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井液用液体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3757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钻井液用液体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液体絮凝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单体25~50份,乳化剂8~15份,有机溶剂100~150份,引发剂0.05~0.4份,去离子水50~75份。所述方法包括:S1.制备水相;S2.制备油相;S3.将S1的水相滴入S2的油相中,并在一定的搅拌条件下通入氮气,制得乳化体系;S4.向S4制得的乳化体系中加入引发剂,继续通氮气并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搅拌均匀,制得钻井液用液体絮凝剂。该液体絮凝剂为胶乳状,可直接使用,简单便利,比粉状产品更易溶解,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且该液体絮凝剂中不引入丙烯酰胺单体,不存在单体残留毒性问题,因此不会对人和环境造成伤害和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井液用液体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化学钻井液处理剂
,具体涉及一种钻井液用液体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钻井过程中,地层中泥页岩受到钻井液浸泡后易水化分散,造浆现象突出,不仅使得钻井液中固相含量增加,流变性变差,同时劣质固相极易吸附于钻头表面造成钻头泥包,影响钻井作业施工。目前国内钻井液中常用的絮凝剂主要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粉剂絮凝剂,虽然运输方便,但是其溶解速度慢,未溶解的产品会堵塞设备或从振动筛筛出,给实际应用带来困难和成本增加;同时聚丙烯酰胺存在单体残留毒性问题,不利于人的健康,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随着环保要求的加强,更多适用性强、环境污染小的絮凝剂的研制,也将有助于油气工业的发展。因钻井液一般呈阴离子性,而采用阳离子型絮凝剂往往絮凝效能高,但易造成整个钻井液性能失稳,维护成本高,不利于进一步推广。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液体絮凝剂,满足现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絮凝剂丙烯酰胺单体残留毒性、水溶性差,以及与钻井液体系不配伍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井液用液体絮凝剂,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份:单体25~50份,乳化剂8~15份,有机溶剂100~150份,引发剂0.05~0.4份,去离子水50~7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液用液体絮凝剂,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份:单体25~50份,乳化剂8~15份,有机溶剂100~150份,引发剂0.05~0.4份,去离子水50~7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液用液体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计的组份:烯酸类50%~80%、水杨酸类10%~30%、磺酸类10%~25%;
所述烯酸类为丙烯酸、丁烯酸或4-戊烯酸中的一种;
所述水杨酸类为4-甲基丙烯酰胺基水杨酸或5-丙烯酰胺基水杨酸中的一种;
所述磺酸类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2-丙烯酰氧基-2-甲基丙磺酸或2-丙烯酰氧基乙磺酸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液用液体絮凝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乳化剂为Span系列表面活性剂与Tween系列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6~8):1的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有机溶剂为白油、异构烷烃或环己烷中的一种;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液用液体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水的质量为M水,单体的质量为M单,有机溶剂的质量为M有,乳化剂的质量为M乳,所述去离子水的质量M水、单体的质量M单、有机溶剂的质量M有及乳化剂的质量M乳,存在以下比例关系:
M水:M单=(50~75):(25~50);
M有:(M水+M单)=(2~3):2;
M乳:(M有+M水+M单)=(0.06~0.1):1。


5.一种钻井液用液体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水相;
S2.制备油相;
S3.将S1的制得水相滴入S2制得的油相中,并在一定的搅拌条件下通入氮气,制得乳化体系;
S4.向S4制得的乳化体系中加入引发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凡帆张小平刘伟赵雷贾俊李宝军王勇强张振活陈磊董宏伟蒋振伟王京光王国庆郝超周强丁磊梁海军高洁赵海锋陈小荣段成才唐莉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