(6)起始于第二台阶状结构(5)的外壁顶部终止于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的内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滑层(7)为多条棱状结构,所述多条棱状结构起始于内嵌件本体(1)外壁的顶端终止于底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韫臻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敦豪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