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锦纶56纤维及织物的酸性低温浸染染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392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锦纶56纤维及织物的酸性低温浸染染色方法。染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或活性染料对锦纶56纤维或其织物进行染色,该方法(1)染色效果好,得色深,上染率高;(2)色牢度好,耐摩擦、耐水洗可达4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可达6级以上;(3)工艺流程简单、节能减排,是一种低温短时间内快速上染的染色方法,低温染色有效地降低纤维在染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降低纤维失重率,有利于提高后工艺产品制成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锦纶56纤维及织物的酸性低温浸染染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锦纶56纤维及织物的酸性低温浸染染色方法,属于纺织染整领域。
技术介绍
锦纶纤维俗称尼龙(简称PA),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的总称。锦纶作为主要的化学纤维品种之一,于1935年问世,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近年来虽然涤纶的发展很快,但锦纶仍以其优异的强力、耐磨性、弹性回复率、吸湿性等优良性能竞争于合成纤维之中,半个多世纪仍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锦纶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的是锦纶66和锦纶6,然而,它们的合成原料大部分来自于化石资源的衍生品。随着工业生产对锦纶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和化石资源的日渐枯竭,加之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替代不可再生化石原料制备化学品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传统锦纶66在纤维制造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变化,分子量较高,分子间的氢键较多,结晶度,取向度较高,无定形区结构较紧密,纤维之间的差异在染色时反映明显,极易产生不匀,造成“经柳”“横档”等疵病。传统锦纶通常在高温条件下,采用酸性染料染色,并且染色后需要固色处理,这是因为酸性染料上染锦纶大部分依靠染料分子与织物之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从而导致色牢度差等问题。生物基锦纶56纤维是一种新型生物基纤维,目前还没有针对锦纶56纤维的超低温高效浸染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锦纶56纤维或其织物的酸性浴超低温高效浸染染色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和活性染料实现对锦纶56纤维或其织物的浸染。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锦纶56纤维或其织物的酸性浴浸染染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或活性染料对锦纶56纤维或锦纶56织物进行染色;上述酸性浴浸染染色方法中,所述锦纶56纤维具体可为长丝或短纤;所述锦纶56纤维的端氨基的含量可为20~80mol/106gr,优选30~60mol/106gr,更优选45~55mol/106gr;所述锦纶56纤维的端羧基的含量可为50~110mol/106gr,优选60~90mol/106gr,更优选65~75mol/106gr。所述锦纶56纤维的结晶度可为30~70%,优选45~65%,更优选45~60%。所述锦纶56织物由上述锦纶56纤维形成,具体可为锦纶56针织物、锦纶56机织物或锦纶56无纺布。上述酸性浴浸染染色方法中,所述锦纶56纤维可由熔体直接纺丝法或熔体间歇纺丝法制备得到;调节锦纶56盐液的pH值为7.5~8.5,优选7.5~8.0。调节牵伸倍数为1.1~5倍,以实现结晶度的调节。上述酸性浴浸染染色方法中,采用所述酸性染料或所述中性染料染色时的步骤如下:将所述酸性染料或所述中性染料配成染液,浴比为1:2~10,调控pH值为2.0~6.8,并加入染色助剂,加入所述锦纶56纤维或其织物常温入染,然后以5~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80℃,保温1~20min即可,降至室温,进行染色后处理。上述酸性浴浸染染色方法中,采用所述活性染料染色时的步骤如下:将所述活性染料配成染液,浴比1:2~10,加入1~10g/L元明粉(配液或恒温过程加入均可),并加入染色助剂,调控pH值为2.0~6.5,常温下加入所述锦纶56纤维或其织物升温至30~60℃,保温1~20min,然后继续升温至50~80℃后加入固色剂进行固色10~30min即可,降至室温,进行染色后处理。所述固色剂可为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无表面活性的季铵盐、树脂型固色剂、交联固色剂、无甲醛固色剂等,具体可为固色剂Y、纯碱或烧碱。具体地,所述酸性染料可为偶氮类酸性染料、蒽醌类酸性染料、三芳甲烷类酸性染料、氧杂蒽类酸性染料和硝基类酸性染料中至少一种;所述酸性染料具体可为酸性红NHFS、酸性黄NHFS、酸性蓝NHFS、F型弱酸性染料、酸性大红FG、酸性黄G、酸性黄AD、酸性红AD、酸性灰AD、弱酸性大红FG或弱酸性兰5R。具体地,所述中性染料可为酸性含媒染料中1:2型金属络合染料,具体可为安诺赛特M型金属络合染料、S型金属络合染料;所述中性染料具体可为中性深黄GL、中性灰2BL、中性黄2R、中性酱红B、中性蓝2R、中性棕B、中性灰G、中性红GAL、中性藏BR、中性黑AW200%、中性黄TB、中性黄R、中性红3B、中性红10B、中性红3G、中性翠蓝G、中性蓝R或中性蓝RAWL等。具体地,所述活性染料可为氯均三嗪活性基类活性染料、乙烯砜活性基类活性染料、多活性基类活性染料、溴代丙烯酰胺活性基类活性染料、环氧类活性染料或叠氮类活性染料;氯均三嗪类:活性染料K-6G;乙烯砜类:活性染料K-NR;多活性基类:活性艳红M-3BE;溴代丙烯酰胺类:兰纳素蓝3G、活性红83、活性黄39、活性蓝69、安诺菲克斯红ARC、安诺菲克斯黄/金黄ARC、安诺菲克斯蓝ARC;未知结构活性染料活性:嫩黄WG、活性大红WG、活性艳兰WR、活性黑WG。具体地,所述染色助剂可为pH调节剂和匀染剂;所述pH调节剂具体可为酸、碱、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弱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类等,如醋酸、氢氧化钠、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铵等,如采用1%浓度的水溶液;所述pH调节剂用量可为0.5~5g/L;所述匀染剂具体可为平平加O、匀染剂JV-905、匀染剂JV-1、匀染剂SET、匀染剂HJ-219或匀染剂NL;所述匀染剂的用量可为0.1~5%(o.w.f.)。上述酸性浴浸染染色方法中,所述染色步骤后,还包括后处理步骤;采用所述酸性染料和所述中性染料染色后的后处理包括如下步骤:热水洗、水洗和晾干;所述热水洗:40~60℃热水冲洗1~3次;所述水洗:室温水冲洗1~3次;采用所述活性染料染色后的后处理包括如下步骤:热水洗、水洗、皂洗、水洗、晾干;所述热水洗:40~60℃热水洗涤1~3次;所述水洗:室温水冲洗1~3次;所述皂洗的条件如下:皂粉1~5g/L,温度为40~80℃,时间为5~10min,浴比为1: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锦纶56纤维的酸性浴染色方法,其优点(1)染色效果好,得色深,上染率高;(2)色牢度好,染色织物耐摩擦、耐水洗、耐日晒等色牢度测试结果均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耐摩擦、耐水洗可达4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可达6级以上;(3)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节能减排,是一种低温短时间内快速上染的染色方法,低温染色有效地降低纤维在染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降低纤维失重率,有利于提高后工艺产品制成率。附图说明图1为不同端氨基含量的锦纶56纤维的染色效果。图2为70℃条件下,酸性染料(酸性蓝NHFS)上染锦纶纤维的上染速率曲线。图3为65℃条件下,中性染料(中性深黄GL)上染锦纶纤维的上染速率曲线。图4为60℃条件下,活性染料(活性艳兰D-RV)上染锦纶纤维的上染速率曲线。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锦纶56纤维或其织物的酸性浴浸染染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采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或活性染料对锦纶56纤维或锦纶56织物进行染色;/n所述锦纶56纤维的端氨基的含量为20mol/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锦纶56纤维或其织物的酸性浴浸染染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或活性染料对锦纶56纤维或锦纶56织物进行染色;
所述锦纶56纤维的端氨基的含量为20mol/106gr~80mol/106gr,端羧基的含量为50mol/106gr~110mol/106gr,结晶度为3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浴浸染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锦纶56纤维由熔体直接纺丝法或熔体间歇纺丝法制备得到;
调节锦纶56盐液的pH值为7.5~8.5;
调节牵伸倍数为1.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酸性浴浸染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酸性染料或所述中性染料染色时的步骤如下:
将所述酸性染料或所述中性染料配成染液,浴比为1:2~10,加入染色助剂,调控pH值为2.0~6.8,加入所述锦纶56纤维或其织物常温入染,然后以5~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80℃,保温1~20min即可,降至室温,进行染色后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酸性浴浸染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活性染料染色时的步骤如下:
将所述活性染料配成染液,浴比为1:2~10,加入1~10g/L元明粉,并加入染色助剂,调控pH值为2.0~6.5,常温下加入所述锦纶56纤维或其织物升温至30~60℃,浸染1~20min,然后继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新敏郭亚飞梁高勇李茂辉刘阳闫金龙乔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