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443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6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料机,包括:输送单元,输送单元包括托板、刮板以及传动链,传动链的数量为两条,两条传动链分别设置于托板两侧并分别构成一个闭合环,刮板相较于托板向输送单元外部凸起,刮板与传动链传动连接;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围输送单元的外围,第一壳体开设有贯穿壳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应托板相背的两端;储料单元,储料单元包括围板,围板由第一壳体向外侧凸起,围板与第一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并围合形成一储料腔,第一开口设置于储料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料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林业
,进一步涉及一种基质转移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上料机。
技术介绍
农林业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上料机的设备功能主要是将过滤好的或者搅拌混合后的基质自动输送到纸钵机的漏斗内,从而减少人工的参与。人工完成这些工序的工作环境粉尘较大,重复性较强,容易对人身体产生危害,而且人工费用较高,增加用户生产成本。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上料机,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料机,包括: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托板、刮板以及传动链,所述传动链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传动链分别设置于所述托板两侧并分别构成一个闭合环,所述刮板相较于所述托板向所述输送单元外部凸起,所述刮板与所述传动链传动连接;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围所述输送单元的外围,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托板相背的两端;以及储料单元,所述储料单元包括围板,所述围板由所述第一壳体向外侧凸起,所述围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并围合形成一储料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储料腔内。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机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传动部,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动部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部与所述传动链传动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刮板包括底壁及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托板接触,所述侧壁不与所述托板接触,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连接并由所述底壁向远离所述托板的方向延伸。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承托部,所述承托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传动链相邻并用于为所述传动链提供支撑。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壳体还开设有一第三开口,所述活动板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传动链相邻。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机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为两端贯穿的中空筒状,该贯穿的两端分别为第四开口及第五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接,所述第五开口设置于所述第四开口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机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开口一侧,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开口一端,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设置有一支撑端,所述支撑端上形成有一撬棍槽。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至少两个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并由所述第一壳体向远离所述围板的方向延伸,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搬运槽,所述搬运槽沿垂直于所述传动链环绕方向贯穿所述侧板。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机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输送单元电性连接,所述上料机还包括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传感单元靠近所述第五开口,所述传感单元用于协助所述控制单元判断并控制所述上料机运行或停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机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可拆卸的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上料机,具备安全、洁净、高效、便捷的优点,可在工作、运输过程中提供便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上料机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上料机去除部分第一壳体后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上料机去除部分第一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上料机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上料机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上料机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上料机的分解组合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上料机1输送单元10托板101刮板102底壁1021侧壁1022储料格1023传动链103传动部104传动轴1041承托部105第一承托部1051第二承托部1052第一壳体11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12第三开口113活动板114第二壳体12第四开口124第五开口125固定架123传感单元13储料单元14储料腔140围板141第一支架15侧板151搬运槽152支撑端155撬棍槽156第二支架16滚轮161驱动单元18控制单元1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上料机1。上料机1包括输送单元10、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传感单元13、储料单元14、第一支架15、第二支架16、驱动单元18以及控制单元19。第一壳体11包围输送单元10的外围,第二壳体12与第一壳体11连接。传感单元13与第二壳体12连接,传感单元13设置于第二壳体12远离第一壳体11一侧。储料单元14与第一壳体11可拆卸的连接,储料单元14与第二壳体12间隔设置。第一支架15与第一壳体11连接并与第二壳体12及储料单元14间隔设置,第二支架16与第一支架15可拆卸的连接。驱动单元18与第一壳体11连接,驱动单元18与输送单元10传动连接。控制单元19与第一支架15连接。如图2至图3所示,输送单元10包括托板101、刮板102、传动链103、传动部104以及承托部105。于一实施例中,托板101可以为连续完整板状,托板10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一个托板101沿输送单元10输送基质的方向延伸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托板10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多个,两个托板101间隔平行排布,或多个托板101首尾顺次连接形成至少一个完整连续板状。传动链103的数量为两条,两条传动链103分别设置于托板101两侧并分别构成一个闭合环。于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托板、刮板以及传动链,所述传动链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传动链分别设置于所述托板两侧并分别构成一个闭合环,所述刮板相较于所述托板向所述输送单元外部凸起,所述刮板与所述传动链传动连接;/n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围所述输送单元的外围,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托板相背的两端;以及/n储料单元,所述储料单元包括围板,所述围板由所述第一壳体向外侧凸起,所述围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并围合形成一储料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储料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托板、刮板以及传动链,所述传动链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传动链分别设置于所述托板两侧并分别构成一个闭合环,所述刮板相较于所述托板向所述输送单元外部凸起,所述刮板与所述传动链传动连接;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围所述输送单元的外围,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托板相背的两端;以及
储料单元,所述储料单元包括围板,所述围板由所述第一壳体向外侧凸起,所述围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并围合形成一储料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储料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传动部,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动部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部与所述传动链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包括底壁及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托板接触,所述侧壁不与所述托板接触,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连接并由所述底壁向远离所述托板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承托部,所述承托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传动链相邻并用于为所述传动链提供支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壳体还开设有一第三开口,所述活动板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宁叶炳华钟昆恒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恩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