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早熟基因eam.z及其分子标记SNP595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81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早熟基因eam.z及其分子标记SNP595和应用,由野生型大麦基因HORVU3Hr1G114970编码区595bp处的碱基由A变为T得到,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基于eam.z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子标记SNP595,选自SEQ ID NO.5~7所示的引物对。利用该标记进行eam.z基因的早熟育种辅助选择可以保证100%的准确率,加快大麦早熟育种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早熟基因eam.z及其分子标记SNP595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
,涉及一种早熟基因eam.z及其分子标记SNP595和应用。
技术介绍
我国人多地少,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全国各地普遍推行了多熟制,而多熟制收种间隙短,茬口矛盾突出,如果品种晚熟更会加剧这一矛盾,造成复种作物的恶性循环。因此选育早熟大麦品种,对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具有重要意义(孙东发等,2006)。另外,我国种植的主要是冬大麦,在大麦生长发育后期,时常受干热风的影响,造成高温逼熟,导致大麦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许多后期病害(如赤霉病)发生和流行都需要高温、高湿条件,而大麦晚熟则会有利于这些病害的发生(陈秀兰等,2000)。因此,选育早熟大麦品种也能够避免自然灾害或减轻受害程度。研究表明大麦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主要受3个内在因素控制,即春化基因、光周期基因和早熟基因(Hayetal.,1998)。目前报道的已定位的大麦早熟基因有eam5、eam6、eam7、eam8、eam9和eam10,它们分别位于大麦染色体5HL、2HS、6HS、1HL、4HL和3HL上(Franckowiak,1997;Lundqvist,etal.,1997)。然而,只有eam5(Pankinetal.2012),eam8(Faureetal.2012)和eam10(Campolietal.2012)被克隆,它们都是生物钟调节基因,但是提早大麦开花期的时间各不相同,其中含有eam10的大麦品种Bowman开花期比其野生型对照只提早了4-5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隆到了一个大麦早熟基因,并针对该基因提供了一种与早熟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SNP595,可以鉴定大麦中是否含有eam.z早熟基因。利用该标记进行eam.z基因的早熟育种辅助选择可以保证100%的准确率,加快大麦早熟育种进度。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早熟基因eam.z,由野生型大麦基因HORVU3Hr1G114970编码区595bp处的碱基由A变为T得到,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该早熟基因eam.z可控制大麦早熟性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早熟基因eam.z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基于eam.z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子标记SNP595,所述的分子标记SNP595选自下列引物对,其中的核苷酸序列为5′→3′:正向引物为:GAAGGTGACCAAGTTCATGCTCGAGTCGGCGGGGGAGA;和GAAGGTCGGAGTCAACGGATTCGAGTCGGCGGGGGAGT。反向引物为:GCTGCACAAGCGGTTCGT。注:带下划线为街头引物。本专利技术2个正向引物前分别设置各自的荧光接头(为不同颜色),分别对应ALLELE1和ALLELE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鉴定早熟基因eam.z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待测样品基因组DNA;2)利用分子标记SNP595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3)根据PCR产物荧光信号的差异,鉴别出每个待测样品的基因型。其中,PCR反应体系为5μL:1μL基因组DNA,0.1μL引物(2种正向引物浓度各为10pmol/L,反向引物浓度为30pmol/L),1.4μL灭菌水和2.5μLKASPBuffer。PCR反应程序为:95℃15min;94℃变性20s,61℃退火60s,10个循环;再94℃变性20s,55℃退火60s,26个循环。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的早熟基因eam.z和分子标记SNP595在大麦早熟品种辅助育种中的应用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所获得的基因标记是根据基因内部碱基突变设计的,因此不存在遗传交换,也不需要表型的进一步验证。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分子标记直接利用采集的荧光信号进行基因分型,无需电泳、染胶、读带等过程,可以简单快速,高通量的鉴别大麦种质资源中是否含有eam.z基因。3)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显著提高大麦品种的选择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eam.z基因结构及其与野生型的差异位点和突变位点附近氨基酸序列比对;A为突变位点;B为突变位点附近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图2突变体浙早麦1号和其野生型花30田间对比图;图3为利用本专利技术设计的KASPar标记SNP595鉴定浙早麦1号/浙皮8号F2分离群体中单株的eam.z基因型;左上角为突变型(在彩色图中显示为红色,a),右下角的为野生型(在彩色图中显示为蓝色,c),中间的为杂合型(在彩色图中显示为绿色,b),为阴性对照(在彩色图中显示为黑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分子标记SNP5951)本专利技术使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大麦品种花30,经过多代筛选鉴定获得了一个性状稳定的早熟突变体浙早麦1号,通过基因定位等方法克隆了早熟基因eam.z,研究发现eam.z基因是由于其野生型大麦基因HORVU3Hr1G114970编码区595bp处的碱基由A变为T,形成一个终止密码子TAG,从而导致编码的蛋白提前终止,产生早熟的表型,该突变位点不同于以前报道的大麦早熟基因突变位点(图1)。利用该突变位点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个KASPar标记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大麦材料中是否含由eam.z突变基因。早熟突变体浙早麦1号的表型为:开花期比野生型花30提早22-25天,成熟期提早9-14天;株高在53.1-60.3cm,比野生型花30降低29.1-34.9%。图2左侧为突变体浙早麦1号,右侧为野生型花30,图中浙早麦1号和花30为同期播种材料,生长相同时间后,浙早麦1号已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已抽穗),而花30还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突变体浙早麦1号采用EMS诱变方式获得:使用0.03mol/LEMS处理啤酒大麦品种花30,从1710个单株M2代中根据表型观察,获得了一个早熟突变体,经过多代观测,发现其早熟性状稳定遗传,我们将其命名为浙早麦1号。和其野生型花30相比其外在表现为:开花期和成熟期明显提早,株高降低。从该突变体浙早麦1号克隆到控制早熟性状的基因eam.z,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述。该早熟基因eam.z编码的蛋白质具有SEQIDNO:3所述的氨基酸序列。野生型花30HORVU3Hr1G11497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述,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如SEQID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2)早熟基因eam.z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早熟基因eam.z,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早熟基因eam.z由野生型大麦基因HORVU3Hr1G114970编码区595bp处的碱基由A变为T得到,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早熟基因eam.z,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早熟基因eam.z由野生型大麦基因HORVU3Hr1G114970编码区595bp处的碱基由A变为T得到,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得早熟基因eam.z编码的蛋白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


3.用于鉴定权利要求1所述得早熟基因eam.z的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标记SNP595选自SEQIDNO.5~7所示的引物对。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为朱靖环王其飞郭刚刚徐延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